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瓷时经常提到胎足干老,麻烦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干老?
观点一
现在的收藏者,其实很多还是比较愿意收藏瓷器,特别是对于古瓷和和高古瓷都是非常喜欢的,一个是因为瓷器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而导致破损,存世比较少,另一方面来说古瓷可以作为摆件来装饰房间,装饰投资一举两得。古瓷虽好但是收藏过程中想遇到一件好的藏品也是非常困难的,古瓷又分为很多不同的品类有官窑有民窑,有摆件有实用器很多,官窑就是古代专门提供给官府皇宫使用的,所以存世量更是少的很,但是收藏价值非常的高,瓷器的收藏官窑价值远高于民窑,而摆件又远高于实用器,这些器物正是因为收藏价值很高,所以市面上就会出现很多的假货,藏友一不小心就会着道打眼,所以一定要注意。鉴定古瓷时藏友最多的是去看器型和底足,因为每个时期的器型和底足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所以从器型和底足的特点就能看出一件藏品所属的时代,也就是行内所说的断代,大概断代之后还不算完,还要看新老,就像题主提问所说的鉴定时看胎足干老,小编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是胎和足干的藏品为老。瓷器由于保存不容易保存,所以真正传世很少,大部分来自于出土,因此瓷器在地下埋藏经过地壳运动,泥土内水分的变化,会导致瓷器胎足内的某些矿物质与泥土发生扩散交换,因此出土瓷器出土是都是非常的湿润,但是出土后很快就会非常的干燥结实,重要的一点是瓷器比这新瓷要轻很多,老瓷看上去的胎足都会有年代的沧桑感,并且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土壤经过长期风化后的那种一点水分都没有的干燥,而新瓷则比较重,贼光特别的亮,你总会感觉表面有一层油质一样,而老瓷也是蛤蜊光,表面像是磨砂的感觉。小编也是古瓷爱好者,经常到窑口遗址去采集一些标本,进行进行瓷片的研究学习,见到的也不少,再结合学习资料慢慢丰富自己的知识,喜欢的藏友可以关注一下,互相交流,有机会可以一起去窑口实地学习交流,谢谢支持!!!
观点二
瓷器的胎质是由瓷石、瓷土制作而成的。其中的瓷石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为主要构成、并含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岩石状矿物。
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造瓷器,基本上都是用瓷石作为原料,如南方的越窑系、龙泉窑系以及北方的众多窑口。而瓷土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的已风化的次生土矿,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等。其可塑性能、结合性能以及耐火度均较高,是我国明清时期制瓷的主要原料。
未施釉的瓷骨为胎,按照胎的瓷泥粗细和呈色又分为瓷胎、浆胎、瓦胎、石胎、铁胎。普通瓷泥做胎为瓷胎;将瓷泥用水搅拌,取其浑浊状液沉定下来的细粉做胎,此胎为浆胎;瓷土较粗的胎为瓦胎;笨重而坚实的胎称为石胎;胎质呈铁色的为铁胎。
鉴别瓷器的新老,要观察瓷器的露胎处,特别是底足,非常重要。与“胎质干老”对应的是“胎质显湿”,所谓,一“干”一“湿”,也就是一“老”一“新”,这里的“干”与“湿”并不是指水分,而是根据瓷器露胎处判断瓷器新老的一种直观的感觉,也就是所谓“老气”。
一般来说真正的古瓷,其露胎处有胎骨老化以及自然磨损的现象,也就是说,元代及以前的瓷器胎骨以及底足看上去比较干酥,这与新仿瓷器胎子显得硬(湿)是不相同的;明清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比较细腻坚致,有润心之感,较之新仿瓷器的湿硬,略显干燥不够润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