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发时毁天灭地,为何有一个距离爆心300米的日本女人可以幸存?(广岛核爆:幸存者高仓亚纪子银行建筑成关键生机)
广岛核爆:幸存者高仓亚纪子银行建筑成关键生机
这位日本女人名叫“高仓亚纪子”,也翻译为“高仓秋子”,在2005年BBC播出的一档纪录片《广岛》中,她作为当年广岛核爆的少数幸存者之一出镜,讲述了自己当年的不幸遭遇。
1945年的8月6日,早上的7点40分左右,在广岛市某银行工作的高仓亚纪子,与另一位女性员工宇佐美本江同时抵达银行,因为当地的银行规定,女性员工要比男性员工早到30分钟,并提前完成清洁工作,因此整座银行内只有高仓亚纪子两人。
(图:1945年的高仓亚纪子)
到了早上的8点15分左右,高仓亚纪子回忆说这是广岛的上班高峰期,透过窗户她看到了脚步匆匆的上班族,然而就在此时,一颗明亮的火球突然自高空中燃起,其亮度甚至比太阳更加耀眼,几乎无法直视,随之巨大刺耳的爆炸声响彻耳际。
短短数秒内,高仓亚纪子与同事宇佐美本江,先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爆炸冲击波与热浪,随之天空从耀眼的光亮变为昏暗,巨大的火球在数秒内烧灼了目之所及的一切,最终只见硝烟滚滚与烈焰冲天。
侥幸存活的高仓亚纪子从废墟中爬出,眼前的银行大厅已是满目狼藉,她不顾一切的从碎裂的瓦片中扒出宇佐美本江,二人相互搀扶着走到银行外,却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原本井然有序的街道,此刻已经沦为熊熊燃烧的火海,记忆中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变成了一堆又一堆残缺的瓦砾废墟,大街上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空气中飘荡着一股异常刺鼻的焦糊味儿。
(图:《BBC:广岛》纪录片截图)
由于日本政府已经提前数周下达通知,美军可能会轰炸日本国内的多座“主要城市”,而广岛便在此列,因为在当时,广岛是日本陆军预备役总部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日本运输陆军的主要军事港口之一,所以早在数周前,广岛市民就已经接到日本政府发布的空袭预警,并且做好了一旦防空警报拉响,便会立即躲入防空洞的准备。
然而高仓亚纪子对眼前的景象除了震惊以外,还感到十分疑惑,她明明只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大暴响,为何整座广岛仿佛都变得人间炼狱一般?
如果是美军实施轰炸,应该能给人足够的避难时间,可是这一切发生的都太过迅速,太过突然,令人躲避不及。
事后很久她才知道,那一枚举世震惊的炸弹,是美军的绝密武器,代号“小男孩”,而这种新式武器,有一个看似平平无奇却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核弹。
那么问题来了,据高仓亚纪子描述,她所工作的银行,距离核爆中心只有260米远,在如此近距离经受核爆的情况下,为何只有她和同事侥幸存活呢?
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当时的广岛市银行大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防震设计,主体混凝土的强度比一般建筑还要坚固,在设计之初,建筑公司方面就考虑到了防震与防爆两种隐患。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遭受的地震十分频繁,为了抗击可能发生的地震,全日本范围内的所有民用建筑,几乎都使用了轻量化的建筑材料,主要目的就是在地震发生时,一旦发生建筑倒塌,尽可能的减少人员伤亡。
在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的重要建筑,如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以及军事机构等,为了防止空袭轰炸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也将防爆的需要考虑进了建筑设计之中,所以在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新建的重要建筑,大量采用坚固厚实的混凝土,在防爆程度上甚至一度达到了军用防空级别。
而当时高仓亚纪子所在的银行大楼,正是这么一座兼备防震与防爆的新式大楼,据高仓亚纪子本人回以,虽然大楼的顶部在核爆中产生了塌陷,导致顶部的混凝土与石块纷纷砸下,但整座大楼的主体结构却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损坏,相比较核爆中心处碎成粉末的民居来说,还算较为完整,异常坚固的混泥土外墙,阻挡了大部分的核弹冲击波与炙热高温,使内部的人员幸免于难。
同时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小男孩”的威力仍然存在局限,这种局限并非说“小男孩”的爆炸威力不强,而只是对比后来逐渐完善的原子弹杀伤威力,存在一定局限性。
所以,两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市中心银行大楼坚固的混凝土墙体,一定程度上抵挡了爆炸的威力与高温,相对寻常建筑更为优异的防震与防爆性能,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保护。
二是美军当时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对建筑的破坏性上仍存在一定局限,从后来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当天经受核爆死亡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室外,其身体直接暴露于核爆的冲击波与高温之中,而在室内仍有不在少数的幸存者。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距离爆心仅有260米,高仓亚纪子却能幸运存活的原因。
至于那些暴露在室外的人,则是在瞬间被炙热的高温汽化,堪称尸骨无存,就没上面这两位那么好命了。
而广岛核爆,也给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若一味的发动战争,侵略他国,使不计其数的无辜者丧生,侵略者也必将自食其果。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秘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广岛原子弹幸存者高仓秋子的悲惨遭遇及其对战争的反思
的确有一个女人在广岛的原子弹核爆爆心附近幸存了下来,她名叫高仓秋子(Akiko Takakura)。并且爆心300米内不止她一个人活下来,还有另一个叫宇佐美本江(Kimiko Usami)。
1945年8月,日本在大败亏输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一亿人玉碎”,天皇企图为“国本”死犟到底。因为冲绳战役的巨大伤亡,美军决定暂时搁置登陆日本的“奥林匹克计划”,直接使用原子弹加速战争进程,因此他们在8月6日投下了广岛原子弹。
高仓秋子战争时期在广岛银行总部工作,芳年19的她属于兑换窗口的柜员。核爆当日她正在岗位上擦桌子,突然周围毫无预兆的变得亮白一片,随后巨大的冲击波将她推得飞了起来,重重的砸在地板上昏迷了过去。
过了不知多久,18岁的同事宇佐美本江将她唤醒,两个人从破碎的大厅走到街上,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她们看到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景象——没有一个活人,曾经人声鼎沸的银行门口变成了黢黑焦灼的瓦砾。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血淋淋的焦尸,甚至有个人被点燃的手指在冒出可怕的蓝色火光。
两个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们只得边哭边下意识的往广岛县政府的方向走,然而一个能帮助她们的人都没找到,四处依然是烧灼过的瓦砾和满地堆叠的焦尸,被摧毁的木屋成片成片的倒塌,然后继续在焦黑的大地上燃烧着。
高仓秋子尝试着呼唤了几声:“拜托了,请问有人能帮帮我们吗?可以分给您一些米饭!”
但是四周只有近乎粘稠的死寂,始终没有任何的回应,她们害怕极了。很快,夜幕的到来让一切都陷入黑暗,女孩们从废墟中找到了一些瓦楞纸御寒,然后呆呆的望着空旷的星空,谈论着:“我将要在那里死去”。
宇佐美说:“我正在路上呢”。
就这样,核爆的第一夜过去了,相拥而眠的两个女孩终于被一些人声吵醒,那是些进城寻找亲人的乡下人,他们绝望的在废墟中呼喊和扒寻,叫嚷着亲人的名字,企图从认不出模样的街道中找出某些熟悉的标志。
一个寻亲者找到两个同样茫然的女孩问路,他说:“现在只有陌生人还活着”。嗫嚅着,眼中填满了脆弱。
幸运的是,宇佐美的父亲也进城寻找亲人,他惊喜的发现了两个瑟瑟发抖的女孩,然后用板车将浑身冰凉的二人载回了本江家。得到信息的高仓妈妈飞奔而来将女儿接了走,8月10日的时候她们回到了仓桥岛的老家避难。
不幸的是,18岁的宇佐美本江可能是受到了辐射或者别的什么伤害,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奄奄一息的高仓秋子遍体鳞伤,浑身有一百多个创口。多亏了父母的悉心照料才渐渐康复。战后她在一家寺院托儿所负责照看孩子,直到34岁的时候才迎来了自己的婚姻,成为附近弘治寺主持的太太。
多年以后,根据NHK电视台的调查,原子弹爆炸时爆心500米范围内有12个人活了下来。高仓秋子和宇佐美本江距离最近,顶多只有260米。银行厚重的混凝土墙抵御了大量的放射线,一路上许多坚固的房屋也起到了阻挡,再加上她们所处的狭窄角落也起到不少防御作用,这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
只是宇佐美终究没有活下来,事实上这500米内的12人有许多都长年饱受辐射病和各种癌症困扰,包括高仓秋子。她在后来被发现得了脊柱肿瘤,并在45岁那年做了切除手术,从此与轮椅为伴。此后她又被诊断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拥有高度的白血病风险。但日本政府拒绝通过她的核弹疾病认证,所以她得不到相关的医疗补贴。
然而这种简称MDS的疾病在原子弹受害者中相当普遍,距离爆心1.5千米的幸存者中有许多人都罹患了MDS和白血病。
高仓秋子此后受到了广岛和平文化基金的关注,成为日本原子弹事件的宣讲者。她将当年看到的燃烧着蓝色火焰的手指重新画了出来,并告诉那些来听她故事的孩子们:“你们需要去了解原子弹爆炸中每个死难者的生命意义,希望能对战争中幸存者们的战后生活能有所思考”。
“我每活一天,就因为原子弹痛苦一天,也许直到死去才能松一口气吧”,秋子如是说。
如今如果依然健在的话,高仓秋子应该已经是92岁的老人了,老王最后一次看到她的信息是日本70周年的核爆纪念日活动。秋子的丈夫在20多年前去世,儿子继承了主持的工作。她每周一都会接待附近的幼儿园孩子来寺庙参观,教导他们念诵佛经,并讲述着当年核爆的悲惨往事。
她希望孩子们能意识到,尊重每一个生命,战争是错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