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开悟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学佛的开悟:一心不乱,用心修行。)

学佛的开悟:一心不乱,用心修行。

大部分人都停留在学的基础上,并没有把佛法的精髓悟透,以至于在有事的时候还是想不开,放不下,贪嗔痴三毒并没有改掉。也就是并没有真正的开悟。

那么学佛开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说一个小故事,大家就很好理解了。

话说有一学佛的小和尚,他每日精进,认真学习佛法,精读经书,虔诚礼拜佛菩萨。就这样学了好多年,但不管如何提升自己,还是每日烦恼不断,一颗真心总是悬着,不能做到一心不乱的地步。

别人告诉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开悟,小和尚不服,他认为我已经很努力了,和大家学的都是一样的,我虽然年龄小,但我不比别人做的少,为什么说我没有开悟呢,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决定要找师傅问一问。

于是他找到他的师傅,问道:“师傅,我每天都精进修行,认真学习佛法,可为什么还是烦恼不断呢”?

师傅说:“你没有开悟”!

小和尚很是诧异,问道“我没有开悟?其他师兄也是这么说,但我就是不明白什么是开悟,您能告诉我什么是开悟吗?开悟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和尚说:“开悟和没开悟没什么区别,开悟之前是吃饭,扫地,念佛,而开悟之后还是吃饭,扫地,念佛,但开悟之前吃饭时想着扫地,扫地时想着念佛,念佛时想着吃饭,但开悟之后吃饭就是吃饭,扫地就是扫地,念佛时就是念佛,一心不乱,干好每一件事就是开悟了,知道吗,你要好好修行,不要胡思乱想就行了”[祈祷][祈祷][祈祷]

通过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开悟就是做事要一心不乱,心里不要胡思乱想,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问题之上,就是开悟的状态。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学佛不是一朝一夕的,开悟也是有不同的感受的,大家都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去选择不同的方法,学佛不是目的,目的是把佛法悟透读懂,认真修心。

时时用一面镜子来反观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遇到事情一心不乱,这才是学佛的目的所在。

那些学了佛反而看这个人不对,看那个人也不对,这样学佛是不对的,我们学了佛要放下自己的嗔恨之心,要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个众生。

开悟之后眼神变化:开启心灵的洞察力,看透世间迷雾。

开悟前后,判若两人。开悟的人就像打开了天灵盖,世界一切的变化都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一清二楚。所谓心知肚明就是不说明白而已。世人皆糊涂,唯我清醒。开悟之后眼神变化人不会说的秘密是什么?你注意到开悟之后眼神变化了吗?

开悟之后眼神变化 开悟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自然美

其实,开悟之前,与开悟之后,是有很大不同的,至少在这四个方面,开悟之前,与开悟之后,判若两人,对照一下,这四点,就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开悟了。

第一点,开悟之前物质重于精神。

往往迷的很深的人,从对物质的贪恋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太过于贪恋物质,就说明,这个人,迷的很深,若对物质贪恋的程度越低,就证明这个人,悟的越深。

开悟的人,会把更多经历,放在精神和内心上,不会再去执着在物质上,开悟之后的人,对精神上的追求是重于物质的。

第二点,开悟之前,感情重于智慧。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把感情看得很重,我们对亲人有感情,对爱人有感情,对喜欢的事物,也会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要远远超过理智。

迷的越深,感情越重,而悟的越深,就会学着去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会用智慧去指导生活,而开悟之后的人,智慧一定重于感情。

第三点,开悟之前,个人重于集体。

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看的很重,往往在做一些事情上,都会表现出以自我利益为主,去看待问题,而开悟以后的人,因为会明白,其实一切都是一个整体,个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开悟的人,会以大众集体为主,不会在以个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四点,开悟之前,得到重于布施。

很多人,在开悟之前,总是希望自己,多得到一些,并不明白,其实失去才是得到的道理,而开悟之后,就会把布施放在第一位,时刻以帮助他人为重,不会在以自我为中心。

对照这四点,就可以知道,自己离开悟还有多远,把这四点,可以看做一点,那就是,开悟之前,活在颠倒之中,把一切错的当成对的,把一切假的当成真的,而开悟之后,就会远离这种颠倒,推翻一切之前的想法,当你喜欢上一切从前讨厌的事物,或者厌恶一切从前最喜欢的事物时,就可以证明,我们在进步,我们离开悟,又近了一步。

开悟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自然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