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某些电影、电视剧中某些人总在下属面前“老子老子”的及骂下属“兔崽子”的?(抗日剧中上下级关系的真实体现)
抗日剧中上下级关系的真实体现
其实我感觉这种现象是比较正常的,最主要还是看他是用在什么场合,如果在爱情类的电影中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情节的。这种情节一般会出现在抗日剧中,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上下级的分层比较明显,上级气急败坏时就会出现题主所提出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父辈或者是爷爷的那一辈受教育的普遍程度是什么样的?在抗日的那个时候,八路军受教育的程度是十分低的,大部分的八路军都是农民参军,他们不会懂很多的礼仪,当然了,现在是文明的社会,我们是不允许爆粗口的,但是在那个带刀尖上舔血的时代,没有点血腥,怎么抗日?所以上级爆粗口也是有血性的体现,如果他们能够心平气和,没有任何波澜的指挥一场战争,那么这场战争赢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他的全身心没有投入到战争中。如果战争失利,或者是下属犯了错误,那么它们也以老子自居,来训斥下属,这是可以里理解的,上级就是上级,上级就是领导,他们自称老子不为过。称呼一些兔崽子一般都是用在新兵蛋子身上的,如果是那种老兵长官也不会这样称呼老兵的所以称呼秃逮子是有一定的玩笑成分的。
自称老子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偶尔自称老子活跃一下气氛,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八路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文人范。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敢于和敌人拼刺刀,敢于和敌人打游击,骨子里流的血液并不是那些文文诺诺的人能够理解的,这是一种狼性的文化。而叫兔崽子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常见,这种情况也是用来调节气氛的,比如说来了一个新兵,蛋子手掌总会这样叫上一句,你这个新兵蛋子怎么这样那样的?反正就是在数落下属的,是要让他们长长记性。
电影中的李云龙都是自称老子老子的,比如说老子意大利炮。李云龙这个角色被李幼斌老师演的有血有肉,我感觉很真实,很接近现实,并不像凭空捏到了一部小说。反而这种真实的故事更容易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更好的理解演员当时的心情,这也是演技的体现。
这种情况我相信在抗日的时候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是当下也有些人自称老子老子的,当然,这些人不是你的父亲和母亲,或者是亲戚。受教育程度如此之高,都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在以前出现这种事不足为怪了,所以这种电视剧更能体现当时的情况。
影视作品中的“老子”和“兔崽子”:突出人物性格的手法和叙事表达
“老子”在汉语词语中不仅仅是父亲的意思,还有的是指年长的男子,或者是在地位上和权利上比较大,也自称做“老子”。
我们经常看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时候,尤其是抗日题材的戏的时候,几乎是个军官就经常“老子,老子”的,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军人的豪放和不拘小节。
最典型的就是亮剑里李云龙,“老子”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记住了,见着山崎那小子,谁也不许开枪,给我留着,老子要活劈了他”,“什么他娘的精锐?我就不信这个邪,老子打的他就是精锐”,后来连赵刚这个政委也是被他影响,一个燕山大学毕业的文质彬彬的大学生,也是满口粗话,一口一个“老子”的,可见环境对人的改变是蛮大的。
在那个时期的军队里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大家都是豪爽之人,像李云龙等人自称老子,反而让人觉得很亲切,并不是说非要占人便宜。上下级没有明显的对立感,上司和下属容易打成一片,这样在在战场容易团结一心。
如果在战场上李云龙喊上两嗓子,又是老子老子的,战士们的精神气会立马提上来,信心也会大增,这个“老子”起了定心丸的作用。
骂下属“兔崽子”是比自己年龄小的,惹自己生气的。我们在生活中,长辈也会对晚辈骂“兔崽子”的,更别说在军队里。
有时候是下属没有办好事,或者惹上级生气,会骂“兔崽子”的。可能他们是无心之意,也可能是用来发泄情绪,表达对下属的不满,或者也有对下属的关爱之情,而《亮剑》里的李云龙这些词已经是常事了。
像“老子”“兔崽子”这种词,我们早已见惯不惯了,而影视作品中加入这些词,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更好的刻画人物,加深观众的印记,突出人物关系,更好的叙述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