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印度尼西亚怎样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横跨东南亚和大洋洲的一个群岛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印度尼西亚的国土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面积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还拥有316.6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印度尼西亚人口约为2.64亿,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这2.64亿人口分属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整个印度尼西亚一共有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87%的印度尼西亚人信奉伊斯兰教,这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是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国土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00多公里,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积不到14万平方公里的爪哇岛上,这意味着印度尼西亚对其他岛屿的开发力度其实是相当有限的。也许正因为印度尼西亚存在大量未经人类大规模开发的岛屿,使这些岛屿在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环境:印度尼西亚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度尼西亚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亿公顷,其中永久林区1.12亿公顷,可转换林区810万公顷,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度尼西亚盛产各种热带名贵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度尼西亚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因此其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由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此外印度尼西亚在石油、天然气和锡、煤炭等资源的储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约在150万至3.5万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了爪哇猿人的活动痕迹,大约4.5万年前智人开始进入这一地区。公元3-7世纪在今天的印尼群岛上陆续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国,这其中兴起于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王国(又翻译为三佛齐王国)是最为强大的,在其国力最鼎盛时期不仅控制了整个苏门答腊岛,还一度将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囊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公元1292年(相当于我国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兴起于爪哇岛东部的满者伯夷国(又翻译为麻喏巴歇国)在联合元军消灭马来半岛的信诃沙里国后又反戈击败元军,随后统一了爪哇岛。公元1397年(相当于我国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国被满者伯夷所灭从,在国力最鼎盛时期满者伯夷王国曾统治过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是当时东南亚强大的海上帝国。本来如果满者伯夷王国继续扩张下去有可能完全统一印度尼西亚各群岛,然而历史并未照此演进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小巽他群岛最东面盛产檀香的帝汶岛。1522年葡萄牙舰队首次抵达今天的雅加达一带。1535年葡萄牙人废黜了特尔纳特岛的国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尔纳特岛和邻近的安汶岛。继葡萄牙人到来之后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纷至沓来。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尼西亚建立殖民统治,1799年底印尼群岛已基本完全被纳入荷属东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获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派代表会见民族主义运动领袖苏加诺和穆罕默德·哈达,敦促他们以印尼人民的名义宣布独立。17日苏加诺和哈达签署《独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国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军在爪哇登陆,占领雅加达、万隆、三宝垄等城市,随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军撤出,将占领区交给荷兰,荷兰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1949年8月在海牙召开荷兰—印尼“园桌会议”。11月2日在美国压力下荷兰与印尼双方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领土上由荷兰殖民者所建立的15个傀儡政权组成“印尼联邦共和国”,而后者再与荷兰、荷属苏里南和库拉索共同组成以荷兰女王为元首的荷印(尼)联邦。印尼根据此协定于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协定虽规定除西伊里安外,荷兰应将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同一年印尼成为联合国第60个成员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印尼独立之初全国人口中的70%以上是农业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75%,石油、橡胶等产业被外国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业基本以轻纺工业为主。独立后的印尼一度处于政局动荡之中,直到1965年苏哈托上台后才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个25年长远发展规划(1969~1994年)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印尼政府计划使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4.7%,而实际年均增长率则达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这一时期印尼政府将财政预算的28%用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同时组织了8300个家庭向这些地区移民。农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成为这一时期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印尼出口额的60%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80%都来自于石油天然气产业。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使印尼损失惨重。印尼政府迅速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绿色工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也开始上马,同时对税收制度、投资政策、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达到了出口总额的60%左右,从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经济的应变能力。从1989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是印尼经济开始起飞的重要时期:这几年印尼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劳动力就业人数由7450万人增加到8640万人,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399亿美元,国内资本投资达到160万亿印尼盾(约合1000亿美元)。继亚洲四小龙之后印尼开始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因较快的经济增速并称亚洲四小虎。
印尼是实际上最大的热带岛屿国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适宜的气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而农业也一直在印尼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从印尼的历史上看:在荷兰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尼实际上并没形成统一的国家,很多偏远岛屿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态,因此印尼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就是农业移民——鼓励农民向未开垦地区移民并在政策上鼓励他们开垦荒地,以此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和人地矛盾问题。作为农业大国的印尼制造业起步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制造业仍以乡村手工作坊为主。印尼制造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同中国、越南等国一样走的是劳动密集型道路——这是印尼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国情所决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国内就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确立了以科技为先导发展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国策。印尼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印尼将北部地区与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岛设为经济特区,将其打造成为印尼与世界各地发展经济联系的窗口。1980年巴淡岛被列为保税工业区,得到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生产基地和旅游景点。
那么经过多年发展后的印度尼西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为二十国集团的成员之一属于相对比较被世界看好的新兴经济体。尽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可印尼的国际影响力却明显与其国家体量不匹配。如果只从国家体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个大国——2.64亿人口的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国;190456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还拥有316.6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印尼的体量优势加上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国际贸易咽喉要道的地理优势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但至少在东南亚地区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区域霸主才对。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尽管印尼凭借1.016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得以成为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然而论实际的经济实力其实不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论军事实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29,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21。为什么印尼在领土、人口上的规模优势无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国一样转化为现实国力呢?
从地缘结构上看:印尼是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群岛国家的优势在于:不缺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海岸线和天然良港;缺陷则是地缘结构相对支离破碎——由于被海洋阻断,以致于各个岛屿之间的交流会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各板块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合力。当然英国和日本也是岛国,所不同的是在英国不列颠岛占据全部国土的80%,利于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岛屿众多,但其实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为基础形成合力,另外日本各岛之间的地理距离并不遥远,彼此之间的交流几乎没受什么影响。相比之下印尼国土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00多公里,印尼一半以上人口都住在面积不到14万平方公里的爪哇岛上,这意味着印尼对其他岛屿的开发力度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从经济发展上看:印尼的工业化水平不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对外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创汇,这就使印尼饱受国际贸易剪刀差的困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使印尼经济遭受重创,尽管从1999年起印尼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私企外债、银行呆账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印尼经济的发展。3847美元的人均GDP使印尼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14位,属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印尼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主要瓶颈。
从政治局势上看:事实上在荷兰殖民者到来前印尼各群岛从没形成过统一的国家,生活在印尼各岛上的各民族就像是被拼接在一起的,彼此之间缺乏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而地缘格局的限制又使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由于印尼的主体民族爪哇族只有1亿人左右,不到印尼总人口一半,加之主要分布于爪哇岛上,因此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其他岛屿普遍对印尼中央政府缺乏向心力。长期以来印尼在民族政策方面奉行大爪哇主义,将国家资源主要集中于爪哇岛的建设,有意无意忽视少数民族的利益,因此在印尼形成了以亚齐独立运动为代表的分离组织。复杂尖锐的民族问题和长期难以改善的经济局势导致的生活迟迟无法改善的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混合在一起使印尼的政治局势处于长期的动荡状态,而动荡的政局又反过来影响到印尼经济、军事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