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五铢钱值钱吗?
观点一
您好,五铢确实普通品种能卖到几元一枚就不错了,论斤买也是蛮正常的!
小编近期打算和大家来聊聊古钱币小知识
在每次聊到一个品种时,会截图嘉德(比较权威专业的拍卖公司)拍品和大家先欣赏下!
拍卖时间:2013秋季
创作年代:汉 “五铢”铜范,内含“五铢”钱范十二枚(边长:246*76mm),极美品
拍卖时间:2013秋季
创作年代:汉 “五铢”铜范,内含“五铢”铜范十二枚(边长:225*93mm),上美品
由青铜铸成,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铸钱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铜范的制作比较复杂,铜质子范大都是用母范浇铸而成,铜质范范面光滑清洁,使用时在表面需涂上一层涂料,既可调节铸钱时冷却的时间,又可减轻高温的金属熔液对铜范的损伤程度,以延长铜范的使用寿命。发现的先秦铜子范有半两钱范、“贝益”六化范、鬼脸钱范等等。汉至南北朝,五铢钱制的铜子范就更多了。
五铢钱铸造的时期有东汉、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守五铢。
钱直径2.5厘米左右,有仅2.5克的,也有达到7.5克重量的,平均重约3.5-4克,正因为不标准、不统一才有这么大的差距。“五”字交笔为直笔的,也有缓曲、变形等多种,形制也不统一;“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从符号上看,郡国有穿上横、穿下横、穿上三角、穿上下三角、穿下横、穿下半月等。由于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铸期: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停废)
币质:青铜为主。另见有金、银、玉铅、锡、铁等不同质地
特征:西汉五铢面铸外郭无内郭
参价:主要就以青铜普品为例,5-10元一枚
赤仄五铢是西汉武帝元鼎二年由钟官铸造发行的五铢钱,其与当时通行的郡国五铢并行,以一当五枚郡国五铢。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赤侧)钱,面文“五铢”,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赤仄五铢是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向三官五铢过渡时期的作品,行用两年后废止。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平准书》中记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
赤仄五铢铸工精致,铜质精良,颜色黄赤,币面平整,形体较厚重,直径多25 ~26毫米,五铢二字优美深峻,朱字上部笔画方折,精修穿廓,背郭特征显著。
铸期:元鼎二年
币质:青铜为主
特征:铸工精湛,形体厚重
参价:主要就以青铜普品为例,10元左右一枚
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汉朝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
铸期:元鼎四年
币质:青铜为主
特征:精美
参价:主要就以青铜普品为例,10元左右一枚
传形五铢,五铢币,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开始铸造以来,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止,一直沿用了739年,是历史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
铸期:汉武帝时期
币质:青铜为主
参价:主要就以青铜普品为例,200元左右一枚
五铢钱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铸,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更铸开元通宝,通行达739年之久。其间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于隋唐,各朝及封国、邦国等均有五铢钱铸造。其中绝大部分可见诸史志或谱录;然亦有少量不见经传者。
铸期:汉至六朝
币质:青铜为主
参价:板式繁多,价格10元到万元一枚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复铸五铢钱。直径2.6厘米,穿0.9厘米,厚0.1厘米,重3克。钱文清晰,字体方正。粗糙者为东汉初期,精美者系东汉中期铸行。
铸期: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始铸
币质:铜、铁等
特征:形制规范,字文精整美观
参价:主要就以铜普品为例,10元左右一枚
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铸期: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币质:青铜
特征:背四出文
参价:普品200-300元一枚
綖环钱,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轮。此样钱在“五铢”身上屡有发现。 五铢錾去钱心后所剩边环,叫綖(音延)环钱。一般多用利刃圆錾切割,将钱一分为二:内为剪边(对文)五铢,外即为綖环。由残余钱文可见,綖环钱多以东汉中晚期五铢錾切,故应出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初。大量出土考察表明,与东汉五铢、剪边五铢同时出土的綖环钱数量甚少,比例极低,遂有钱币研究者推断:錾取綖环同磨边取屑一样,主要用作回炉重新铸钱,而非为流通行用,故传世綖环钱甚少。
铸期:东汉晚期
币质:青铜
特征:凿其中(取铜)而仅剩边缘,成环状
参价:普品10元左右一枚
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 “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
铸期:东汉晚期
币质:青铜
特征:凿其外缘剩其内中
参价:普品5-10元一枚
东汉末刘焉父子据蜀时始铸,三国蜀汉刘备父子继续铸行。直径约2.1厘米,重2.5克。钱文字画肥,铜色发暗,以内外廓为最大特点,亦称“内廓五铢”。另有形制较小、制作粗糙的小五铢,为蜀汉晚期或私铸品。
铸期:东汉末年至三国
币质:青铜
特征:大型者制作粗薄;小型者面有外郭,制规整
参价:普品100元左右一枚,背数字200-300元一枚
沈充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 ,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 ,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约3.33克),铸有篆字“五铢”二字。
铸期:东晋孝元帝时期(公元317-322年)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作“五朱”,面有外郭,又有传形者
参价:普品100元左右一枚
初出一当鹅眼、剪边小钱十。径约2.4厘米,重3.4克左右。“五铢”二字篆书然章法稍异:“五”字交笔平直,形同两个对顶等腰三角形;“朱”头圆折而高出“金”头。外廓较宽,背廓尤壮。陈五铢后虽贬值,但在南朝仍属相对稳定、流通较广。
铸期: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始铸
铸地:梁
币质:青铜
特征:一、制作规整,面无内郭,外缘较宽;二、铸工精整,钱体较厚大。
参价:普品200左右一枚
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形制类五铢钱,然制作粗疏。“太和五铢”四字呈方折篆体,直读,光背。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厘米、重约3.0克,小者径2厘米、重2.3克左右。太和五铢铸行有限,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
铸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官、民皆铸,版别甚多,大小精粗不一
参价:普品一般都是起步2000一枚,然后往上走
铸期: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较瘦长,“五“字行笔较高
参价:还不太懂
钱文“永安五铢”直读,“永安”二字接廓:“永”字下笔、“安”字宝盖与穿廓合成一线。初铸钱光背无文。因民间盗铸严重,钱多大小不一。一般径约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径1.8厘米、重2克,与“鸡眼”、剪边等劣小钱并行。至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4年)更铸背“土”之“永安五铢”。北魏分东、西魏后,两魏亦均铸“永安五铢”。
铸期: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其后东、西魏续铸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阔缘,直笔”五“,篆文流畅雄洒
参价:普品200元左右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 文宣载:……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又查《隋书》志第十九 食货载: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後,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於齐亡,卒不能禁。
铸期: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
铸地:北齐
币质:青铜
特征:制作精美,篆文飘舞流畅
参价:普品300左右,合背比较贵大几千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早期直径24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径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另有铁钱。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铸期:隋高祖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
币质:青铜、白铜
特征:制作多精整,宽缘
参价:普品20-30一枚,版较多,价格悬殊大
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汉代五铢钱演变及其历史重要性
藏友你好,你这个问题很大,我给你简单说明一下。想要具体了解的话,我接下来会做一期关于五铢钱的视频讲解。
纵观中国钱币是五铢钱行驶了近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古钱币,那么既然今天你提起汉五铢,那我们只讲汉代的五铢。
由于汗出必治的混乱,汉武帝立行了多次币制改革,从半两钱到三铢钱,到白金三品到最后定型的五铢钱,可见汉武帝对货币改革是十分重视的,事实证明它的货币改革也是成功的。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行五铢钱。这时的五铢是上官五铢和郡国五铢的并行。这时的五铢字体,精美厚重,属于早期五铢,价格在20元左右。
汉武帝元鼎二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赤仄五铢,因为铜质发红且厚重,所以称为赤仄五铢,我们现在能确定的赤仄五铢,就是面四决的五铢。这种五铢价格较高,在50~70元。
汉宣帝汉昭帝年间铸造的也有五铢钱,五铢钱钱仍然很厚重,多出现面上杠面下星。价格在20元左右。汉宣帝年间又出现了鸡目五铢,推测应该是陪葬钱。
时间发展到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依然行用的是五铢钱。但此时的五铢钱相比于星汉五铢钱体薄,字体浅,且多有记号。到了汉灵帝年间,又出现了四出五铢,顾名思义钱背穿口四角向钱体延伸,但四出五铢被称为凶钱,预示着天下四分五裂。四出五铢价格在50元左右,普通东汉五铢在2-3元
时间又发展到东汉末期群雄争霸,百姓民不聊生,此时又出现了剪边五铢和延环钱,顾名思义,是把一个完整的5铢钱从中间凿开,变成两个钱使用,或者将外部的圆钱回炉重造。这种偷盗私铸钱币的行为往往在乱世屡见不鲜。所以我常说钱币是一个时代经济和政治的体现。剪边五铢就更不值钱了,但延环钱可以收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