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
《西游记》里阿难、迦叶向唐僧“要人事”之举并非索贿,而是有多层含义:一是明示有偿传法的规矩,以护持佛法长远之计;二是以此事喻佛法之“有相”、“无相”,开悟唐僧众人。
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首先,阿难、迦叶并无索贿动机。
阿难,也被称为阿难陀,是白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出身富贵显赫的家庭,在阶级森严的古印度地域里,属于上等贵族,锦衣玉食,并不缺钱。
换句话说,如果是贪图“索贿”的那点小钱,他就不必跟随释迦牟尼佛了,他安稳做他的王子就有挥霍不尽的财物了。
此外,阿难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中最英俊潇洒的帅哥,具大慈悲之心。女性后来也可以入佛,正是阿难陀苦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被他诚心感动才同意的。长期被佛教内部的比丘尼和俗世中的妙龄女子所倾慕,阿难都能清心自持,不曾越矩,又怎会去贪点“人事”小便宜。
迦叶,又名摩诃迦叶,亦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家庭,同样是“不差钱”的贵公子。迦叶尊者在父母去世后,立即舍弃万贯家财而皈依释迦牟尼佛修行,视钱财如粪土。
所以,阿难、迦叶“要人事”,绝非其有贪念而索贿之意。
其次,有偿传法是在贯彻佛祖之意。
佛、菩萨、阿罗汉等成道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佛教僧众却要饮食,需依赖四方信众布施。如果衣食住行都成为大问题,如何有余力去弘扬佛教真言?
所以,释迦牟尼佛需要为后世僧众的基本而持久的生活保障立下规矩,即“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世俗愚钝,不识真经,不懂珍惜,所以“经不轻传”,需要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真,功德圆满,才可传经。正因为真经得之不易,才会珍惜,才会皈依我佛如来。
僧众并非神仙,还要生活,所以“法无空取”,是僧众传承佛法的物质保障。《西游记》中如来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并且赞同他们所为。
其实,在天竺大雷音寺佛主面前,阿难、迦叶怎敢私下索要财物?并且被唐僧师徒在佛祖面前揭发此事后,为什么还敢有恃无恐地再次索要财物?原因无它,正是佛祖授意其二人所为,他们才敢的。
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了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还举例说其座下的一群圣僧曾经去舍卫国,为赵长者家诵经做法事,而且只是诵了一遍经而已,赵长者家就给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结果,佛祖还嫌弃他们要价要低了。定这么低的价,让后世的僧众怎么过日子?
从释迦牟尼佛这番话可以了解到,作为佛祖深谋远虑,为佛教能长期、持续不断地稳定发展流传下去,让后世的僧众有口饭吃,特意定下了这条有偿服务的规矩。
但身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如来佛祖,自然不能亲口问唐僧要钱物,实在不符合身份,就安排手下最亲信的弟子阿难、迦叶来做此事。
所以,阿难、迦叶深谙佛祖本意,自然有恃无恐地索要钱物,不能让唐僧坏了“规矩”,砸了后世僧众的饭碗。
以此事“棒喝”唐僧师徒,存“醍醐灌顶”之意
首先,阿难、迦叶“索人事(索钱物)”,其实也是打机锋。
“有人事”,即为“有相”,着相了,境界就落了下乘,自然就传“有字真经”;“无人事”,即为“无相”之义,心传佛法,自然就传“无字真经”。
然而,唐僧师徒并没有领会这是一种禅悟的考验,便因此生气而动了“嗔”念,误答了“无人事”。因为“无人事”,既违了佛主的“规矩”,又体现了“无相”之教义,所以阿难、迦叶便传其“无字真经”。
然而,实际上南赡部洲适合的是“有字真经”。原著中燃灯古佛看到阿难、迦叶传无字真经时,就笑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真经”。如来佛祖也说“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传有字真经。
也就是说“无字真经”也是“真经”,而且是更高深的经义,但是南赡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愚迷不悟”,对于高深的心传法门无法明悟,所以只能通过低级别的“有字真经”教化。
其次,唐僧第二次被“索人事”时候,无意中做出了正确回答,所以取得了“有字真经”。
唐僧师徒返回大雷音寺,二次求取真经时,佛祖答应给予“有字真经”了,但阿难、迦叶还是执意“索人事”,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这“索人事”还是唐僧必经的一个“禅机”。而唐僧无意之中做出了正确回答,将唐太宗李世民御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迦叶。
为什么给了紫金钵盂,就能得到真经呢?
这就要讲到佛教一个重要的典故——“拈花微笑”。
大梵天王于灵鹫山上以金婆罗花奉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便手拈金婆罗花,将花示于众人,却并不言语。众人皆茫然不解何意,此时唯有摩诃迦叶会心地点头微笑。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有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便将自己的僧衣袈裟和钵盂传于了摩诃迦叶尊者,使其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迦叶尊者成为“付法藏第一祖”,迦叶又传法于阿难,阿难成为“付法藏第二祖”。
于是,当唐僧将紫金钵盂给予阿难、迦叶时,正是应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相传”的要义,也是冥冥中表明了唐僧要做佛教“衣钵传人”的意思。
所以,阿难见此而微笑,迦叶见此而传真经。
综上所言,所谓阿难、迦叶“索人事”才传经,其实并不是为了索贿,而是为了护持佛法相传的规矩,也是为了开悟、点化唐僧师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