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一样没有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为何更多人同情诸葛亮?(诸葛亮的品行和才能成就了他的魅力)
诸葛亮的品行和才能成就了他的魅力
从历史功绩看,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曹操当年,北征归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横槊赋诗,何其雄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正是其博大胸襟的真实写照。曹操是很受毛泽东崇拜的立功,立言的代表人物。
而诸葛亮仅是蜀汉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而已,根本无法和曹操相比。可正如题主所说,为何很多人黑曹操,而同情,喜欢诸葛亮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三国时留下的历史资料很少,主要依赖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谁?是蜀汉南充人,儒家学派的大学问家。陈寿有一个很牛的老师,叫谯周,更是儒家的集大成者。诸葛亮很赏识他,让他做了蜀汉的教育部长。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蜀汉灭亡后,陈寿被西晋征召到京城去编写历史。《三国志》成书后,很受皇帝喜爱,要求大臣们抄写传阅。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铁杆粉丝的学生来写书,除了详尽之外,当然要融入个人的感情因素了。
人们常说,读《出师表》不流泪,不是忠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杜甫所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一世高风亮节。以丞相摄行君事,而天下不疑。是儒家倡导的可以寄百里之命,可以托六尺之孤的典范。诸葛亮淡看名利,死后外无余帛,内无余才,唯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几十顷而已。朱熹说,尽己之谓忠,诸葛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殚精竭虑,怎不令人感动?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政治家,他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吸取了以前刘璋过于宽松的弊端,法令严明,但以仁政爱民为本。虽然,连年征战,劳师动众,但百姓并无怨言。
曹操与诸葛亮的对比:正统思想与贤臣形象的历史考核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革,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讲究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以上几点,曹操多没有做到,所以说历史考核不合格。
相反,诸葛亮就是中国古代贤臣的典范,以上优点他几乎全部具备,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一篇《隆中对》看尽天下大势,一部《出师表》尽显赤胆忠心、看哭天下忠贤,一封《诫子书》写尽修身立志的家国情怀。
曹操多疑,提出“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名言,为此还斩杀了为他治病的华佗。他狡猾奸诈、报复心强、残忍无情,杖杀幸姬、望梅止渴、误杀吕伯奢、诱杀杨修、逼死尚书令荀彧、北海相孔融等,多为后人所不齿。
相反,诸葛亮干的多是传颂千古的义举,非正统皇室不扶、非忠厚正义之士不交,他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为救全城百姓敢于冒险独唱空城计,为救蜀国之势敢于孤身独赴鸿门宴。刘备临终遗言,阿斗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功高盖主,仍然忠心耿耿服侍幼主。
曹操和他正好相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王(皇)位来路不正,他不是皇室正统,是为后世诟病。而诸葛亮是为蜀国大业累死的,他是历史上最智慧、最忠心、最虔诚、最勤奋、最合格的臣子,所以备受尊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