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生产粮食,却上市场买粮食,你怎么看?(农民不生产粮食,选择购买市场粮食的原因及评述)

从大谷仓到粮食进口大国: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及粮食供给现状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大谷仓。大谷仓直径一米出头,高接近两米。这个大谷仓平时是用来储存稻谷用的,需要的时候可以从里面舀一些稻谷出来,然后到碾米站脱壳,再扬去谷壳就可以下锅了。那个年代买米吃的只有城市户口的居民或者渔民,国家定量供应,而农民只能吃生产队分配的粮食。那时候粮食不允许自由买卖,农民想买买不到。其实计划经济时代农民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粮食,需要钱的时候可以偷偷卖掉一点,不过都是从嘴里硬抠下来的。

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了。于是,农村多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也就是有农民不种田即不再从事粮食生产了。随着土地集约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如今的粮食生产已经是机戒化、规模化了,更多的农民被从低效率、高风险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这些被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他们进入了基础建设、工业生产、服务业以及小商品生产、交易以及流通领域,既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也解决了自己的出路。

农民不生产粮食,不等于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就停顿了,而是我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去从事粮食生产了。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277亿斤(约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了119亿斤(约0.06亿吨);中国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却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2019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是10609万吨(包含谷物、谷物粉和大豆),差不多占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六分之一。中国进口大量粮食不是我们生产的粮食不够吃(算一下还真的有点不够吃),而是因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等,进口粮食大部分用于饲料、食用油生产和酿酒等。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应有尽有,从市场买米吃已经是常态,农民再也不需要在家里放着一个大谷仓了。这是喜事也是好事。其实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俗话说 仓廪实,天下安。相信国家在粮食安全上是有万全之策的。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我们小老百姓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农民不生产粮食,选择购买市场粮食的原因及评述

农民不生产粮食,却上市场买粮食,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是对还是错?还真不好妄加评说。先看看农民为什么不生产粮食,而是去市场买粮食的原因,再作结论吧。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不生产粮食了呢?按照惯性思维,农民应该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自己吃的根本就不用卖,而是有多余的粮食出售。事实却恰恰相反,令人不解。

(1)首先还是老调重弹,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唯一能做的就是种田种粮。既没有其它的副业门路,有也不准干。若有谁不务正业,不种田,不参加集体劳动。便会戴资本主义的帽子,是要遭到批斗的。

(2)改革开放后,田地到户。农民既解决了温饱,同时彻底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制约。思想活络,消息灵通的人,先一步就外出打工。打工的收入,令种田者眼谗。于是越来越的多人,通过相互帮带,步入打工行列。

(3)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能抵上种田一年的收入。有很多人做了具体的数据分析,确实如此。相信大家都认可,将心比心,有谁不会去做收入高的事,而傻巴巴的种粮食呢?

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价上涨迅速,各种生活品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只有粮食不涨价。

(1)由于粮食不值钱,农民种田己无法养家了。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这样一来,一不养猪,二不养鸡鸭。一年下来,吃的粮不多,且便宜。打工一个月就能换来全年的粮食款,任何人都会选择买粮吃。

(2)粮食价格,涨到多少才能让农民生产粮食?不是农民说了算。但农民同样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样要过活,要生存。在依靠种粮食不能维持生活的情况下,选择去打工而买粮食吃,是农民唯一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