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乙未抗日战争清军支援,战局会不会扭转(你怎么看台湾乙未抗日战争)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次惨烈对日海战,甲午战争的英烈在现在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却很少有人记得就在甲午海战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曾发生过一次十分惨烈的抗日战争那就是1895年的中日乙未战争,而交战的地点就在台湾。
甲午战争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了平息战争清政府在慈禧的授意之下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条约中不仅有着巨额的战争赔款还有着在当时令举国哗然的一条,那就是将宝岛台湾以及澎湖割让给了日本。
但是令日本人和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清政府放弃了台湾,但是台湾民众却对于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毅然拿起武器进行反抗,而这一战历时足有六个月的时间史称乙未战争。不过由于没有朝廷的支持,乙未战争中台湾反抗军多是普通民众很少有军队的参与。
台湾乙未抗日战争发生于1895年,即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而引起的台湾本岛人民自发而起的抵御外族侵略的一场热血战争。
1895年,5月28日,日本首任派驻台总督桦山,统领陆海军联合攻台。而在抗法战争中战功卓著的著名的黑旗军首刘永福,则被民众推为大将军,成为台湾义勇军的方面统领及精神统帅。
刘永福也不愧被民众所拥戴,率领黑旗军及义勇军给日本侵略者多次重击,除此其间更有多只自发而其的台湾义勇军奋起抵抗侵略。
清军主脑已经完全放弃台湾实际上,台湾在抵抗过程中确实求援过此时内陆的清政府。
譬如,黑旗军和义勇军在多番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曾经派人回大陆求援,此时的清廷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
刘永福痛心疾首后,才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可以见得,此时的清统治层已经完全弃台湾而不顾,一则是其主导思想以容忍投降来换取一时国土安宁,二则是台湾澎湖正是其《马关条约》中割让的地区,清政府延续了中华民族重诺守信的的传统。
可以见得,清政府在1894年中日海战的大败,已如惊弓之鸟,内心惶恐之际,此时才会有扣留内地募台款项之举,以避免再次引火上身。
清政府即便进行支援,中方海军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方式处于特殊的地理形势,支援台湾就必须通过水路进行,势必要通过海军作为重要的运兵及护卫手段。
而甲午海战,清军最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通过此战,我们也看到了清军与日军真实的实力差距。虽然从精神素养上,清军不缺忠肝义胆的将领,但整体军事素养的差距相差太大了。作为早就想染指中国的日本,从统帅层早已制定好了战略方案,无论是陆攻还是海上作战,日本,他们有着明确的战略思路。不仅仅是战争装备,日军的现代军事思想战略对于还停留在老套的军事战略上清军来说, 无疑是先进很多。
可以说,即便清军组织起有限的支援。
除去北洋水师的清军水面部队,福建水师早就没有了脸面,广东水师最大的三艘巡洋舰"广甲" "广乙" "广丙" 号,中日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海军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被击毁,广丙号更是被俘编入日本海军,剩下的南洋水师也不过装点下清军门面,老旧的船只在水面上士气正旺且强大的日海军面前没有任何胜算。
因此,在求和避战的主导思想下,面对海军实力强大的日军,清军在支援台湾唯有通过水面进行的方式,没有什么可能。
结语积贫积弱的的清政府此时已病入膏肓。有时候决定战役胜负的不止是实力,还有由上至下的意志。假设清军真的派军支援本台湾岛军民抗日,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任何可以获胜的因素。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导致不能改变战争走向。
只是,在国家危亡中,若无这样飞蛾扑火赴汤蹈火的先败而胜的气质,最终只会导致整个战局的无法改变的结果。当然若有可能,清军真的派兵支援,并从上而下的不惧战,也许还会有些战局的微妙变化,侵略者终将被打败。几十年后的抗战说明了这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