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家驹还活着,在歌坛是什么地位(如果黄家驹还在一定是最红的人)
如果家驹没有出意外,现在还活着的话,现在绝对是国内顶级歌手,因为他的音乐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无人可以替代他的成就和地位。如果他还在,王杰,张学友,周华健,任贤齐等人的粉丝数量也不会如此之多。
若没有死亡,那么1993年-1996年在日本求活的三年,将是黄家驹人生之中最艰难的三年,也是最丰富的财富,与国家不幸诗家幸一样,黄家驹会在这三年之内积累灵感,音乐品质继续创造新高,摇滚的歌词会越写越好,保底产生一首水准不低于《海阔天空》的现象级作品。
1997年,黄家驹会在香港回归前后从日本市场回到内地市场,最迟不会超过2000年。因为2000年的新世纪内地音乐市场,是历史以来最大的音乐红利,市场刚刚组建,是优质歌手天大的契机。黄家驹从日本市场回到内地市场,不选择HK市场。
Beyond会在黄家驹回到内地后,和晚辈王菲、那英、朴树、汪峰等人开始成为世纪更迭之中第一批现象级顶级歌手,其中黄家驹和汪峰同为流行摇滚领域,大概率汪半壁要改成汪四分之一壁,黄家驹要占具原本汪峰的一半。
同时黄家驹和Beyond彻底和HK音乐圈割裂,开辟新的粤语内地音乐市场,存在被HK传媒、资本、娱乐公司排斥,乃至于打压,口碑开始出现下滑,大量黑料、大量周边、八卦等等花边开始对Beyond、黄家驹的形象开始抹黑,普通人开始将黄家驹纳入仇富行列。参考汪峰、邓紫棋。黄家驹会将重心转为双语专辑发布,粤语专辑主攻两广地区,国语主攻其他省。
在音乐作品和生涯上,黄家驹会在2001-2003年左右,每年推出一张专辑,三张专辑的总销量保底100万张左右,会成为一个新世纪的现象级作品,俘获大量年轻人。但好景不长,2004年后,周杰伦依旧会从黄家驹、那英、等人手中抢过华语流行之王,因为周杰伦代表的是整体音乐思路和品质的提升,黄家驹最大的闪光点是摇滚内核。2004年,黄家驹都已经40岁。
2005年,华语传统唱片时代开始被网络神曲终结,黄家驹的生涯开始进入中后段尾声,他的嗓子无法再唱原调《海阔天空》,不得不进入生理性倒嗓,音域下降四个Key,参考2023年的周杰伦。声乐能力下降,专辑的销量会走低,而传统唱片结束之后,演唱会成为歌手的牟利点,黄家驹会进入第二次生涯转折点,要么学习声乐增加唱功,要么在声乐上摆烂顺其自然,风向走向小众的艺术化,参考当下的庾澄庆。
2012年周杰伦开始华语音乐新篇章——数字专辑时代,2013年,黄家驹五十岁彻底老去,开始回忆着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音乐曲风,最终在2018年时,成为老一辈和谭咏麟左右的存在,活跃在各种音乐综艺上。
2023年,黄家驹会进入怀旧主题,也有可能再度进入二度创作巅峰,开始思考华语音乐的更多可能,走入蓝调、爵士、古典等风格的尝试,会偏向于艺术性的概念专辑。流行性开始减少,但也存在捞金的商业行为。甚至于和周杰伦一样,忘却音乐的初衷,成为将音乐作为商业的手段,没有自身的专注度。
整体而言,黄家驹如果还活着,他对于华语音乐歌坛是有较大贡献的,贡献主要是以下几点:1:增加华语音乐工业完成的速度,三年日本的经历,会让黄家驹看清华语音乐工业需要进步的方向,更快速的让内地市场完成基础音乐设备的迭代,与日本音乐标准对接;
2:在音乐作品上,会创造周杰伦出现之前的最高流行水准作品,极大可能“音乐中的文化自信”会由黄家驹提出,而不是周杰伦和方文山提出。“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黄家驹同样会做,但效果可能不如周杰伦。
3:在摇滚风格和摇滚内核上,黄家驹会弥补汪峰、许巍,到万能青年旅店、二手玫瑰的割裂感,更丝滑的实现摇滚受众的类型审美分化。同时提出个人的流行性和摇滚的接触,实现第二个华语摇滚的小巅峰。
4:唱功上,黄家驹会提高整体摇滚音乐圈的唱功能力,音乐创作的旋律音域会提升至一个八度+七度、两八度。当下二手玫瑰、万青的唱功越发拉胯,F4到顶,这几位不利于摇滚音乐的传播,软绵绵的,高音能力全部依赖乐器这是一种自身能力不足的表现。黄家驹的唱功水准一直在线。
综合一下,黄家驹如果还活着,他的的一生做的事情,其实是约莫等于汪峰这十三张专辑在做的事情。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汪峰不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在你心中黄家驹的死亡的的确确让你对他有不少好感,增加了过多的亲睐度。
基本上,个人认为,黄家驹还活着,基本上是汪峰的商业和音乐成就,已经是属于顶级水平。
为什么黄家驹成为不了第二个周杰伦,周杰伦和黄家驹的本质差别在哪:
1:黄家驹比周杰伦早出生早17年,没有更好的商业流行音乐环境,
2:周杰伦代表了华语音乐,开始从欧美古典音乐之中汲取营养,融入华语文化自创新的作曲时代。黄家驹依旧属于模仿欧美披头士的时代。
3:黄家驹的音乐团队,和周杰伦相差过大,不在一个维度。
第一点,黄家驹出生在1962年,周杰伦出生在1979年。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影响最重要的年龄是12-20岁这八年,黄家驹的20岁刚刚1982年,而周杰伦的20岁已经在1999年。1982年,改革开放的风都没吹开,黄家驹对于内地的认知依旧提留在落后的印象,基本上不会考虑在内地发展,即使在HK被排挤后,依旧选择日本。周杰伦1999年,刚刚赶上可以上最后一波时代音乐红利。
年龄对于一个歌手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最巅峰的作品,就是在25岁之前,25岁之后只能有背井离乡求活路的高压状态下才会有创作上的本质突破。黄家驹能够成为汪峰一样,已经万分难得。
第二点,音乐本质的差别。周杰伦为什么强?是当其他职业歌手还在用套路和弦的时候,周杰伦已经在平行转调之中乱杀。当职业作曲人开始钻研大小调时,周杰伦已经开始将古典风格融入流行音乐,开拓属于华语音乐的艺术审美。当顶级歌手开始钻研切分节奏时,周杰伦已经完成了华语说唱的基本盘先驱实验。
背后核心是,周对于欧美音乐理论是基于古典音乐的学习完成建设的,流行音乐的本质上是简化的古典音乐小品,将50分钟的交响曲缩短为3分40秒。起承转合、四声部、配器、古典流派、巴赫、贝多芬、肖邦,色彩,曲调,离调、转调、上行、下行,周杰伦都是全面学习的浓缩。对于纯音乐旋律可准确表达情感色彩。
范特西的意思是,周杰伦已经完成对于西方理论的学习,开始用中国人的思维创作属于华语的流行音乐,包括中国风。而黄家驹的音乐理论,依旧处于一个欧美音乐的运用阶段,并没有到创造风格的本质。这不单单是能力的问题,受众的问题更大。1990年的古典流行音乐,不可能有市场。但是2004年的市场可以。
团队差别。一句话,Beyond除了黄家驹,其他三人放在周杰伦那里,参与能力过弱。方文山、钟兴民、洪敬尧、林迈可、黄俊郎、黄雨勋,哪一个都是流行音乐界内作词、编曲的小艺术家。黄贯中在周杰伦那里应该是负责录音和吉他的杨代瑞。团队的级别、能力相差较大档次。
Beyond过于依赖黄家驹,在顶级音乐制作之中,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团队才是核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