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楚云飞的炮营是哪来的?
晋绥军在装备方面的优势及原因
为了情节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参考历史,毕竟这不是史书(就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还有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我参观武大郎墓的时候看到武大郎身高180CM也是惊讶不已,当然啥西门庆,潘金莲都没有的事情),而且国军历史上编制,装备不同军队差别是很大的,一个师最高有三万多的,也有两千多人的,再加上吃空饷之类的,估计解放军每次作战后清单尸体战俘算战果都被国军逼疯的感觉(来了国军两个军号称十万人,地下党传来的编制表上也是接近十万人,结果全歼一个没跑只有两万人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晋绥军的装备尤其是中口径炮兵当时是全国最好的(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东北都丢了六年了是,所以东北军炮兵就不用考虑了),主要原因是阎老西建设了一座当时国内前三的太原兵工厂。
山西被阎老西经营的那是相当好,阎老西大眼界不行,战略眼光比较差,但是搞经济还是很强的,当时山西的经济,尤其是工业方面发展,比中央军控制地带要好的多(这也跟阎老西是地方军阀地头蛇,阎老西的命令山西那个官员,那个老板,那个老百姓敢不听。老蒋虽然名义上全国领袖,其实他的命令也就在几个省有效果,除了这些省没人管的),因为阎老西是军阀,而且是被其他军阀夹在中间的军阀, 他没法从其他国家采购大量工业产品,因为要通过其他军阀控制区,容易被卡脖子(比如阎老西从法国购买了一批意大利炮,没错,亮剑里那个意大利炮是法国的75小姐,这批火炮当时只能通过陆运过来,当时空运可不发达,路过其他军阀地盘,关系好的扣一半,关系一般的全扣,阎老西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务必需要工业的自立,这也是山西工业发展比中央军控制地区好的原因,中央军控制区江浙财团那都是大买办,对民族工业是不感兴趣,不光不感兴趣,如果民族工业太强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进口生意,所以打压民族工业是必须的。而且,阎老西居安思危的本事很强,抗战前几年进口炮管用钢,基本上山西占了绝大部分,当然后来都便宜了日本人。
而且山西的太原兵工厂在国内除了东北的沈阳兵工厂外最好最大的了(民国三大兵工厂就是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尤其是仿造的驳壳枪,是国内最好的,仅次于德国原装的,镜面匣子就是说的晋造驳壳枪。阎老西的兵工厂不光能生产手枪,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还能生产大炮,炮弹。产量甚至超过了中央军的兵工厂,有很多武器质量更是要好很多。对了太原兵工厂的手榴弹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沈阳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后来都进行过仿造。鼎盛时期的太原兵工厂有十七个分厂,一点五万工人。
看看抗战前其实也是大部分民国时期生产的火炮就知道了。
榴弹炮就只有东北生产过,100和105毫米榴弹炮300多门,其他各地军工厂有的试造过一两门,但是没有投产。
野炮造的造的最多的是沈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其中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辽14式77毫米野炮300门,辽14式75毫米野炮108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18式88毫米野炮(当时国内口径最大野炮)105门。其他各地兵工厂也少量生产过一些75毫米野炮,但是不多。
山炮当时是国内火炮的主力,全国好多工厂都生产过,但是主要是太原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12年式山炮大概400门,晋13年式山炮800门,晋17年式山炮700门,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30门。沈阳兵工厂的辽14年75毫米山炮72门。汉阳兵工厂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228门。江南制造局生产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600门左右(不过大批生产时1907年,到抗战已经是三十年的老炮了,其实当时国内武器的质量,基本上都废了)。
也即是说,民国期间(含抗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全国生产山炮3000门不到,太原兵工厂生产了1900门,大概占三分之二。生产野炮500多门,太原兵工厂生产了105门,其他400门是沈阳兵工厂生产,其他厂生产很少。榴弹炮只有沈阳钢铁厂生产。
看看上面数据,知道为啥晋绥军比中央军火炮还猛了吧。
当然,当时晋绥军装备的都是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并不是美国人的武器,但是358团作为阎老西的精锐(就当是精锐吧,小说里说楚云飞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阎老西对黄埔生这种所谓天子门生可是提防的紧啊,少数几个在晋绥军里混得都是不大的闲职),火炮又能自产(中央军也有兵工厂可以生产火炮,但是炮管钢不够啊,后期只能生产膛压小的小口径迫击炮),那装备当然是不错的了,咋不说当年东北军火炮装备是按日本标准走的,而且东北钢铁产量高,甚至装备超过日军(日本陆军的耻辱啊,二战期间装备的重炮数量都不够欧洲苏德战场一次炮战损失的多。当然,日本钢铁产量主要去造军舰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绥军有九个炮团,两百多门中型和和重型大炮,比老蒋在淞沪会战哪出的全部中央军精锐的火炮都多,当时老蒋也就一百多们的家底。当然,跟老蒋比是强一些,比东北军最鼎盛时期还是要差些,和日本人比就更差了。不光是数量上,质量上差距更大。
观点二
《亮剑》楚云飞的炮营哪来的?合理吗?
整体来说,《亮剑》这部电视剧,算是很好的军事常识普及课。但是里面瑕疵很多,不胜枚举。
最典型例子便是,军队编制问题错误严重。
团,是作战部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战区军区级将领下命令,通常最多到团级,团一下就由团长带领的团部自由掌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战争中的每个团,都是有正式的数字编号的。比如抗日战争四大名团卢沟桥事变的吉星文团是219团、南口保卫战的罗方桂团是529团、奇袭阳明堡的陈锡联团是769团、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是524团。
反观团以下单位,都是以团为主重新编制,通常来说分为一营二营三营,下面分别是1连到9连,以此类推。
所以,不管是八路军还是晋绥军,对团一级的兵力编制、火力配置,都掌控相当强。绝对不会存在李云龙独立团兵力9000多,楚云飞358团兵力6000多。
这一部分,纯属瞎编,大家一笑置之就行了。
抗日战争中,晋绥军的总兵力,基本维持在15万左右,分属于第19、33、34、35军、61军和骑兵第1军,步兵总共编了68个团,总兵力134398人。骑兵原为6个团,仍为6个团,共6584人。炮兵原为9个团及1个炮垒大队,战后整编为6个团,新成立3个团1个炮垒大队,共15383人
也就是说,晋绥军358团作为一个步兵团,如果兵力与其他步兵团差不多,应该为2000多人。即便是违规扩张,到了3000人就顶天了。绝不可能达到五六千人·的规模。
我们八路军这边,更不可能出现一个团就有近万人的情况。剧中还出现了独立团能管得了县大队区小队的情况,更是无稽之谈。抗日战争中后期,华北军队成立了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和晋绥军区四大军区,军区对外的编制为120师,129师等单位,可是下面并不设置旅,而是设置了二级军区,二级军区下面有军分区,军分区下面则是团为主的作战单位。以晋冀鲁豫军区兼129师为例,抗战后期发展为21个军分区,以及若干个独立旅,总兵力也不过就是30多万,这样粗略一算,每个军分区下面有一万人左右,军分区下面才是团。
实际操作中,八路军的团一级编制设置相当随意,一个军分区,有的有一个团两个团,有的则直接设置五六个团。原因很简单,每个团设定兵力不多于2000人,甚至少于1000人,便于随时缴获武器,随时补充兵员。
说到这,你大概知道了,为何楚云飞和李云龙抗战八年一直是团长了,其实真相恰恰是,他们早就升了职,做了旅长或军分区司令,只是叫着团长顺口而已。
当你知道了楚云飞实际上是旅长,就能理解为何他会有炮营了。
给楚云飞设置炮营,主要目的有这样几个;
1,让人们看到晋绥军强大火力背后,不抵抗的事实。
2,让人清晰看到晋绥军和八路军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3,晋绥军一个团都有炮营,而八路军整个华北抗战,却拿不出几门重炮,抗战局势每况愈下,原因可想而知。
楚云飞的炮营,百分百是虚构出来的。因为,晋绥军在太原会战后不断打败仗,只有北路军傅作义有所振作。这样的部队,不仅守不住自己的兵工厂生产大炮,更不可能从中央获得大炮的补给。
1937年到1941年,中国军队的军火主要来自于苏联,通过新疆盛世才转运而来;1941年之后,中国军队的军火主要来自于美国,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获得。我们可以想象,这样基本全靠进口的情况下,晋绥军作为“后娘养的”,怎么可能在一个团编制下,设置炮营呢?
试想一下,如果晋绥军真的能一个团一个炮营,解放战争还真不容易获胜。1948年年底的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四个炮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火炮是战争之神”的话,绝不是想象出来的。
如果楚云飞有一个炮营,可能整个晋西北都成他的了。因为,在山东在河北,小鬼子的炮楼一座一座就能延伸到根据地腹地,专门欺负八路没有火炮。八路抢到一门火炮,小鬼子所有的炮楼都不安全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