以前农村办白事,娘家人有时会跑葬礼上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样过分吗?(农村葬礼上娘家人闹事:传统习俗是否合理?)
农村葬礼上娘家人闹事:传统习俗是否合理?
问:以前农村办葬礼,有时候娘家人会跑到葬礼上闹事,这样做合理吗?就不觉得过分吗?
农村老话说得好「老奶奶活到九九,刀把还在娘家手」,这话道出了娘家人不好惹。
农村葬礼上出现娘家人闹葬礼的情况一般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多时候都是娘家人自认为有理,而前家人自觉理亏,只好忍气吞声。
在农村,娘家人有两次最大,一次是嫁女儿时去「做亲家」,另一次则是在外嫁女去世的葬礼上。
闹葬礼在以前的农村时有发生,一般是由于婚姻不和,女的受不而采取不常规的做法,通过喝药、上吊、投河等方式自尽。对于女人的不正常死亡,在娘家人看来必须要闹一场,否则以后在十里八村都没法混了,会成为人人可欺的对象。
所谓武闹,即在葬礼上采用非和平的极端方式处理因女方意外死亡而产生的矛盾。找事的一般都是娘家的那些叔叔、伯伯、兄弟、堂兄弟、舅舅、老表和族亲。刺楸小时候就曾听大人讲过附近村子发生过武闹葬礼的事。有家人的女儿出嫁不到三年就因被夫家虐待而自寻了短见。葬礼上娘家去了很多人,把做饭的大锅用石头砸了个洞,电视机也未能辛免,反正能砸的尽量砸,能烧的尽量烧,一直闹到了第三天,男方终于招架不住而跑了,娘家人就直接把那出嫁女埋在了夫家的正堂屋里。
所谓文闹,区别于武闹的蛮不讲理、动手动脚,甚至大动干戈的方式,即娘家人采取斯文或者其他在道德高度上给前家男方难堪的方式,以达到让前家难堪、丢人、下不来台而狠狠出口恶气的目的。文闹相对于武闹显得和平,但并不和气,效果上也更好。刺楸就曾听过3个关于后家人在农村葬礼上文闹的故事。
故事一:村里有个妇女喝药死了,其娘家人似乎都是商量好了,到了临近出殡的时辰都没有一个人来吊唁,令前家颜面扫地、十分难堪。而前家这边却因此而不敢出殡,致使该葬礼程序被彻底打乱,帮主家主事的知客急得团团转,最后死者的公婆和族长登门三催四请,死者的后家才极不情愿地派两个少年去。 故事二(刺楸听村里做法事的道士所讲):几年前的大年初九,在葬礼上做法事,亲眼看见死者的娘家只来了个矮个子的舅舅,提着鞭炮和香蜡纸钱站在门前的河沟里不走了,迎宾的孝子4兄弟全跪在路旁的稀泥里,跪了近20分钟,参加葬礼的宾客全跑去围观。
后来还是一位八十多岁的长辈把他们叫到了灵堂,「赏」了4个孝子每人一拐,其中的三儿媳妇吓坏了而不敢露面。吃席时4个孝子一直跪立在堂屋前面朝吃酒席的宾客。故事三:多年前,隔壁村有家人办白事就遇到娘家人闹葬礼,死的是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在怀孕时老公就因病去世了,老太太没改嫁而把儿子抚养大,儿子娶的媳妇和老太太关系不好,老太太想不开就喝药了。
娘家没人来参加葬礼,当地风俗是娘家的被子盖上后才能出殡。 快到出殡发丧的时辰了,夫妻俩只好带着孝去舅舅家赔礼道歉,好说歹说,舅舅气消了才拿被子来盖上,最终才没耽误出殡。
不管是武闹还是文闹,如今农村发生闹葬礼的事情刺楸是越来越少有听说了。文闹的话别人管不着,但如果采取武闹的话,即便是娘舅,出了事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闹葬礼挽回不了死者,徒伤情。亲家断了来往,虽出了一时之恶气,却留终生恨。
观点二
在改革前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在建国以前更是十分的严重,当然现在已不再发生。我讲个上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的真事,供老年人回忆,供年轻人了解以前的农村风俗。
有这么一户人家,丈夫是村长,妻子是个普通农村妇人,从小娘家娘就生她一个,爹死的早,所以她出嫁后没两年就把娘家娘接了过来,丈夫是村里村长,通情达理,对丈母娘也很孝顺,因为这边双老已去逝,没什么负担。
即然给丈母娘养老送终,老丈母娘家还有二亩地怎办?想办法迁移过来呀,可怎么个迁移法啊?丈母娘的地还隔着一个村。必经是村长,办法有得是,托上熟人说合,将丈母娘的地让邻村一户人家负责种植,然后这户人家将靠近村长近的地再给了村长,这样倒了两步终于把地置换到了自己近处。
事情并没有结束,地是置换回来了,可丈母娘家还有几个近族堂侄,他们本已为家具能搬过来,地怎么搬?可还是一步一步置换过来了,心里有些不乐意,又没什么理由阻拦,眼睁睁看着把那二亩地换走,按理说,光看着二亩地迁走了有些眼红,可是老人在娘家的时侯,有时头疼脑热感冒了你也没到跟前问问呀,如果热心照顾老人,或着有养老送终的心,别说把二亩地迁走,就是倒过来给你二亩地也愿意呀。
于是,从此结下了梁子,又过了10多年光景,丈母娘8O多岁因病去逝了。在那个年代,发丧必须给娘家报丧,除非是独户人家没人不报丧,如果族谱上有人,接到丧帖必须来人,娘家不来人不能出丧。
娘家族侄一商议:如果不去,本村人会说我们不懂事,真去也要想法闹点事,一解多年不快。
村长必经是村长,经多见广,早预料到会闹事,果然,弟兄几个到了太阳偏西这才慢腾腾来到,又是叩头又是烧香忙活了好大阵功夫,显得十分重视。完了丧局总理问娘家侄该出丧了吧?弟兄几个指乎画脚说这里做的不合理那里做的不得体,反正找理由不让出丧。村长一看,一声号令:出丧。那个时候村长有权有势,说句话村里人是百般的响应,百多号人硬是出了丧,娘家侄到最后连顿饭也没吃上,灰溜溜的走了。
这个故事是说:一些农村的老风俗,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步步改变。现在新施行的丧事简办政策利国利民。丧事本身户主已十分的悲痛,再胡乱闹事其不是火上浇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