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一部好的国产电视剧应具备哪方面的教育观念?(学会生活,追求梦想,电视剧是人生的镜子)

学会生活,追求梦想,电视剧是人生的镜子

在传统媒体时代,文化艺术领域创作已经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流通进一步加速,不仅仅有传统的电视剧,还有网剧、自制剧等等。

显然,每一部剧都有每一部剧独特的立意与选材,有些可能是讲述美好爱情、有些可能是替部分群体发生、有些可能是生活家长里短等等。

它们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些特定方面的教育意义,如如何与恋人相处、换位思考、体察人情等等。

但如果要谈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具备或者说最好具备的教育观念,我觉得是生活。

大多数电视剧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人所发生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人的生活。而透过别人的生活,应该要使观众学会,应该怎样生活、如何找到生活的道路、如何更好地生活。

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失意?怎样对待朋友、与人交往?如何与家人相处、增进感情?如何使每一天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每个人可能因为职业不同、性格不同、选择不同等等,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电视剧喜好。

但生活,是每个人都要去自己经历的,学会生活很重要。只有好好的生活了,才有在此之上的追求与梦想,爱情与友情,争吵与感恩。

而这也应该是无数个讲述别人生活的电视剧,能够做到的。

愿看到这里的你好好生活,生活得好。

其实类似能够体现生活方面的教育的影视佳作有很多。在此姑且举几个例子。

《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把生活带给你的柠檬般的酸涩,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

电视剧一共拍了四季,讲述的其实就是一家人、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四周,如此常见,这些人的人生也和我们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与重合。

正因如此,在一集集生活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生活的智慧;在一段段人生的感悟中,我们不知不觉获得心灵的治愈,明白应怎样生活。

《我们与恶的距离》、《非自然死亡》:向前看,与他人、与自己和解。

这两部剧其实都是有些小众的题材:不幸事件发生后的治愈、法医解剖的尸体与人性。但其实这两部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的态度。

在感受过世界的黑暗、在遭受到意外的不幸事件时,如何继续生活?

其实有些时候,困住自己的是最强大的敌人——心魔。这些剧希望人们能够向前看,能够与他人和解,更希望能够与自己和解。

“如果被卷入不正常事件的人,也因此对他人做出不正常的事,不就输了吗?”

“希望就在云后面,骑不动了往前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愿你眼底有光,活得像太阳。

最后举例一部古装剧。这部剧讲述了盛家六姑娘盛明兰成长的故事。其实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生活的态度。

从具体的方面来讲,比如如何教育子女,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

从宏观的角度讲,盛明兰即便从小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最终,她原谅了这些人,原谅了想要她过的不好的姐姐、原谅了偏心的父亲。在生活的过程中,她也从未放弃过去爱人,对朋友好、对哥哥好、对祖母好。

她在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生活得好。

“这个小姑娘,活得像太阳”“你不知道她,其实她日子过得很艰辛。”

《大宅门》:国产电视剧的巅峰之作与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针对国产电视剧应具有那些教育观念,我第一想的就是《大宅门》他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读书的时候模模糊糊看过一遍,后来偶然想起又重新再刷。对比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市场,《大宅门》比它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先上豆瓣评分,虽然不一定客观,但足以说明这部剧有多受欢迎,超过五万人评价还拿到66.5%的5星好评。 当年开播首日,收视率高达15%。前段时间大热的《人民的名义》,收视率也仅仅破了7%而已。 剧本 先来说说剧本,《大宅门》总有一股舞台剧的味道。但是这的确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编剧郭宝昌从小在同仁堂,也就是剧中的百草厅长大,亲眼见证了大宅门的沧海桑田。

郭宝昌从16岁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的小说《大宅门》;1964年,郭宝昌被打成“反动学生”,写到三分之二的小说《大宅门》被没收;“文革”开始后,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期间郭宝昌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再次被人注意到,《大宅门》又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1969年3月,到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并重新开始写《大宅门》。1980年,因与妻子离婚,《大宅门》的手稿被其妻焚毁。1994年末,郭宝昌谢绝一切片约,再次提笔创作《大宅门》。

2001年,郭宝昌历经多年创作的家族剧《大宅门》终于创作完成并被其拍摄成电视剧。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大宅门》手稿4次被毁,40年后作品才最终完成。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这个剧本,因为执着,这个剧本也成为了无法逾越的经典之作。但是他并没有流露太多的喜悦,更多的却是哀伤。 写完《大宅门》我好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我也不知道这辈子,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拍摄《大宅门》。不知怎地,我联想到另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伟人,曹雪芹。 演员 再说演员,堪称史上最强阵容。主演都是一个个演技炸裂的老戏骨,斯琴高娃的二奶奶,陈宝国的白景琦,刘佩琦的白三爷,蒋雯丽的白玉婷。 配角有张丰毅的季先生,雷恪生则扮演大总管王喜光,杜旭东则是恶人韩荣发。

《大宅门》中豪华“跑龙套”阵容中有众多导演、演员跑龙套。宁静饰演的老鸨,李雪健的于八爷,姜文的府台大人,张艺谋的李莲英,陈凯歌的府衙差馆。顾长卫和侯咏还主动提出要客串一个不用张嘴的角色。 张艺谋在剧中饰演太监李莲英,从换上服装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角色,跟导演说话也像请示慈禧太后一样。陈凯歌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郭宝昌在现场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陈凯歌连气都没来得及喘就化好装上场了。他们都是为了报答郭宝昌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担任艺术总监时的帮助,无偿客串。

人物 《大宅门》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百草厅这个“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从光绪年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军阀混战以及日本侵略。乱世中大家族的几起几伏,把大宅门里里外外的矛盾和冲突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家兴亡不仅影响着家庭,也影响着每个人物的思想。 比如主角白景琦,个性张扬,同时也聪敏绝顶,是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人。他身上始终带有着爷们儿身上的敢作敢当。 尽管《大宅门》大体看来是一部讲述白景琦一生的传奇故事,但是剧中的千秋的女性角色更为出彩,不是单纯的点缀与衬托作用,她们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具有自己的力量和诉求。

《大宅门》中的女一号白文氏原型是郭宝昌综合了乐家三代女人:曾祖母、祖母和养母的许多事迹而成。白家遭劫难时,白文氏主动扛起担子,不仅持家有道,对亲人仁厚,更是把百草厅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宅门大家庭的尊敬。把大奶奶几个孩子视为己有,帮助白雅萍母女,原谅了败家的小叔子。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支撑家族重担,其中的血泪只有自己清楚。 在她心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她狠着心把儿子赶出门,是因为她明白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最后才有了白景琦的衣锦还乡。 但是她对儿子的的姨太杨九红有点太苛。不但抢了她女儿十多年未能见面,最后还将之教育得敌视母亲。临死,白文氏的最后遗言竟然还是“猫狗戴孝,不叫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是一个充满睿智、性格坚强、颇具叛逆思想的旧时女子,虽然出身青楼但是她有魄力有能力,在危机时候女扮男装去东北制药。追求自由的爱情,却把白景琦的欲望当成了爱情,一心想踏入宅门的门槛。 婆婆的苛刻,丈夫的冷淡,女儿的无情,下人的轻视,让她在宅门的生活如此艰难。她的压抑和心理扭曲,把二奶奶对其不公平的怨气撒到了槐花身上,通过打击槐花来得到心灵的补偿和安慰。逼死了槐花,没想到香秀却借机上位。万念俱灰的九红只有吃斋,年老色衰,悲惨孤苦地结束这一生。 杨九红的命运凄惨悲壮,有人说她的悲剧体现了封建社会下腐朽的社会观念,对妓女身份的歧视。但是换到今天,她的身份又真能得到认可么?

白文氏之女白玉婷,其生活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十二姑。 一个没什么社会生活的旧时代的女子,却偏偏因为迷恋京戏迷上了万筱菊。因为门第差别不能如愿成亲,说出了“我嫁相片随相片”,选择了与照片结婚,守着照片过了后半辈子。大家都说她疯了,但是在她心中,她并不觉得自己悲惨。只要守着她唯一的挚爱,那她就是幸福的。 还有很多人物,实在是说不完,就留给你们自己去看了。

包括女权主义伪装下的男权代表白文氏,追求自由、性格倔强下场却是悲剧的杨九红,封建观念麻痹至麻木的好女人黄春、槐花,看似风光却蒙昧却不自知的香秀,为爱痴迷与照片结婚的白玉婷。每一个人物的局限性和悲剧性之下有蕴含着开创性的意义,体现了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在如今小鲜肉当道,主演飚价码的浮躁年代,《大宅门》的可贵匠心,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的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