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现象及其未来走向(中国现阶段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有的话泡沫有多大?)

深度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现象及其未来走向Prediction of Real Estate Bubble in China: Analysis and Prospects

泡沫经济总会经历,形成泡沫,维持一段时间,最后破裂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完整循环后才能被称为泡沫经济。

从理论上讲,市场中任何商品都有可能形成泡沫,但只要不破裂,那么就是安全的,对于房价来说,现在就是一种形成泡沫后并维持的阶段。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有泡沫的,一些房价弱势地区的泡沫在未来大概率会破裂,但破裂的过程和结果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反观一些强势地区的泡沫很可能不会破裂,会一直维持下去,甚至还会继续变大。

1 泡沫和填充物

对于城市的高房价,无疑土地价格是关键因素,通过土拍获得的财政收入去了哪里呢,大部分还是反哺在城市的各种建设,养老,脱贫,交通,民生等等惠民项目上,从这点上看,城市房价上涨形成泡沫,因泡沫获得的利益又用回在了当地城市身上,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向城市的房价泡沫中放入了“填充物”。

很多人都有家庭装修经历,房子在装修前后的价格也不同,不管是出租还是出售都是如此,城镇化的推进就相当于给城市进行一次大装修,基建,高架,地铁,道路,配套等等将生活环境提升了几个档次,让人们觉得在城市中更加宜居,这些投资基金多数来自于土地财政,房价上涨---财政增加---建设发展---房价上涨,形成一种循环。

同时,将填充物放入泡沫后,还可能会导致泡沫更加变大,然而只要有足够多的填充物进入泡沫,那么完全可以避免泡沫在未来破裂。

这种形式也可以算是一种,房价和城市发展互补,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模式,也即是说这些城市未来房价泡沫破裂的概率不大,或者说根本不会破裂,即便有小幅震荡,也是随着整体的大行情进行调整。

填充物的概念可以参考国外欧美国家几次房价的过山车经验,当房价暴跌,泡沫破裂后,鉴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文发展,房价还会慢慢涨幅起来,回归,甚至超过暴跌前的价格,这就是房价破裂后,借由其中的填充物循环上涨的关系。

2 泡沫可控,同时降低敏感性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用网络上的话来说,国内房市到处都是泡沫,然而这些泡沫都会破裂吗,当然不是,一些产业弱,人口少,经济发展慢的地区,房价泡沫很难再次膨胀,会慢慢萎缩,反观各项优势明显地区的房价,就必须采用因层施策的方式控制泡沫,避免房价在短期内大涨戳破泡沫。

从不同城市,不同基础,以及发展状况来看,因城施策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过热压制,过冷维持,国家早已将房价泡沫的问题重视起来,将房价划区域分割,分区调控,避免地区性泡沫破裂引起全国的连锁反应。

在控制泡沫的同时,减缓房价过快下降,避免给民众造成房价暴跌,泡沫破裂的感觉。假设一个地区的房价原来是10,明年变成8,后年变成5,再之后变成了2,3,那么人们肯定会有一种房地产不行了,房价暴跌的感觉。如果今年是10,明后年变成9,再有两年变成8.7,一直10-20年后变成2.3,那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种泡沫并不是破裂,而是随着行情的正常下行。

未来很多地区房价都会以这种形式下跌,那么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下跌,算不算是房价破裂呢?虽然房价降到了冰点,但20年的时间往往就是一代新生人口的年龄差,对比现在的我们来说,会经历20年间房价慢慢下跌,会感受到房价在20年间的暴跌(当然如果每年下跌一点,敏感性则会大大减少),但对于20年后的新生代来说,房价2,3才是正常房价,并没有暴跌过。

3 同城泡沫的问题

房价泡沫并非按照城市来划分,同样一个城市各地区的房价也不同,还有要看泡沫的支撑面是什么,泡沫到底有没有“实物”。

之前有篇报道,深圳某重点学区房价,和其相隔一条马路的普通学区房价一平米相差8万,虽然这其中可能会有最高点和最低点相比较,以及夸张的标题党说法,但是学区房价格比普通房价更高是不争的事实,也即学区房的泡沫显然会更大,可这种泡沫总是被人们认可,并愿意为其买单。

房价泡沫的不同表现形式,其“填充物”的含金量,都是决定泡沫大小的参考面。

再有,16年去库存房价暴涨时期,北京房价不断上涨,冲破了4万,5万,6万的高价,燕郊也借由北京房价带动猛涨,突破了3万大关,然而随着京房上涨的热度过后,燕郊房价一下子腰斩,降到了1万5左右,可谓是暴跌,房价泡沫破裂,可同时期的北京房价并没有下降多少,虽然燕郊属于河北省,但在购房人心中,距离北京仅30公里的燕郊,早已划入“北京房价范围”,从两地房价的走势上,“同城不同命“的问题可见一斑。

市区内外行政范围不同,导致房价差异大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房价泡沫在城市的表现形式,规划范围是不同的,城市房价有没有泡沫,未来可能会更多的反应在区,街,路,道,甚至细化到某个小区上。

只有极少数人能彻底看清房价泡沫,其中也不乏有人用于资产的置换运作上。房价泡沫到底有多少,只能等泡沫破裂的那一天才能确定,如果房价阶段性的“稳着陆”,并不破裂,那么房价的上升下跌,只能算是市场经济行为的正常现象。

房价泡沫评估: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是关键指标

恰好,前天,被华尔街日报一篇《中国面临史诗级楼市泡沫难题》刷屏,其中提到,疫情之下,由于担心其他投资会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许多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中国楼市以求避险,经济学家称,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是史无前例的。

事实上,目前中国楼市市值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超过美欧日房地产的总和——60万亿美元。

有网友说,按人口,美国30×4=120亿,日本10×10=100都大于中国的60万亿,中国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日本的60%,只比欧盟稍高一点,好象挺正常的。

我立刻简单地回复,这位,房价泡沫不是按人口计算,而是按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的。请注意,中国人均收入是欧美日的五-七分之一……

正好接着此问题,再普及一下房价泡沫是如何评估的。一般而言,两大指标:

1、房价收入比:平均房价除以平均家庭年收入

制定“房价收入比”的目的,正是基于世界各国家庭年收入的差异,才并未使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判断全球的合理房价,这恰恰就是从“安居乐业”的因素来考量的。

在美国和北欧,房价收入比一般保持在3到4倍;其他西欧国家因人口虽密度较大,房价收入比常年维持在4到5倍之间。这符合欧美人的生活方式——最多只能将税后收入的30%用于房子支出,这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由于前些年来次贷推高了美国房价,令美国的房价收入比一度(2006年7月美国房市破灭之前)突破了5倍,高处不胜寒,结果由于“房价收入比”的“地心引力”而轰然下跌。目前又回到了4倍以下。

2、租售比: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也可定义为房价和年租金之比)

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倍。而国际上通用的合理租售比值为:旧的公寓大楼是120倍(因为收取的管理等费用和楼龄成正比)、新公寓大楼是140倍,独立的house(别墅)、或连体镇屋是160倍。如果计算得出的数字低于这些比值,说明房价是合理的,而一旦超出这个比值,说明房价被高估,也就是说有泡沫之嫌了。

从金融上来说,房租不能借贷,必须以现金全款支付,房租必须依照真正的供求关系而定。也就是说,房租所反映出来的,才是百姓在房子这一商品上的真正承受力。一旦房租涨到房客租不起的时候,就真的租不起了!

每次提出用房价收入比或租售比来衡量房价是否有泡沫时,总有人不同意,说中国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是的,中国楼市是有其特色的(之前任先生已经谈透了),但无论如何,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是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相对精确的标尺,考虑到中国特色的话(如还没有全面开征房产税),可以稍作修正,如房价收入比提高到6倍、租售比提高到200倍,再来衡量一下中国现阶段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有的话泡沫有多大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