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何葬在河南郏县(什么原因苏轼葬在河南郏县)

苏轼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为什么在他死后,没有葬回自己的故乡,而是葬在河南郏县呢,这说起来,有一个故事。

北宋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在位十五年,刚刚亲政六年,就因病而逝,本来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端王赵佶即位,神宗皇后向氏垂帘听政,掌握了朝政大权。而在此时,已经在海南岛被流放四年的苏轼遇赦北归。

此时的苏东坡年龄已大,不耐奔波,回到自己的家乡眉州已是不可能,就想到了自己在许昌定居的弟弟苏辙苏子由。就打算遂岭过赣,或归颖昌(许昌),老兄弟相守过此生矣。

但同时他又有些犹豫,因为他的弟弟子由生活也不宽裕,自己这一家三十多口子,可是一个大包袱。

但弟弟子由没想那么多,于生活上的困顿相比,他更在意兄弟之间的相聚,毕竟,作为元佑旧党的东坡一贬再贬,他们兄弟二人也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当苏轼下定决心前往许昌时,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向太后过世,朝局恐有反复。

苏轼听了之后,很是伤心,就写了一封信,《与子由弟书》,就前往常州,信中这么说:

恨不得老境兄弟相聚,此天也,吾其如天何!此行不遂相聚,非本意,甚省力避害也。

由于徽宗赵佶亲政之后,蔡京等新党把持朝政,为了避免连累自己的弟弟子由,苏轼决定定居常州,但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过于劳累,苏东坡病倒了,这一病,就没有再起来,1101年7月28日,苏轼在常州病逝。这距他定居常州,也不过一个月。

然而,即使定居常州,历时一年的长途跋涉,苏轼还是病倒了。1101年7月28日,苏轼在常州然长逝。晚年终于落脚收获的安稳,仅有一个月。

1102年5月,苏、苏过兄弟二人扶着父亲的灵柩从常州来到汝州郏城县,因为苏轼临终之前,留下的遗嘱就是葬在这里,此时,他们的大哥苏迈也已将母亲王闰之的灵柩从开封护送至此。闰六月二十日,在苏辙的主持下,苏轼夫妇最终在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村的一片田野中入土为安。

苏轼为什么会选择葬在郏县?

1、主流说法,郏县山川形胜与他老家眉山颇为相像

对于苏东坡为什么会葬在郏县小峨眉山下,主流解释大致是这么说的:

苏轼曾路过此处,见此处山川形胜和他的老家眉山相为相像,而小峨眉山更是酷似蜀中峨眉山,在这里停留了许久,赞不绝口,表达了自己百年这后葬于此处的意愿。

这是个诗意而浪漫的说法,很容易被喜爱苏东坡的人们接受,故而数百年来被无数文章、书籍乃至碑刻广泛地引用。

2、郏倒离当时的汴梁城很近,方便苏家子弟的发展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郏县离当时的政治中心东京汴梁很近,能够方便获取生存发展的资源。这是苏轼兄弟不愿归葬四川的最大原因。

3、欲归回故乡眉山,却害怕自己被新党打击而迁怒于族人

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苏辙说:“先垄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从,夫岂不怀。”

从这篇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原来苏辙早就跟兄长苏轼约定,百年之后要叶落归根,葬在父母的身边。而他本人也曾对八朗妇有过归安故土”的许诺,所以,苏辙心中最理想的选择是老家眉山。但受时局所迫,他只能忍痛把眉山从备选名单中剔除。

这里要说的是,当时等待安葬的除了东坡夫妇和八郎妇黄氏,还有苏迨亡妻欧阳氏。苏辙不仅在为四位亲眷择地安葬,也是在为自己和夫人选择风水之地,所以,这个地方一旦选定,也会成为苏氏后人在眉山之外的另外一个祖坟之地。

而当时的局势对苏氏一族并不友好,赦免了苏轼的向太后离世,宋徽宗欲重推变法,新党就要得势,而元佑旧党肯定会再次受到打击,苏家作为旧党的一个代表人物,命运未卜,在这个时间段送灵柩回川,经济上困难大,政治上的风险也必然会波及至远在家乡的族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辙只能长叹:“势从,夫岂不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