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财产如此惊人,为什么百度百科中清朝第一贪污大案却是甘肃米案?(清朝巨案: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案曝光)

清朝巨案: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案曝光

集体作案,怵目惊心

王亶望等人所收的捐纳银两和贪贿,已经无从知晓具体数额,但可以肯定,数目必然非常巨大。按王亶望所说的收捐800余万石,则共有捐生18万余人,以每名55两计,所收的银子应该有1000多万两,而这1000万两银子,最后全部消失在“赈灾”活动中,也就是说,全部被这帮“蛀虫”侵吞了。其贪污数量之巨,堪称清朝之最。浙江查抄王亶望家产时,虽然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私自侵占不少,但上报的数字仍高达300万两。

四十六年七月三十日,乾隆帝上谕将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王廷赞绞监候。八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对其他涉案官员做出处理:贪污在2万两白银以上者,立即正法;2万两以下者拟斩监候;1万两以下各犯亦斩监候,并随时请旨定夺。通计甘肃官员,前后赴刑场正法的多达56人,而以后又陆续免死流放的则有46人之多。

甘肃省当时共有直隶州6个,直隶厅1个,州6个,厅8个,县47个,而最后被追查出来的贪官即达100余人,其中县官63人,知州5人,同知3人,通判5人,县丞2人。经过此番审理,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而且这还只是指贪污数量在1000两银子以上的人,如果贪污数额划定不是以千两为底线,细查下去,涉贪人员必定更多。

这种上至总督,下至州县衙役,全省官员几“无不染指”的大规模集体作案,在清朝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一次就斩杀、绞决、流放如此多的贪官,更是闻所未闻。回想到“内外大臣,皆知而不举”,以致形成如此贪污巨案,也使得乾隆帝“思之实为寒心”,不得不当即停止了甘肃和陕西的捐监之事。

案中有案,又揪贪官

王亶望的家产被查抄后,由浙江运解京城。乾隆帝亲往验收,发现所交物品大多平淡无奇,与这位大贪污犯的身份很不协调。九月初七日,乾隆帝再次派大学士阿桂和户部右侍郎福长安前往清查,同时还要陈辉祖也来参与对此案的审理,他深信“陈辉祖深受朕恩,必不肯同流合污”。

没过几天,在接见浙江盐道陈淮时,乾隆帝才得知查抄王亶望之财产时,浙江官府曾有公然以黄金换白银的情况。乾隆帝感到此举绝非抄家的兵丁营私舞弊所为,怀疑与陈辉祖有直接关系,于是命将陈辉祖革职审查。

十月下旬,阿桂等人通过陈辉祖的家人刘大昌等供词得知,陈辉祖曾偷换过玉器字画等,兑换黄金800两。接着,署河东河道总督何裕成也报告乾隆帝,陈辉祖曾给其妻舅送银3万两,“令开典铺生息”,又在去年十月份,送来杂色金子1000余两,要他兑换银子,并叮嘱他“勿向人言”。

王亶望案中之案终于暴露。十二月初二,乾隆帝对陈辉祖一伙做出处理决定:陈辉祖斩监候,秋后处决(次年因又查明其亏空仓谷银钱多达130余万,“令其自尽”);布政使国栋、知府王士瀚、杨仁誉,通同作弊,从中分肥,均判为斩监候;知县杨先仪、张翥直接经手其事,却不闻不问,发配新疆充当苦差;布政使李封、按察使陈淮对此事毫无察觉,著革职并发往河工效力赎罪。

至此,历时十年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在乾隆帝直接过问下才最终宣告结束。然而,该案也暴露出乾隆朝在用人和赈灾等制度上存在的弊端和漏洞。

摘自12-07-26 笑熬浆糊糊的个人图书馆。

"王亶望与甘肃冒赈案:一个官员的贪污引发的连锁反应"

和珅贪的再多,在性质上也是皇帝的小金库,所以还在控制范围内。

甘肃冒赈案则是完全失控了。而且失控范围不止陕甘地区。

王亶望当陕甘地区任督抚的那几年里,大量的人想去甘肃当官,皇帝知道这些官员去甘肃惦记干嘛,却一直搞不清他们去了之后从哪里贪钱。直到甘肃爆发流民起义,阿桂和和珅去平乱,这次本是和珅的“镀金之旅”,结果打得稀里哗啦,这案子才翻出来。发现是甘肃上下全体官员一起骗皇帝,没灾报有灾,小灾报大灾,让皇帝开“捐例”。本来皇帝为了减少贪污,定的是“纳粮”,王亶望私下以“甘肃粮贵”为理由,改成了“士绅纳银,用白银到内地买粮”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手段,将朝廷发下的赈灾物资和捐例捐来的白银都被贪了,而且是全陕甘地区官员按品级分了。结果最后如果按当时法律,甘肃官员个个该杀,最后不得不重画生死线,贪白银两万两以上的杀。

案子结束后,负责善后的官员是个“因贪污被和珅判了个斩监候加抄家,乾隆帝从监狱里放他出来当陕甘总督”,结果这位善后了两年给累死了。

在这个案子里这些官员贪的总数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了。这个案子还有后续影响,因为“甘肃冒赈案”发的时候,王亶望已经调江浙地区当督抚好几年了,此人在甘肃地区都能贪出花来,跑到富庶的江浙地区天知道这人能干出来什么。

再考虑到陕甘地区的官员是联手骗皇帝,如果王亶望在江浙也来这么一手,那皇帝可就真睡不着觉了。杀了王亶望,头几年倒也没出事。然后便有士子在乡试中,在卷子上写诉状,举报县中严重亏空。可问其他人,不论士绅还是平民都说县里没有多少亏空。

经过调查,当时江浙各县都开始了类似“庞氏骗局”的击鼓传花游戏。操作是这样的,当时江浙各县都被贪的亏空严重,为了应付检查,各县官员向属地所有士绅以官府名义高息借款(清代借款年利率20%都可以说是做善事),亏空在借款利息的助推下越来越大。士绅乡民则人人都是官府的债主,为了自己的债务,不管官员多差劲都要护着,以免自己的债务落空。

王亶望以一人之力凿空陕甘江浙四省,比起这个,和珅的劣迹可以说不值一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