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泱泱华夏五千多年以来的‘第一战神’(纵观中国历史,谁才是泱泱华夏五千多年以来的第一战神)

"毛泽东:泱泱华夏五千多年以来的‘第一战神’"

泱泱华夏五千多年以来的“第一战神”是谁?以后来者居上的观点来分析,当属毛主席。理由如下:

近代史上。

1、毛主席是统帅,是指挥战略全局的人,视战争为艺术,谁人能比?

2、红军时期,毛主席的“四渡赤水”战略大手笔指挥艺术,间接调动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乖乖地按着自己的指挥棒跳舞,使处于国民党军队围剿包围圈中的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包围圈获得了新生。

2、抗美援朝时期。毛主席决定,即便在没有“苏联”空军援助的情况下也要出兵援朝抗美。当时的新中国刚建国象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脆弱,经济基础非常落后,到处一片废墟,军队装备、后勤补给极为简陋、短缺,甚至缺乏过冬棉衣,唯一值得称赞的是“人们的精气神非常阳光、非常旺盛”;而美军装备、后勤保障属于世界第一流的,从任何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性指标条件来对比分析,都是无法让人予想到朝鲜战争中国人会打败美国人的。而毛主席却有把握且相信“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中国军队的精神力量战无不胜,中国军队完全可以打得过以美国为首的的联合国军,这就是艺术,胸有成竹。结果真是太“神”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胜利了,“打得一拳开,不怕百拳来”,此战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国际地位。

3、抗美援越是毛主席战争指挥艺术的继续发挥,美军亦以失败而告终。

4、毛主席的指挥艺术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提炼发挥。因此本作者认为,此桂冠当属毛泽东。

彭德怀元帅:用诗歌描绘战神之勇,抗美援朝写下辉煌篇章

先用几首诗来引“第一战神”入场吧!

毛主席曾经为他写诗赞扬,曰: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他的发妻刘坤模也曾经为他写诗,曰:

横刀人不见,

乌石缅雄风。

华厦开新宇,

犹忆大将军!

而他本人虽然只读过两年私塾,但他写的诗洒脱自然,直抒胸臆!豪气干云,天然去雕饰!诗云:

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

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

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

狼奔豕突,尘埃冲天。

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没错!他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彭大元帅!他一生无儿无女,他一生全心全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邓小平说他:“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彭德怀元帅出身贫困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从士兵到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司令员,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是稳扎稳打、平步上升的典范!

他曾经在最低谷的时候所率部队只剩300多人,后来半年内发展到了5000多人,迅速崛起!他在环境恶劣、兵少将寡、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从无畏惧!1940年组织指挥百团大战,击毙俘虏日伪军四万余人,为全国人民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1950年,美国跨过三八线,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同年6月28日,毛主席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就在同一天,周总理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同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讲话,警告美国说:"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就在美国步步紧逼,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彭大元帅受命出马了,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率领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毛主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理论!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他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美国“大言不惭”的计划,一次又一次的撕破了美帝的丑恶嘴脸!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万多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万多人!

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万多人!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歼敌7.8万多人!但我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

就这样彭大元帅带领着人民志愿军一次次的浴血奋战,直到抗美援朝的彻底胜利!换来了国家的和平稳定!换来了侵略者的胆战心惊!正如毛主席所说:"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羔羊!我们是真正站起来的中国人!

彭大元帅也因此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荣誉称号!

可惜彭大元帅已经作古,但他的精神彪炳千秋,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