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意思
“魑魅魍魉”的出处
世人一般认为“魑魅魍魉”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其实这是不严谨的。
据《左传·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夏禹之时,把九州的风物全部镌刻在九鼎之上,让大家知道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坏的,好的东西我们就亲近它,坏的东西我们就规避它。在这段记载中,第一次出现了“螭魅罔两”。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这段记载中出现的是“罔两”,而不是“魍魉”。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魑魅魍魉”是在汉代张衡《文选·西京赋》中的“魑魅魍魉,莫能逢旃”。从此之后,魑魅魍魉和牛鬼蛇神一样,就成为了丑怪的代名词了。
“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么,这个“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惧怕呢?它们真的是妖怪吗?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魑”是若龙而黄,从形状和颜色上对给“魑”做出了定义。但从古至今,我们连一条真龙都没有见过,对龙的了解也仅是停留在豢龙氏会养龙,龙喜欢住在水源清洁的地方而已,用一种本就模糊不清的解释来解释另一种事物,那只能是越解释越糊涂。
还有的说法说“魑”是山神,这是鸿蒙时期先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莫名恐惧转变而成的一种崇拜。
笔者倒是认为,结合“魑”的形象“若龙而黄”,“魑”很有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黄色大蛇,或者就是目前仍然存世的那种黄金蟒。
“魅”的解释就更稀奇!根据“魅”字的造字形势来看,“未”意为“枝叶招展,花香袭人”,进而引申为“外貌讨人喜欢”。所以,先人们又把“魅”安上了一个美好且又令人恐惧的名字-山鬼。
笔者觉得,这个所谓的“魅”恐怕连动物都不是,而应该是一种植物或者是植物散发出来的一种气味。
在自然界中,尤其是没有开发的南方原始森林深处,经常会有一些奇花异草或者瘴气。人类闻到这种气味之后,就会处于一种迷幻状态,进而产生幻觉。在幻觉中,出现美女的形象那太正常不过了。所以,“魅”就被先人们认为是一种善于幻化,迷惑人心志的妖精了。
在这里要先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魑魅魍魉”并不是四种怪物,仅是三种,“魍魉”是一种。
在晋代小说《搜神记》的记载中:
“昔颛项氏有三子......一居若水为魍魉鬼。
这个若水即今天的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在这个地区,水中居住着一种怪虫,每当发现岸上有动物或者人经过,就会用嘴发射沙子。因为该虫本身有毒,所以沙子也带毒,人或动物被击中后,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可时间一长,就会毒发身死。这种毒虫被称为“蜮”,其行为被称为:含沙射影。
关于“蜮”,在《博物志》和《说文解字》中都有记载,虽然记载的形状不同,但是其能够含沙射人的能耐都是有的。
虽然有人认为,“蜮”喷射出的沙子只要是射到了影子就会使人生病有些夸张,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记载有误。其实,在动物界中,有很多动物为了防御或者捕猎的原因,都具有看到影子就攻击的能力,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蕲蛇,也就是白花蛇(《捕蛇者说》中的蛇就是白花蛇),就是在能够看到人影的时候喷毒,因为他们毒液的喷射距离正好能够够到。
所以,笔者认为,“蜮”并不是把沙子喷到影子上会使人生病,而是看到影子,就是它们的攻击距离。
鉴于“魍魉”生活在若水中,具有喷射的能力,而若水又是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合流段,此地也曾经有含沙射影的“蜮”,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的“魍魉”并不是什么妖怪,而是“蜮”。
笔者经考据认为,所谓的“魑魅魍魉”并不是妖魔鬼怪,而是自然界中的一些少见的或者已经灭绝的动物或者植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