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吗?

朱元璋肯定是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由贫苦的小牧童起家,利用元末乱世之机转战南北,称霸全国,开创了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清·赵翼军

一、杰出的军事才能

朱元璋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很重视儒生的韬略方针。纵观他的战争史,他一直把老儒朱升送给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作为自己建立霸业的总纲领,并且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军事才能一:高筑墙

“高筑墙”意思就是扩充兵力,稳固后方。我们可以从朱元璋经历的一些经典战役中分析一下他的军事才能。

朱元璋最初投军在郭子兴的红巾军,当他发现红巾军元帅郭子兴和副帅孙德崖矛盾重重后,他决定自己招兵买马。不久他组建了一支七百多人的军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朱元璋的第一战是驴盘寨之战。对方有3000多人,朱元璋只有三百多人,他利用对方缺粮的特点,让人假扮成运粮的民夫,骗对方开了寨门,把对方的老大抓住了,轻松赢了这场战争。这可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完美运用。

朱元璋一生最精彩的战役就是两次打败陈友谅。

第一次,朱元璋让部下诈降陈友谅,把陈友谅主力引进自己设计的埋伏圈,使陈友谅大败。这一场战役,朱元璋诠释了什么叫“兵不厌诈”。

第二次,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卷土重来,与朱元璋的二十万军马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利用坚船利炮对朱元璋进行狂轰滥炸,但朱元璋巧妙利用东北风对陈友谅的汉军进行火攻,又利用鄱阳湖水位低而小船活动方便,分兵水路围攻汉军,使陈友谅大败。鄱阳湖战役也是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朱元璋巧用天时地利,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2.军事才能二:广积粮

为了囤积更多的粮食,以备后来征战四方所用,他在义军中设立“营田司”,负责水利和种田,军中战士利用空闲时间种地,从而使他辖区百姓不用给义军负担军粮,减轻了百姓负担,也赢得了民心。

3.军事才能三:缓称王

朱元璋深深明白“ 枪打出头鸟 ”的道理,为了避免群雄的攻击,朱元璋一直宣称以韩林儿为主,实际上却是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直到朱元璋基本上统一南方,当他的实力足以支撑他野心的时候,他才宣布建立大明政权。

二、杰出的政治才能依法治国,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即使最亲的犯法了也绝不包容;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普通地主蓄养奴婢,控制出家人的人数,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加;轻徭薄赋;发展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这些措施使国家日益富裕起来。

3.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改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管各种政事,使权利牢牢把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总而言之,朱元璋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各类战役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军事教材的范本。而他建立王朝后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才能也让封建王朝大部分君王都望尘莫及。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是@漫谈文史八卦 ,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八卦。

朱元璋根本就算不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顶多就是个建立了自己朱家统治天下的国君。

要明白不是皇帝就能称为政治家或军事家的,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多了。他是不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要看他对人民国家做了什么根本性贡献,下面我们就概述一下朱元璋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

第一、政治家就是要在制度上或是政策上有利国利民的开创性功绩,朱元璋在这方面恰恰是最缺乏的,表面上看他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建立了明王朝。可那不过和以前的王朝一样只是换了个皇帝,从蒙古人变成了汉族人统治罢了,中国依然处在长期的封建王朝统治下,没什么变化。

秦始皇首次使中国天下一统,开始了一个封建制度,这是首创,这就是政治家。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首创“军屯”制度的,他也可称为政治家,隋文帝杨坚首创“六部制”,使统治管理有了新的进步的制度,这就是政治家,朱元璋呢?什么都没有!

二、在看军事方面的,朱元璋虽说是马上皇帝,可他只是挂的名,就像今天美国的国防部长一想,并不亲自干涉军事,。一切军事战略的制定和行动都是徐达,常遇春,蓝玉等杰出的将领完成的。他除了刚参加起义军时在战场上比较勇敢就再也没什么大的建树了。

三、朱元璋开国后没有任何能使中国发展强大的制度和改革创新,沿袭的依然是前朝制度,只是稍加变动。况且那还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和维护皇位的稳定。唯一让人印象深入骨髓的就是锦衣卫特务组织就是在朱元璋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

猛将 徐达

综上所述,无论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说,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什么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只能说是个开国皇帝。而且正是从朱元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登峰造极的封建思想,使得中国人从此逐渐落后于世界之林,以至形成了后来的列强欺凌时代。

你好,我是风迷一史,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两方面来回答。

首先,朱元璋能从一个草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成长为大明王朝的开国者,参与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肯定是胜多败少,所以,他自然算的上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其次,再说政治,他不仅可以统帅天下兵马,而且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他也杀了很多的开国功勋,还制造了残忍的文字狱,但是,总体来说,国家的发展,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进步的,而没有出现倒退的轨迹。所以说,他也能称的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综上所述,我认为朱元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叫朱五四,十分贫困。五岁便到地主刘德家放牛,安分老实放牛12年。元至正四年,两个灾难(黄河泛滥,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从天而降,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朱重八(朱元璋出道之前的名字)掩埋好父母、兄长的尸体来到皇觉寺,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元政府国家机器已经腐朽没落,不堪承受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起义军烽烟四起,元军借机烧杀掠强。朱重八所居住的寺院也不能幸免。在皇觉寺只过五十余天的和尚生活,便出外乞讨3年时光。这三年云游四方的生活,开拓了眼界,对淮河流域的地理风貌、人情风俗有较大的研究。结识了一些英雄豪杰并加入明教。苦难的青少年时期,他经历了太多的悲苦,锤炼了艰苦卓绝的意志。为以后走上担当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为了躲避元军的滥杀行为。接受汤和的邀请,到郭子兴军营当兵。朱重八沉着冷静、清廉正直、有计谋,很快受到郭子兴的赏识,提拔他为卫士长并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他。不久,把“朱重八”改为“朱元璋”,意为诛杀元朝的利器。随着自己实力强大,取代郭子兴的儿子坐上十多万大军的头把交椅。开始了自己的王国路。

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听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军事上虽然辛苦艰难,但一路高歌。击溃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杀死韩林儿。徐达、常遇春北上抗元。把元军赶出北京城。1365年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建立明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减免税收。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

朱元璋建立明朝,使国家重归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地地道道农民坐上皇座的人。是一个从苦难中、战火中磨练出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界史上是否称得上政治家、军事家,我看还是差一些。他没有留下令人津津乐道的战例和治国理论。

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帝王。有人说他功德无量,有人说他遗臭万年。不过,笔者认为,就算有再多的争议,但并不能否认他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因为:朱元璋一是推翻了元朝的恐怖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 光复了华夏正统。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大家都是中华民族, 都是一家人, 不过在当时,光复汉室绝对是汉人念兹在兹的百年头等大事 ,绝对激励人心。 推进了汉族的发展和生存。

  二是公开倡导并推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解。朱元璋在民族问题上很有远见, 废除了蒙元的四等人划分, 也拒绝了其属下杀光蒙古人, 杀光色目人的建议。 而是倡导 蒙古、 色目虽非我族类但若爱我华夏 ,朕以爱之如华夏类也 。在明朝的军队将领中就有很多回人、色目人。从而保持并壮大了军队的力量。

  三是体贴民情。朱元璋生活节俭,善待百姓。 朱元璋的生活, 可以说在皇帝中算是很朴素、 很节俭的 ,有个大臣因为天天喝蜜水被他责骂,还有个官员因为送他一些大理石铺路,被他大骂并且退回不用。 朱元璋时常告戒官员不许干扰百姓, 不许盘剥百姓, 否则一律严惩。

  四是尊重法律,依法治理国家,不徇私枉法。 他的亲侄子因为贪污被他处死。 他最喜欢的女婿欧阳伦因为走私被依法处死(当时公主、 皇后、 宰相、 大臣都求他网开一面 也没有打动朱元璋)。 北伐时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因为强奸民女被处死, 当时很多人害怕因此而得罪胡大海而招致军变, 朱很干脆的回答, 就算皇帝不当了,大海嫉恨我、背叛我, 我也绝对要依法处理。

  五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痛恨贪官, 最反贪污的皇帝了。 不论什么高官 ,不论什么贵戚, 只要贪污就一定严惩不待。 在朱元璋时期一共处决了近50000多贪污官……那段时期也是明朝吏治最好, 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至于朱元璋招致大家的非议之处有:比较多的缺点, 如 嫉妒自私, 枉杀成性,很多大臣被他无辜处死。 兴八股、 搞特务等等, 但是,总体来讲, 朱元璋的贡献远远大与他的罪过。 尤其是他的勤政和爱民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值得学习和发扬。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军事家?

政治家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两道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能为国家与人民着想,其动机着眼于民众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军事家是指: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人。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一生中亲自谋划指挥的大战役就有十多个,直接指挥和间接指挥的大的战斗就难以计数了。他指挥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都以自己的胜利而告结束,其中西征陈友谅、东攻张士诚和北上灭元战役的作战指导,可谓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佳篇,而鄱阳湖之战的作战指导,则是我国水战史上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从这一点上看,朱元璋可以进入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名列。

但朱元璋的一生所做出的成就,列入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没有问题,而还不足以让他进入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列。

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一生。

出身布衣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生长在濠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 ,母为陈氏。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剃发为僧

1343年,濠州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加入义军

1352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这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统一江南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1367年,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同年,歼灭方国珍。

建立大明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1368年8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建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之治下有个不足,朱元璋在位期间,颁布了禁海令,阻止民间与外国进行商务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忧劳而逝

1398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朱元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看朱元璋能不能进入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之列,主要是看他洪武之治的成就,朱元璋确实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点可以让他进入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行列。但他在推动世界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政治远见上就不怎么样了,这方面的不足,是他不能列入世界杰出政治家行列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的一生,是咸鱼翻身的一生,从一个乞丐、和尚到统帅,从统帅再到皇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绝对是祖坟都不知道冒了多少次青烟。打击贪官、整治权臣,刑法过于严苛,特别是在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问题上,为了解决后患,把一些同时打天下的功臣消灭殆尽,实使有些过了;在解决不服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的藩王身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造成藩王做大,最终朱棣清君侧造反成功,在这点上,朱元璋确实缺乏一个政治家的长远眼光和思想,还有他并没有在推动世界的发展上作出什么贡献,他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国与世界脱轨。所以他不能进入世界杰出的政治家行列。

朱元璋算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即战争,而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军事和政治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密不可分。朱元璋二者兼备。通过征战建立了大明王朝足以证明其军事家才干。建国后,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则充分体现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请不要质疑任何一位中国古代开国君王的能力,他们都是在一步一步的艰难斗争中去践行政治家、军事家这些名词的,能够登临皇位,考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个人那超越凡人的卓越。 大明的建国,推翻的是强大武力的元朝,面对的是割据的各路势力,可以说的浴血而生,朱元璋的个人能力,尤其是权谋,在建国的过程中都有展现,详情可以看看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 很多人对朱元璋的质疑大概是因为明朝不像唐宋那样出现大的盛世,在世界史都首屈一指。原因有二,其一,明朝时,世界史发生的深刻的变革,西方的科技发展更快,其二,朱元璋的继承者们中,没有出现很有天分的中兴之主。 一点拙见,见笑了!

欧美人很崇拜朱元璋,因为中国和欧洲一样饱受蒙古人屠杀奴役,而亚洲的中华文化的汉族人不到100年就打跑了蒙古鞑子,实现了民族解放,并且建立的大明迅速恢复了往日汉族王朝的璀璨文明!而欧洲人继续被蒙古人奴役了200年!欧洲基督教文明饱受打击,差点整体性族诛!又怎么不崇拜东方的大帝朱元璋年,他出生那么贫寒,完全符合欧美人的个人英雄主义!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所以朱元璋称不上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朱元璋:优秀的军事家,相对较弱的政治家

简单来说,朱元璋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他的政治才能不如军事才能。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是爆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他开局只有一个碗,从小兵一路打下辽阔的大明江山,如果说他军事能力不强,那历史上也没几个人军事能力强了。

至于政治上嘛,朱元璋当然也很强,在当时的形势下把明朝打造地稳如泰山,彻底废了北元重新入主中原的希望,但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问题还是不少的。

最大的问题在于分封制度。

一般情况下,在国家草创的时候,皇帝对地方的控制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有重兵驻守的边境,皇帝需要整天提防将领造反,这时候,如果能有同姓宗室(最好是皇子)率兵驻守,对稳定局势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事实上,朱元璋复行分封的目的就在于此,洪武一朝一共分封了十九个皇子,除两位年幼未就藩以外,其余全部就藩。按照封地,可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齐、鲁、周、唐、伊这些坐落在国内南北经济动脉上的辅助型藩王,一类是燕、宁、辽、谷、代、秦、肃、晋、庆这些直接坐落在边境上的战斗型藩王。

两类亲王的职责不同,前者主要负责恢复经济、战时运粮,比如坐镇开封府的周王就曾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旨赶赴北平府援送粮草;后者主要负责领兵作战、镇守边疆,比如晋王和燕王率兵北伐、秦王出征甘肃等。

藩王出镇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朱元璋借此逐步收回了功臣大将手中的兵权,极大地强化了草根皇室的威望,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藩王的存在可以制约中央的大臣势力,避免出现权臣凌主的现象,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

然而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一两代过后,国内经济情况好转,边防压力减轻,藩王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变淡,藩王就成了削弱中央集权的因素了。

朱元璋虽然对此也做了防范,剥夺诸王的治权,只给临时军权,除了王府的护卫,地方驻军要有中央授命方可指挥,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要藩王手里还有军权,皇帝就放心不下,而藩王即便不敢觊觎皇权,在封地也时常犯法,皇帝与藩王的矛盾只会与日俱增,最后爆发。

朱元璋死后,继任的朱允炆就放心不下诸王,着手进行削藩,结果反被四叔抢了皇位,而燕王朱棣同样明白藩王的危害,继位后照样削藩,从此开始了明朝的养猪政策。

其次是政治制度的设计。

朱元璋的制度设计只有一个目的——强化皇权,空前的那种。废除丞相制度后,他真正做到了事无大小,皆决于己,但副作用也很明显,皇帝的工作量太大了。

朱元璋本人是高劳模,精力异常旺盛,天天批奏折都不嫌累,可子孙后代们受不了啊,必须找几个帮手,可太祖爷不是定了死规矩不能立丞相吗?那就找几个顾问打下手,这就是内阁。

在制度上,内阁其实没有位置,阁臣不像丞相那样有天然插手政权的优势,但因为这种超级集权体制是骤然出现的,很多地方并不完善,随着时代发展,内阁钻了体制的空子,竟能在反客为主,夺取部分皇权,凌驾于皇帝之上,最著名的就算张居正的那句“我非相,乃摄也”。

虽然内阁在制度上的缺位使得这种情况并不能长久,但偶尔出现对皇权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后来的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改良,就完全堵死了内阁的路,真正做到皇权独大。

然后是卫所制度、殉葬、海禁等等制度,其实都有很大弊端。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要求朱元璋能够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任何时期的政治方案(尽管朱元璋本人认为他设计的制度非常完美,应当万世不易),但从这些问题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在政治上的才能是不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