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让你心灵触动最大,感触最深,最揪心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放牛班的春天》:一部触动心灵的法国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触动心灵的法国电影
生命中有很多感动,它可以是一个体贴的人,一件平凡的事,一篇好的文章,一首优美的旋律,或者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而好的故事需要用心去感受。
寻找好的故事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读书,旅行,看电影,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看电影的人,因为电影可以把一个故事立体化的展现出来,让人感觉更直观,更形象,也较容易理解,好的电影会触动人的心灵,感动人,激励人,令人深省,耐人寻味。我一直相信有很多好电影等着我去看,国内的或国外的,拍成的或没拍成的,电影,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充实了我的世界。
从小到大,看过不少电影,可小时候看跟现在看感觉不一样了,以前看电影纯属为了娱乐,过后没什么想法,久了也就淡忘了,而现在不同了,随着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会有选择性的去看电影,看自己喜欢看的,而每看完一部,总想记住些什么,说些什么,觉得不这样做就好像跟没看过一样。
既然看了不能让自己白看,那就索性把它写出来吧,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动,相信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最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它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部二零零四年上映的法国电影,故事运用了回忆的叙事方式。
五十年后已成为著名音乐指挥家的皮埃尔·莫昂奇因母亲去世而重回故乡,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佩皮诺找上门来,并送给他一本陈旧的笔记本,那是当年自己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里面记录了当年“放牛班”的故事,当皮埃尔翻开笔记本读着老师当时写下的笔记,往事再次浮现出脑海,镜头回放到了那段遥远的童年时光。
马修初次来到池塘之底
克莱门特·马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教师,在当时的社会却一直怀才不遇,他长相平庸还是个秃头,却有着一颗博爱的心,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在经历了多次失业后来到一座名叫“池塘底教养院”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学监,这所学校有个外号叫做“池塘之底”,因为在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一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校长却是一个冷血势力之人,实施暴力高压手段来管教学生,打骂体罚是经常的事,而心地善良的马修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
克莱门特·马修
他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面对孩子们的顽皮不采用校长制定的“行动—反应”暴力手段,而是耐心的引导,用自己的宽容去感化学生。他发现孩子们经常唱一些搞怪的歌曲来捉弄老师,他们喜欢唱歌,于是马修试图通过音乐来开启孩子们那封闭的内心世界,然而学校里却没有音乐课。在校长的冷眼嘲笑和一片质疑声中他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合唱团,没想到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皮埃尔在音乐上的天赋,马修让他担任合唱团的独唱,但这孩子也最令他头疼,天使般的面庞下却有着一颗叛逆的性格,马修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他成才。
渴望自由的皮埃尔
虽然合唱团进行的很不顺利,但马修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方式,每天教孩子们唱歌,不断进行音乐创作,他的音乐给予了孩子们以前从没有过的快乐,孩子们跟他相处的很融洽,在音乐的魅力下孩子们找回了童年的快乐也让马修自己找到了灵感和自信。
马修测试孩子们的音域
然而为孩子们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得到校长的认可,他不喜欢马修的这种教育方式,却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处处刁难,蛮横无理,赶走马修的祸根早已被埋下。后来因为学校失火事件马修被校长辞退,并不允许再见孩子们,但孩子们的举动令马修感到很欣慰,无数只写有祝福和签名的纸飞机在孩子们的合唱声中飞出窗口,虽然没有露面,但窗外挥动着的无数双小手是孩子们向老师最深情的告别,此刻的马修是幸福的,他是成功的。
镜头回放到五十年后,皮埃尔无限感慨,问佩皮诺然后呢?佩皮诺说:"马修后来再没写过日记,但我,我可以告诉你"。
马修被辞退后皮埃尔去读了音乐学院,校长哈森遭人举报而被解雇,马修还是教授其他人音乐,直到去世,他从没试过想要成名,他所做的事,成了自己的秘密,只是自己的秘密?不,不只是。
让马修意想不到的是,那个周六等爸爸的小男孩佩皮诺恳求把自己带走,(小佩皮诺是个孤儿,在学校里经常被人欺负,是马修给了他父亲般的关爱),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马修,而他们离开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六。
马修带走了佩皮诺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故事很圆满,一种充实感填满内心,正是这一点给了我写写自己感想的动力。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它平凡却不失优雅,没有暴力色情,也没有故意煽情,加上音乐的衬托,让它显得格外有力。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马修的人品和修养,他值得我去学习,应当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马修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像校长哈森那样的人也确实存在。孩子顽皮是天性,年少无知嘛,他们需要有人去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又有多少父母跟老师没曾注意到这一点,以个人的情绪左右孩子的思想是不对的,在尊重、沟通的前提下还应提高自己的认识。就像有的小孩子骂人说脏话,感觉没人教就会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受了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行为真的能影响到下一代,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发展,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说到有教养,电影里马修跟皮埃尔的母亲还发生过一段微妙的感情,结果只是马修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当她说出自己遇到的人不是他的时候,马修表现的很冷静,虽然无奈,但还是报以真诚的祝福。不像现在我们有些年轻人,一旦被拒绝就要死不活的,其实,别人拒绝你也许是为了你好,也是一种尊重,就怕明明不爱了却还假装敷衍,暗地里背叛才最可怕。
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美好却又短暂。我觉得,小的时候真的需要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好的兴趣爱好,为什么当初不爱学习?就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培养追求知识的兴趣。说来话长,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但还好我们知道了后天还可以努力,还有机会,有句话说的好,你可以不上学,但你不可以不学习。以后的日子里还需要多读书,不断的学习,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至少不被环境所淘汰,因为还可以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后的一点感想,写的不是很好,但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你有所收获。
"《拯救大兵瑞恩》:史诗级战争片中的人文关怀与战争残酷"
在浩如烟海的中外电影中比较起来,美国于1998年拍摄的、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5项提名的《拯救大兵瑞恩》,令人触动最大、感触最深、也最令人揪心。
此片由世界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延续着他始终追求的人文关怀和震撼视听的制作手段。
它本是一部战争片,表现美国从诺曼底登陆进击德国的故事, 但导演巧妙在残酷的战争中,穿插了把二等兵瑞恩从战场上抢救回家的主线。
瑞恩弟兄四人,三个哥哥都死于二战之中,他母亲接到这一噩耗时,悲痛不已,瘫倒在地,观众为之揪心,送信的人也为之感动,立即把这一消息报告上级。
作战指挥部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
惊心动魄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刚刚经历过惨烈海战的米勒上尉顾不上歇息,立即组建了一支精悍的小分队深入敌占区,在茫茫未知的广阔战场中寻找二等兵瑞恩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各种困难和危险相继而来,人力和装备的严重不足,对语言与地形的不熟悉,还有路边墙角随时可能埋伏的敌人,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相继倒下。
他们明明知道这是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依然经历过千难万险,终于在找到了激战正酣的瑞恩。
瑞恩得知三个哥哥死亡和母亲悲痛的消息后,自然很难受,但他被拯救小分队的精神所感染,不愿接受回撤的命令,与小分队一起投入到更残酷的厮杀中……
除过这些人文色彩的细节外,导演还设计了一幕幕宏大的战争场面,尤其是那场登陆战,完全采用纪实的手法,把战争的残酷、血染海水的惊人场面,表现地淋漓致尽,无与伦比,被称为表现二战场面中最精彩的大手笔。
还有深入敌占区的一系列战争场景,都表现地触动人心,感人肺腑。
片尾在委婉的音乐衬托下,一片竖满墓碑的墓地静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年长的瑞恩向哥哥及牺牲的烈士默哀,留给观众的是挥之不去的感触与感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