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什么依然没有一统天下(孙权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孙权不能统一天下其主要原因不在敌而在己。
但孙权不能统一天下也暴露了一个千古的问题,那就是自古以来历史上南方政权统一天下的几乎很少。
经济条件限制,北方强与南方
在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以前政治中心和大部分势力都在北方,北方人才济济,所以当时北方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都明显高于南方。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其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司隶等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方在曹操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屯田制,曹丕的九品中正制等,使得北方地区经济非常繁荣。对于古代的冷兵器时代来说人多力量大,经济、军事就繁荣这就是优势。
南方地区由于在董卓时期四处战乱,居于河南的兖州就是当时军阀混战的四战之地。荆州北部地区最开始在刘表的治理下保持这稳定,到关羽时经济尚且繁荣,但在经历魏吴联军攻击之后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淮南地区也是也是魏吴反复交战地区,到了后期更是萧条,甚至形成了百里之内清野的无人的情况。虽然后期在孙权的治理下南方经济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讲三国时期的北方经济要强于南方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北方的生产力高于南方。人口决定军事力量,生产决定后勤力量,所以南方经济上的限制导致他们不敢轻易攻打北方。
地理因素的限制,导致军事力量差
东吴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包括扬州、交州全境以及荆州的大部分地区,那边水域纵横依托长江天堑是个天然的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但这也暴露了两个劣势:
第一,一旦作战粮草供应是个问题。
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劣势,那就是适合守城不适合出兵。因为要出兵就要渡江,那么粮草的运送就是个问题,要运送粮草就必须要用船运,但效率明显不如陆运高,而北方都是平原一马平川,粮草供应不是问题。
第二,军队力量不如北方
由于地理问题还导致一个情况就是北方骑兵比较厉害,而南方步兵和水军比较强。但如果南方的步兵和水军一旦杀入面积巨大北方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步兵和水军行军缓慢且战斗力量不如北方的骑兵。这一点在孙权领兵攻打合肥时就已经领教过了。
孙权自身原因,善“守护家业”不善“开疆扩土”孙权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君主,他擅长用人之道,懂得帝王的制衡之术。但他也是那种见好就收的人,若放到现在可以用“鸡贼”两个字来形容他。这类人擅长守业但不擅长进攻。孙策死之前就明言: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意思就是论开疆扩土孙权不如孙策,但论守护家业孙策则不如孙权。意思就是孙权是一个守卫者而不是开拓者。
孙权也曾有过豪情壮志,在建安二十年刘备取得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之下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由于当时曹操的军队在西征汉中,刘备面临很大的威胁,因此在议和下长沙、江夏、桂阳全部归属了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后孙权又派兵准备在合肥攻打曹操,然而军队刚到城外便遭到的曹军的伏击,在曹军大将张辽的突袭下东吴大将陈武战死,孙权弃旗登山才得以脱陷。此战中孙权险些丧命。经历此战之后孙权便放弃了自己领兵打仗的念头。
东吴内部政权不稳,容易“后院起火”
东吴的内部政权并不稳定,其内部政权结构类似于蜀汉政权是倒金字塔结构。孙氏集团的江东家业其实也算是外部入侵得来的。与本地的大士族是有矛盾的,孙氏家族在初入江东时,并没有意识到到江东大族的实力。
但在稳固政权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人对团结江东人士非常重要,于是便开始拉拢士族。但随着这些士族在东吴政权中的势力不断提高,有些士族势力开始不断膨胀。比如陆逊一族,陆逊不仅是大族出身而且立下赫赫战功。陆家相继出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威望非常高。所以东吴内部政权也不稳定,如果此时向外进攻则很容易后院起火。
也因为东吴内部士族原因,到了后期便出现南北士族相互斗争的场面,南边的人因不如北边不得不退而自保,再加上私人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东吴的战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