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烂片为何能一次次刷新底线?(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之间的差距及提升空间分析)
国产电视剧与美剧之间的差距及提升空间分析
国产影视剧的水准其实一直都在提升,只不过目前和大家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面笔者就从国产影视剧和美剧之间的差别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2017年在中国的电视剧历史上是比较妖的,几乎可以说是井喷年。
一开年就是《射雕英雄传》。李一桐特别符合黄蓉的“人设”;之后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张碧晨的《凉凉》也成了神曲;再就是《人民的名义》,反腐剧绝地逆袭,创造了收视巅峰。
▲最近刚开始刷屏的《思美人》剧照
现在,刷屏的是讲屈原故事的《思美人》。这里的角色实在有点颠覆,可不管怎么说,比《大秦帝国》中一个高嗓门的芈原好看。
国产剧的前半生
那么,真的是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水平已经到了高水平的状态,以至于随便出来一部作品,都可以霸屏?
上世纪90年代初,先是《渴望》,后是《编辑部的故事》,都是当年的网红产品,几乎是出于艺术的本能,以及纯粹手工的灵感一现,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工业化制作。
▲老版《西游记》剧照
老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先生去世的时候,当时新媒体都在问一句话:为什么只有它能生命长青,变成每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人们忆苦思甜式地认为,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阴差阳错地造就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当然是一个误会。
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中从来就不缺乏制造故事的能力。《西游记》小说本身就是个极好的剧本材料。有人说杨洁不过是占了时间的便利,但他们没有看出老版《西游记》遵守了原著本来的节奏和维度。这几乎就是类型片本来该有的拍摄程式。
类型化国产剧的崛起
美剧就是类型化的。
在美国的电视工业中,尤其是主流的电视台像ABC、CBS、NBC、HBO等,都有着严格的类型划分,肥皂剧、科幻、政治剧、罪案等等。一旦某部剧不能被划入某个类型,那么几乎就是独立制作了。
每个类型自然都有着十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流程:从编剧到导演到制作,都有着一套可衡量的质量控制。
▲美剧《越狱》属于动作/犯罪类型
类型化生产是电视剧工业的一个重要准则。它基本上根据定位完成演进和高潮的设计,所不同的仅仅是题材而已。尽管导演、演员、摄像都有着扩展领域的欲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些角色越是专业化,那么电视剧的质量就越有保证。
这就是为什么类似于JJ Abrams和Christopher Nolan这样天才的导演,往往都局限在科幻领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在于脱离了类型化的专业生产,他们有可能满盘皆输。
只有像斯坦利·库布里克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全能型天才,才敢于跨越类型,成为全题材的导演。
所以,中国的电视剧生产现在突然间能变成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部爆红剧的原因,恰恰在于类型化工业生产的崛起。
在2010年之前,电视剧收视率的增长,完全有赖于制作者自身的聪明才智。有,则爆发,无,则平淡。例如《士兵突击》《大明王朝1566》《康熙大帝》等,都是间歇性的爆发。
▲2017年新版《射雕英雄传》
反观最近几年来,爆发已经呈延续性常态。2015年至今几乎不曾间断。《芈月传》连着《伪装者》推进到《太子妃升职记》;2016年续接着,就是《余罪》《欢乐颂》《小别离》《咱们相爱吧》。
国产剧爆发的背后
仔细看这些电视剧,几乎都是类型化的片子——当然,与美国的类型不一样。我们可能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宫斗(《芈月传》《琅琊榜》)、都市(《欢乐颂》《咱们相爱吧》)、穿越(《太子妃升职记》)、武侠(《射雕英雄传》)、偶像(《思美人》)。
工业化生产保证了作品质量的稳定性。
拿完美世界来说,今年有两部大热剧《射雕英雄传》和《思美人》都出自其手。
《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李一桐符合人们对于黄蓉这个角色的所有期待。她被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打造出来,无论从演技、舞美、化妆、行为,都以严格的技术标准被衡量。这套专业化的设计,保证她在小宇宙爆发后成为经典。
▲完美世界是国内一家率先进行电视剧工业化探索的企业
正在热播的《思美人》,引起了许多热烈的讨论。这部电视剧敢于颠覆屈原的传统形象,塑造了一个青春版的屈原。这并不是戏说屈原。《思美人》创作团队磨砺五年时间,搜集阅读了两千余万字的历史资料和研究专著,走访了武汉、钟祥、随州、荆门、秭归、荆州、汨罗、长沙等楚国故地,组织召开了不下于三十次座谈,为的就是打造出一部“历史传奇巨制”。
跳出手工化生产的不可预测性,以类型化生产作为爆款标准,正因如此,完美世界前后六次被评选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并获得2016年文化产业创新企业的称号。
完美世界为什么入选今年的第九届文化企业30强?就在于完美世界在确保内容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市场经济手段,运用资本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容产品创作团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体战略布局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使得完美世界的作品能够始终在市场上保持优势。
国产剧与美剧的差距
当然,国产电视剧和优秀美剧比起来,仍然有一定差距。
例如,在口碑爆棚的《绝命毒师》中,每一季的每一集,几乎都有一个令人窒息的高潮,而戏中每一个情节之间的锁扣,逻辑严密,推进速度与细节变化极其紧密,观众的头脑被高速调动,跟随情节的演进,寻找剧情中的蛛丝马迹,以因应快速转换的情节推演。
▲《绝命毒师》剧照
而中国的电视剧往往是拖沓的节奏和苍白的人物。
即使是一时经典的《人民的名义》中,剧情的勾连十分松散,节奏的推进缓慢,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拖延了情节推进的速度,人们在观剧的过程中根本无法集中精神,更谈不上在每一集中去期待一个不可错过的高潮。
精品国产剧值得期待
回归人的本质,回归工业化的本质,这才是中国电视剧可能的道路。
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5年,国产电视剧年产量都在500部左右,剧集数量从2003年的10381集稳步上升到2015年的16540集。尽管如此,各大卫视平台仍然苦于“剧荒”,拼命争抢精品电视剧。
▲2003年到2015年国产电视剧集数年产量
根据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52城数据显示,2014年与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收视率超过1%的只有26部和22部,收视率超过2%的更少,分别只有5部和2部。
精品剧的产生既有赖于专业的制作团队,也依托于像完美世界这样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投资方只要能够把大量资本用于投资原创精品,像美剧那样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和工业化生产流程,以更加丰富的类型、更加丰满的人性去赢得观众,国产剧就能创造出更多收视奇迹。
中国电影电视剧内力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我们刨去观众、资本等这些外力,看看中国电影电视剧内力哪里不足: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像一架马车,有拉力,有观赏性,有实用性,还能留下时代印记,并且要双轮加马才跑的远。
这第一个轮子就是视觉、听觉效果。要的是什么?准确的道具,合理的背景,适度的光影,优秀的镜头,给力的剪辑,华丽的特效,完整的后勤,可靠的道具等等。
这就是说,除了演员之外要一个历史学家做台词事件参谋,文物学家还原道具,设计师再加工,概念设计师画景,团队保障施工,灯光摄影剪辑后期同步协调……
所以只怪演员不准确,《新三国》就是个例子,半数角色演技中规中矩,毁在了穿越的台词,武侠的武指,糟糕的道具上。所以电影要好,先要有这第一个轮子支撑。
第二个轮子是演员,替身演员,群演。一个好演员要以拍对为底线,拍好为目标,这些不必多礼,着重说一下群演这个容易忽视的地方。一部戏主演大概在25名一下,配角在50名一下,而群演最低不会少于100人(部分电影人数可能低于5人),这个庞大的出镜人数恰恰会削下一部戏从及格到优秀的资格。
经典电视剧《亮剑》,群演死亡镜头依旧停留在样板戏阶段,台词自不必说。而现代戏如各种校园戏,群演矫揉造作,用8岁的语音语调行为举止演18岁的人,导演看到问题也不舍得浪费胶卷。群演的不规范、不专业、极度零散是所有大场面和群戏的死敌。所以经常看到骨瘦如柴的御林军,高矮不齐的迎宾队伍,面容沧桑的少男少女,白白净净的农村孩子……
一支军队没有精气神是什么?垃圾。
一群青春偶像没有颜值是什么?垃圾。
一堆各种职业做什么不像什么,说句话比小学念课文都拌舌头是什么?垃圾。
中国电影这个轮,瘸了一半!
最后这匹拉车的马,才是电影的故事与主旨。对于这个,我只说三句:
1,不是立意好就是好电影,充分与必要条件始终颠倒。
2,不是主角正义正直我就喜欢,他做的事要符合正常人的选择,正常人的轨迹。
3,知道为什么反派常常吸粉吗?因为他说的是人话,做的是人事。有时候不是你们把反派塑造好了,只不过他像个正常人。
最后问问影视工作者,知不知道马车里是谁,要带着谁跟你走,陪你看你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