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手机被监视?(手机数据被分享,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手机数据被分享,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其实并不是手机被“监控”了,而是你本人被“分析”了。
用“监控”这个词,是有点负面的,毕竟牵扯到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不好的现象,从而对手机被“监控”这件事越发的讨厌。
要我看来,与其说手机被“监控”了,不如说自己被“分析”了。
你说感觉手机被“监控”,其实是你在手机APP中的浏览轨迹,被记录了,再然后你的这些行为数据被其他 APP“分享”了,而你的数据被越多的APP“分享”,就越会让你觉得自己做一件事,好像手机上的所有APP都知道了,然后也就给你一种假象,你手机被监控了!
其实不是的,毕竟数据的“分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所有的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行为数据。
比如,你在淘宝购物,然后打开学问学,发现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广告,这就说明,淘宝和学问学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又比如,你在京东上浏览物品,打开学问学,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东西,这就说明,京东和学问学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而你在京东,就不会被推送你在淘宝浏览的东西,因为他两并没有那么好的“关系”。
了解了这些,你是不是愤怒为什么我的数据会被“分享”?
作为用户,我当然也是不希望我的数据被四处“分享”,这样会让我没有安全感。
但是客观点说,如果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分析,那么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我就不会享受到,比如,打开学问学,我得像以前看报纸那样,在一堆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行为数据被“分享”的初衷,我想肯定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让用户觉得这款APP真的人性化,“我都没说要干啥,它就知道了我要干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不喜欢被推送,那就有人喜欢被推送,比如我在其他地方看车,到了淘宝,它就给我推送车上的挂饰、坐垫,我就会很乐意去点击。
互联网广告机制揭秘:为什么前脚搜什么,后脚App就推送什么?
作为一个混迹互联网十几年的老手告诉你,“前脚搜什么,后脚App就推送什么”的情况,在互联网广告界其实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存在不少疑虑。
毕竟这种精确并及时的推送,实在是让人没什么安全感,总会觉得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不过我们也不要太慌,这只是当下互联网中最常见的广告投放机制,简单来说有两种:信息流实时竞价投放、标签化定向投放。
说的太复杂可能有的人看不懂,我用通俗的话来说一下,其实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把跟广告有关的生意,理解为对广告位的买卖。
像抖音、快手、微博等App的广告都不例外,只是我们平时都没想到,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帮广告匹配精确到如此地步了。
举个例子,在睡不着的深夜,你打开抖音刷下视频的同时,你的专属用户标签的广告位,就已经实时上线了!
在抖音的用户隐私条款中,就有明确的说到如何采集你的画像。
平台采集到用户画像后,就会将其上线到一个类似于广告交易的平台上来进行实时竞拍,此时像京东、淘宝、苏宁等这些有需求的购物平台,就是这场竞拍的出价者。
竞拍者会根据广告位的用户画像与自己数据库中的用户画像做匹配,判断出这个广告位对自己是否有价值,然后再决定出价。
像一些视频App的开屏广告,其实就是已经事先安排好了的。
其实整个实时竞价最关键的点,是用户信息的匹配。我们也不用太过害怕,因为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自己的数据遭到了恶意泄露,对平台而言,他们依然不知道哪个是你,你在其中至少一串代号而已。
最后,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但就我而言,这样的投放会让我心里反而更反感,一条真正好的广告应该不仅仅是带来商业价值,更应该是能够帮助用户提高生活便利的才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