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上校军衔管多少个人(多少人归印度上校管理)
上校军衔是一支军队中的一个中等军衔,普遍配属于团长一级的职位,或旅参谋长、军参谋等职务,如果说领导的人数,可按一个整编团来计算,一般为1000-1200人左右。
印军编制中的上校军衔
可印度对于上校军衔却与其它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因为印度并没有步兵团级建制,旅级以下直接设营,每个步兵旅下面设有三个步兵营和其它附属单位,而每个营则有900人左右,近乎其它国家一个团的兵力,营长一般都由副团级中校担任,至于营以下,则与其它国家基本相同,都是连、排、班等作战单位。
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印军在步兵建制中,上校军衔就显得比较尴尬,大多只能作为旅参谋长、师作战参谋或军区、军分区作战科长等职务的配属军衔,而这些都是行政职务,或是军事主官的幕僚长,并没有直接领导部队的权利,所以也就无法准确计算一个印军上校究竟能管多少人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非要讨论印军上校的兵权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这就要从印度军队的编制进行了解了。
东、西方军队的两种大体编制在世界各国的军队编制和军衔编制上看,一共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方”两种编制,西方的军衔主要沿袭了英国的军衔制度,大体分为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等军衔,再往下便是各个等级的士兵,在士兵与尉官中间又加设了一个过渡军衔“准尉”,基本与准将相类似。
而在西方军队中的元帅军衔则只是一种荣誉军衔,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军事权力。
相较于西方军队的军衔制度,东方军队的“元帅”则大多为实权军衔,沿袭的是二战苏军的军衔制度,在元帅之下还有大将,其后才是上将、中将、少将,但在少将之后并不设准将这一过渡军衔,而是设大校衔,作为校级军官的最高衔位。
再往后才是与西方军队一样的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少尉之后,也同样没有准尉这一过渡军衔,而是直接进入了士官级别,这就是东西方军衔制度的不同。
那么,印度由于在被英国统治以前一直是以城邦形势出现在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统一的集权制国家,自然其军队历史也就短的可怜,直至二战时期,印度军队也只是英军的雇佣兵形式存在,直到1947年才算建立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军队,所以,它的编制和军衔制度自然也是照搬了英军的制度。
印度军衔的别具一格
虽说是照搬英军,但印度还是硬为自己创造了些别具一格的国家特色,除了在步兵建制中没有团级单位,而营级又达到900人之多外,
印度军中的少尉军衔也只是在空军和陆军中设立,印度海军并没有少尉军衔,尉级军官中的最低军衔就是海军中尉。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印度的陆军、空军中也很少授予少尉军衔。
此外,印度军官的肩章领章也是看起来花里胡哨各自含义不同,与世界上的其它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让人总会有种眼花缭乱看不出是何含义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印度所硬性强调的“特色”吧。
那么,综上所说,印军的上校似乎大多都只是协助军事主官治理军队,制定战略战术的岗位,可如果非要讨论印军上校能管多少人,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呢?自然是有的。
作为西方军衔制度中校级军官的最高衔位,印军部队中也是有上校军衔作为军事主官的,主要为以下两种情况。
高衔低配
第一种是高衔低配,这种配置方法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乃至我军军中都是有的,例如一个步兵营的营长在升任上校军衔后还没有在职务上提升,就会继续待在这个营,做上校级营长。
或者在一些王牌军中,同等级别的作战单位的军事主官,很多都要比其它部队的同级单位主官在军衔上高出一级,如卫戍师中将师长(师级单位往往都是少将或大校军衔)、坦克装甲旅少将旅长(旅级主官大多都是大校军衔)等,这种情况在二战时期就更是多见,国民革命军中就曾有过多名少将团长出现。
所以,在印度军队中,佩戴上校军衔的营长也就是时有发生的事,毕竟,印军一个营的人数实际上也相当于其它国家的一个团了,而且都是步兵旅的直属单位。
特殊兵种的军事主官
第二种是,特殊兵种的军事主官。在印军中,虽然没有设立步兵团的作战单位,但却有炮兵团、火箭炮团、地空导弹团等建制,跟步兵团和步兵营不同,理论上这些单位的军事主官也可以由上校军官担任,至于这些建制的兵员人数,也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相同单位大体类似,都在1000人至2000人之间。
所以说,印度军队中的上校军衔,如果非要讨论其能带领多少兵的话,从高衔低配上算,应该是印军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大约在900人左右。但如果作为一些特殊部队团级军事主官,则在1000人至2000人之间,总体上看,也与世界其它国家一个团的兵力大体相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