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近亲繁殖生出来的是傻子,鸟类近亲繁殖孵出来的是不是傻鸟?(三趾鸥能够避免近亲繁殖,选择与遗传差距大的配偶)

三趾鸥能够避免近亲繁殖,选择与遗传差距大的配偶

避免近亲繁殖在人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现象也发生在一些水鸟、老鼠、沙丘蜥蜴中。发表在《BMC进化生物学》(BMC Evolutionary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示,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严格保持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三趾鸥当中,三趾鸥能够选择遗传图谱具有很大差异的配偶。

这个研究由奥地利科学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Konrad Lorenz动物行为研究所(Konrad Lorenz Institute for Ethology)的Richard H. Wagner、图卢兹保罗萨巴迪埃大学(University Paul Sabatier of Toulouse)的Etienne Danchin领导。他们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追踪了10个遗传标记,微卫星坐标,研究三趾鸥是否会通过与遗传差距比较大的同类进行配对来避免近亲繁殖,近亲繁殖是否会降低它们抚养幼雏的数量。

绝大部分成对动物比预期的能够更好地避免近亲繁殖,这就表明三趾鸥能够在一群不知名的群体中以某种方式识别出它们的近亲。而少量近亲繁殖的后代一般很难孵化而且幼雏很容易死亡。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Hervé Mulard表示:近亲繁殖对人口具有毁灭性。

第二个出壳的幼雏受到近亲繁殖的影响更大。可能是由于它们更难抵抗感染和寄生虫,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父母忽略了它们,它们生长得很慢,比它们的兄长来说更难存活。

其它的研究也表明,一妻多夫的雌鸟通常寻找遗传图谱较远的同类进行交配,为的就是给它们的后代一个更好的更健康的遗传图谱。这个研究提供了在严格恪守一妻一夫制的物种中避免近亲繁殖的首个证据,在这种物种中父母共同抚养后代,分离也是很少见的。

动物排斥近亲繁殖的原因及行为调控

动物也会避免近亲繁殖,鸟类近亲繁殖也容易出现疾病等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动物同人一样,很少发生“乱伦”的现象。幼仔一旦发育到能够独立时,就会离开旧巢,到另外一个地区去寻找伴侣。比如鲸类在群体中同它们的家庭成员从不发生性关系,而是在出生的群体之外去寻找配偶。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双亲总是属于不同的群体。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被人们误认为最有近亲繁殖嫌疑的鸟类的遗传物质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它们也在避免近亲交配,虽然每四窝鸟中可能有两只有近亲相交的现象,但这种鸟类却有许多“外遇”现象,使它们的后代有60%是从这样的接触中产生的,因此总的看来近亲繁殖率并不高。  

在动物界中,如果除了近亲之外一时没有别的配偶选择,则常常表现为耐心地等待。例如非洲狮雌兽的一生在大多数时候是在同一个群体中生活的,它们必须接受固定的群体首领作为它们的性伴侣。有趣的是,如果作为首领的雄兽是一些年轻雌兽的生父,那么这些年轻雌兽的性成熟期就会明显推迟。如果这头雄兽的首领地位被另外一头雄兽所取代,那么这些年轻雌兽的性成熟期就会大大提前。  

动物们是如何知道它们的近亲的呢?通常仅仅是依靠一条最简单的规则,即早年一起长大的伙伴通常就是家庭最亲近的成员,因此不宜交配。不过,许多动物即使原先没有接触也能分辨出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例如性交频繁的田鼠即使在出生后立即被分开,直到性成熟的时候才又相聚,也能认出自己的兄弟姐妹,并且采取回避措施。  

许多动物虽然不能直接认出它们的亲属,但还是能够避免近亲交配。例如蟋蟀和青蛙明显地更喜欢血缘较远的性伙伴,这可能是它们能从身体气味上辨认血缘关系远近的缘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