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你喜欢不喜欢?

观点一

在信息还没那么发达的时代,非诚勿扰是成功的。当初包括我在内,也是许多人晚上必看的节目之一。

要说到当初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第一,的确如官方说的一样,是一款大型现场相亲节目,24个女嘉宾对1个男嘉宾。这种视角在当时看来非常新颖,不再是简单的一对一。

第二,每个男嘉宾来历身份和背景不同,有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传奇,有的则比较普通,而作为观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瓜,非常期待每一个男嘉宾是什么样的身份。本人与许多男同胞一样,多多少少都会憧憬那些比较厉害的男嘉宾,如果未来自己能这样来相亲,是不是要排面一点呢(笑),这也是一种幻想吧。

第三,女嘉宾的数量众多,每个女嘉宾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在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多少了解到当下的女性对于爱情和事业这方面有什么追求和理解,她们需要怎么样的伴侣。还有就是男同胞们最喜欢欣赏台上的美女啦(笑)

第四,相信很多人在看非诚勿扰的时候,常驻嘉宾都是孟非,乐嘉和黄菡老师。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主持人孟非享有第一话语权,就是充当“班主任”角色,以此类推,到场的两个明星嘉宾有点类似于学个班里面其他教学科目的代课老师,他们不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但是可以对“班里学生”发表个人建议,所以他们是整个“班集体”的第二等级;场上的女嘉宾们更像是学生,每次只有孟非班主任叫到谁,谁才可以发言,发言完还像是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赞同,借此,女嘉宾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度和好感度。就像我们上学那会,也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在班里希望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每次看非诚勿扰,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第五,那当然就是节目里经常有产生一些经典点评和语录啦。 不仅是三位老师的点评很犀利,女嘉宾们也频频金句不断。相信看过节目的人,一定没有忘记女嘉宾马诺, 当年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笑”,成了”拜金女”的最好诠释,网上顿时一片讨伐。 但是乐嘉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是这么点评的:马诺给我印象最深的事,不是宝马车,不是“鞭子”,而是第十期在一个男嘉宾上场提及奶奶后,让她联想起自己的爷爷并为之抽泣。而当化妆师萧波上场,她迅速变得笑逐颜开。从巨大悲痛转化为巨大喜悦,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一是狼心狗肺, 第二是情绪化。所以,从那时开始,马诺呈现出来的红色性格的情绪化就让我无法磨灭。当你明白这就是她的红色性格,所有一切都迎刃而解。譬如她的口无遮拦、玩笑开过头、喜欢表现,这些都是她。

虽然现在不看非诚勿扰了,也知道背后其实是有一定剧本,但是在那个天天看电视的年代,非诚勿扰的确在茶余饭后给了我许多乐趣。

观点二

以前不喜欢,从来不看,爱情那么神圣并且私密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展露在大厅广众之下呢!?无非不过跟有些节目一样就为了博人一笑尔,实在没什么情趣和品位,偶然看一眼或许还能一笑置之,若天天如此、场场如此就让人生厌了,说白了它就是一个闹腾,细细品来真没什么值得人会心一笑的。

休息了,闲来无事,或听听“喜马拉雅”或看看“”,无意间点开了非诚勿扰节目视频,以前老婆和女儿经常霸着电视看这个节目,而且为之神魂颠倒,或笑、或泣、或嗔、或怒,它真有那么神奇吗?就姑且看看吧。接连看了几场发现这个节目还真不一般,它根本不是什么搞笑节目,更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节目,总结起来我觉得它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显而易见它的确是一个行善积德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而且我相信那些男佳宾女佳宾绝大部分是带着一个诚字站在舞台上的,他(她)们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而希望能找到一个最契合自己的另一伴。我也相信"非诚"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佳宾都能在这个舞台上牵手成功得到幸福,因为他(她)们成功了,他们的辛苦才总算没有白费,他(她)们幸福了,他们的事业才能辉煌,他们的良心才能安放。我还相信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也都希望每一个佳宾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因为从他们看节目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热情那份感动无不说明他们把佳宾幻想佳成了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谁不愿意自已能获得一份真爱!谁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能拥有一生幸福!第二,站在这个舞台上的佳宾,论地域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有许多还非华人,论职业有五花八门,名有所长,论学识参差不齐,受教不同,此外仪态性格等各有各的不同,有的表现的还很奇葩。但无论有怎样的不同,他们共有的是真实。他们不是演员,他们丰富多彩的经历给这个舞台带来了一幕又一幕的感动,引人发笑,惹人流泪,因为他们和他们的故事是真实的,也因为他们何尝没有我们或我们子女的影子呢!因此可以说,"非诚"是最好的综艺节目,它不是为了搞笑,人们却笑了,它也不是悲情戏,许多人却在伤心地流泪。第三,这个节目虽是生活服务类节目,却奇怪地带有许多正能量!什么爱情观呀、世界观呀、人生观呀,或对待一些具体问题的观点或解决办法呀等等不经意间就成了这个舞台探讨的焦点,再加上主持人和特邀专家的正确引导,连我这个过来人都受益非浅,颇有感触,仿佛又回到了三四十年前的课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