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柳下惠坐怀不乱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十分悠久,无数的趣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而它们中的许多最终都变成了成语、俗语等,每当人们遇到有关的事件,便会将之提起。举例来说,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忧心忡忡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时,便会用到“杞人忧天”;当我们提醒人不要墨守陈规时,便会举出“刻舟求剑”;当人有不为美色所动,我们便常常用到“坐怀不乱”。

所谓坐怀不乱,从字面意思上就已经很好理解,就是女子坐到怀中,却心中淡定自若,丝毫不为所动。人类尽管是智慧生命体,但欲望还是根植在本能当中的,否则也不会有“酒后乱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成语了,正因如此,能够做到坐怀不乱的人在整个历史上都算是寥寥无几。人们说到坐怀不乱时,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成功做到这一点的柳下惠了,那么,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坐怀不乱”的典故,它出自《荀子·大略》,书中写道:“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士师”,也就是掌管刑罚、诉讼等事务的,放在今天,大约就是检察院的办事人员。从这一点也看得出,他应该是因为为人十分正直而被授予这一官职的。

按照《荀子》中的说法,柳下惠和“后门者”穿同一件衣服,即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和门外无家可归的女子一同披着,而人们因为相信柳下惠的人品,知道他不会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便全然不加以怀疑。战国末年学者、“毛诗”开创者毛亨为《诗经·小雅·巷伯》作注解时,也提到了柳下惠的这一事迹。

在注释中,毛亨写了一个小故事,说鲁国有一个独居的男子,和一个独居的女子,他们比邻而居,后来一天暴雨,女子的房子被毁,便到男子家求宿,男子以孤男寡女不合礼数为由拒绝,女子回答道:“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而男子自认不比柳下惠,所以为了表示对其坐怀不乱行为的尊重,自己不能开门,这也是一种对其高尚品格的学习。

从荀子、毛亨对柳下惠事件的记录来看,这一历史事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很高。到了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史学家陶宗仪在其著作《南村辍耕录》中写道:“夫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晚不乱。”与战国时期模糊的描写不同,到了陶宗仪笔下,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被记载得清晰而生动。

在陶宗仪笔下,柳下惠是害怕女子被冻死,便让她坐在自己怀中,并且就这么度过了一晚而什么都没做。陶宗仪所处的时代距离柳下惠足有近两千年,他的记载却比离柳下惠所处时代仅有数百年的荀子、毛亨更加生动详细,可见,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他必然是有着一些自己的添加的。

此外,距离柳下惠所处时代更近的孔子、孟子在提到柳下惠时,只夸赞其政绩卓著、刚正不阿,而没有提到坐怀不乱这一完美体现君子品质,符合儒家思想的行为,着实有些令人费解。不过笔者认为,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确有其事的,不过,后人在传播这一故事中进行了一些自己的美化,所以现在的版本或许和真正的历史有着一定的出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