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把军队拿来进攻苏联,而是固定欧洲会如何?(纳粹德国的抉择对二战影响深远)

纳粹德国的抉择对二战影响深远

纳粹德国会当场去世,而且走得非常安详。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

而作为二战的策源地,纳粹德国的抉择,深刻影响了二战甚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很多人说如果德国在横扫西欧,消灭法国、打残英国后及时收手,打消闪击苏联的想法,那么纳粹德国一定能够彻底消化“革命果实”,实现其称霸欧洲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励精图治,假以时日后,一定可以彻底将苏联送入地狱,实现元首的伟大志向。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如果希特勒面对的问题真的这么简单,相信他也不会在苏德战争中这么“急不可耐”了。在静夜史看来,德国在横扫西欧后,之所以跟吃了炫迈一样完全停不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膨胀是纳粹的生存方式

希特勒停不下来,根本原因在于纳粹德国根本停不下来。

1929年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再度使德国元气大伤,但却给了纳粹党上台的契机,随即纳粹党在短短数年内膨胀十多倍,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经济危机导致市场失灵,失业率暴增,社会陷入空前动荡,这导致各政党纷纷膨胀,除了纳粹党还有共产党。面对这种局面,惧怕共产党执政后自身被清算的德国大资本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纳粹党,支持希特勒。蒂森、沙赫特、西门子、克虏伯这些容克大资本家纷纷慷慨解囊,甚至联名写信给总统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这种强大的力量促使希特勒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登上最高宝座的希特勒第一件事就是回报大资本家,那就是以暴力镇压共产党等政党,确保大资本家的利益,避免德国被苏联等无产阶级政权颠覆的可能。

而为了实现大资本家“走向世界”的目标,希特勒以大资本家认购德意志银行债券为起点,获得大量启动资金。而后希特勒大兴土木,兴建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失业率迅速下降;由于抛弃马克,推行“以物易物”,德国通货膨胀得到缓解;为拉拢军方,希特勒打压冲锋队,大肆扩充国防军,使失业率进一步下降。

大型工程和军队膨胀极大刺激了大资本家的产业体系,德国在希特勒的谋篇布局中迅速复兴。

因为希特勒的措施本质上是花明天的钱,所以德国的所有操作,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那就是战争。因为他需要通过战争还今天的欠债,所以随着欠债的增加,德国也必须不断打下去。

消灭西欧之后,即便不闪击苏联,德国也无法停止,因为一旦停止,资金链断裂,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将死无葬身之地。

2、侵苏是纳粹的最终目标

对于地狭人稠的德国而言,苏联的广阔国土和丰富资源是德国扩张的最终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希特勒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比如将“反共”作为纳粹党的行动纲领,和日意缔结了《反共产主义协定》。

希特勒此举顺应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反苏的历史大势,对于英法等西方国家而言起到了极其强烈的麻痹作用。

事实上纳粹德国的崛起也确实如很多西方国家的愿,因为德国可以成为阻挡苏联向欧洲输出革命的铜墙铁壁,因此英法美等国大资本家纷纷仗义出手,对希特勒进行大力支持,典型如美国的摩根财团。

而正因为希特勒的反共表演如此逼真,所以英法等国情不自禁地抛出了绥靖政策,公然默许和纵容纳粹德国一步步坐大。

而就在英法等国翘首期盼德国闪击苏联两败俱伤,而后英法等国坐收渔翁之利时,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8月23日于莫斯科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德国闪击西欧扫除了后顾之忧。

而对于希特勒而言,横扫西欧,占领那些资源和土地并不丰腴的西欧,尤其是小小的英伦三岛,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扫除闪击苏联的后顾之忧。因此扫除西欧后,德国终于对苏联举起了屠刀。

3、苏联是战争的资深玩家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是孤独的,但也是不甘寂寞的。

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对欧洲变局洞若观火,面对希特勒的异军突起,斯大林一度想要和英法等国摒弃前嫌,共同扼杀纳粹德国。但此时沉迷于苏德互殴美梦中的英法等国又怎能破功?所以对焦头烂额的斯大林,他们选择了丑拒。

于是斯大林和希特勒打成了一片。

希特勒愿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因为不想陷于两线作战困局,而斯大林愿意签约也是因为不想腹背受敌。因为除了西方的纳粹德国,东方的日本也在远东虎视眈眈,而苏德签约也为苏联暴打日本扫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日本的不再北上不意味着希特勒不会侵略苏联,事实上,希特勒横扫西欧下一步是哪里,连看门的旺财都知道,所以斯大林在收拾完日本后,最要紧的是抵御德国可能的进攻。

当然,作为共产主义国家,苏联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向全球尤其是欧洲输出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所以即便没有纳粹德国的膨胀,苏联在国力增强时也有向西扩张的现实需求,于是在德国横扫西欧的空当,苏联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扩张。

在1939年9月17日占领波兰东部后,1939年11月的苏芬战争,苏联以极大代价夺走芬兰的萨拉、贝柴摩好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军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940年6月苏联夺取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虽然苏联构筑了东方战线,但对德国而言是巨大威胁,尤其是比萨拉比亚。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德国先下手为强可以说占尽先机。

所以,苏德战争不可避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希特勒为何放弃进攻英国转而攻击苏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希特勒?感觉这就是个不会笑的主,说话的时候,鼻梁骨下边的卫生胡总是在一抖一抖的,不管干什么都会一本正经的瞅着你,不把你瞅毛了,他是不会转移视线的。

和他的那帮子元帅待在一起,制作战略计划的时候,他永远都和他的元帅对着干,当然每次他的那帮子元帅甘拜下风。

所以就在希特勒,开着他的战车驰骋在欧洲这地的时候,大家伙一致认为,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大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人。

毕竟,一统整个欧洲,这都是欧洲历史上那帮子强人最想干的事,而每次到了关键点的时候,这英国人就会拄着他的文明棍出来搅局。

这家伙弄的整个欧洲恨他恨的不是一星半单,但又拿他没有办法,一条英吉利海峡就隔绝了所有人的想法。

所以这也是英国人能够嚣张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根本原因,他总是在你不管他的时候,悄摸兮的伸出一只脚踹你的屁股,当你吼着要和他掰扯掰扯的时候,他又跑到了岛子上和你对峙,不断的挑衅你。

很神奇是吧!

但到了真要开战的时候,却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希特勒蹲在狼堡里边,指挥着德国人去撩苏联人。

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但您要是详细的分析,您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必然的。

为嘛呢?

欧洲之所以没有得到统一,其实有两个搅和事的存在,一个就是英国人,他老是不想让欧洲这地安生,是不是的给你弄点子事,毕竟他深刻了知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他到是没啥心思,就是不想让你安生。

另一个就是俄国人,俄国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地盘,总是悄摸兮的摸欧洲人的地盘,要不然他也不会从一个指甲盖大的莫斯科公国变成如今的巨无霸不是。

这个时间点上的希特勒已经把欧洲这一大块给吞了下去,俄国人当然不乐意了,所以从西伯利亚高原上下来给他搅局,这是必然的。

后来的资料证明也的确,斯大林其实已经有了进入欧洲的打算,这就是大雷雨计划,当然这计划的实施要比希特勒入侵苏联要晚上一年,所以没有来得急实施。

那么如果真的向题主说的,希特勒放弃进攻斯大林的打算,转头就找丘吉尔的麻烦,最终他就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危险。

也许二战也就用不了打那么久了。所以希特勒把扔炸弹的飞机留给了英国人,天天的和英国人互相丢炸弹。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了对付俄国人的身上了。

这是一个原因。

再有一个原因,你拿下大不列颠群岛,有用吗?俺很实在的告诉你,还真没有用,这就是个岛子,就是范围有点子大而已。

这就相当于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个头大了一点,要纵深没纵深,要空间没空间的。

一旦美国人参战,这岛子就要面临四面包抄的危险,你搁上边放多少人,这都得让包了饺子。不打你,困也把你困在岛子上了,这不抓瞎了吗?

反过来瞅,他如果真的能够拿下俄国。您是知道的俄国这地域有多大,这纵深有了,战略空间也有了,就算是美国参战,他也只需要顶住一面的压力这就完事了。

也许还真能撑一撑,但大家伙都知道了,俄国人这是战斗的民族,要不然也不会打下这么大的地盘。

希特勒打欧洲的时候,这就飘了,没把俄国人当回事,这不一脚丫子算是踢到了铁板上了,直接就骨折了。

最终还是被两面夹击,包了饺子,这首都柏林都让斯大林一切为二的划拉成了两半。

所以希特勒这战争压根他就不是啥正义的,这就是邪恶的战争,他的败亡是早早晚晚的事。毕竟苏联人不同意,英国人不同意,美国人不同意,欧洲当地人也不同意,您就说吧,他还能赢,这不开玩乐呢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咱老古人的名言,搁这特别的合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