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属民国政府,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观点一
特务机关是特殊部门,掌管机密,位高而且权重,很容易威胁到高层。为了防止特务系统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高层通常都会人为的制造矛盾,让不同系统的特务内斗,以便于高层控制。
而特务机关也明白“合则死,斗则生”的道理,只有适当的内斗才能让高层不对他们产生怀疑。所以通常来说,特务部门对内斗这件事也不会避讳。
这种高层人为制造的矛盾,就是军统和中统内斗的根本原因。
除了根本原因外,“两统”内斗还有一个直接原因——业务竞争。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以抗战为由,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所谓的“中统”。
几个月后,蒋介石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所谓的“军统”。
蒋介石建立中统和军统的初衷,是希望把特务机关的业务切割,让中统负责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让军统收集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这样的话,各搞各的业务,会比较专业一些。
而且扶持军统,也能打击CC系,让蒋介石的地位更稳固。
“两统”建立之后,起初一段时间,收集到的情报都会按规矩来,把属于对方负责范围的案子移交给对方接收,不会跨界插手。
但是,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势力的扩大,“两统”也就不管这些了,都在跨界管对方的案子。
比如戴笠就曾经扣下了本该属于中统负责的案子,让自己人处理。中统知道后,也是直接报复,有关于军方的线索,也不给军统。
更要命的是,中统地位本来比军统高,但因为军统趁着抗战规模的扩大,急速发展势力超过了中统,不拿中统当大哥看了,让中统心里非常不爽,觉得军统都是一帮小人得志的家伙,要修理修理才行。
这种巨大的矛盾,于是就造成了双方撕破了脸皮,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1938年,“鲁东行辕事件”,军统杀死了中统卢斌等十余人。中统把军统告到了蒋介石那里,蒋的态度很有意思。他十分恼怒,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纵容了军统。(鲁东行辕的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中统和军统出身,军统出身的副主任厉文礼看主任不爽,居然直接暗杀了中统出身的主任卢斌)
1940年春,军统发生“军统电台案”,军统很没面子。中统借机大肆攻击军统,报了一箭之仇,把军统上下气的要死。
1941年底,军统四大杀手之一的赵理君因贩卖鸦片与中统韦孝儒结怨,寻机将韦孝儒活埋,由于此事影响极大也极坏,赵理君被蒋介石命令处决。事后,“两统”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对对方恨之入骨。
1945年,中统大佬徐恩曾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放纵前妻大发国难财,被戴笠抓到证据,捅到蒋介石那里,此事直接导致了徐恩曾的仕途被终结,中统从此一蹶不振,气的中统上下对戴笠咬牙切齿,誓要搞垮中统。
像此类事件,抗战期间数不胜数。
有人曾说,中统和军统除了在“反共”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外,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别看他们身上都挂着党国徽章,但实际上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
所以总的来说,中统和军统内斗的根源,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高层纵容,故意制造矛盾(中统不是蒋介石的心腹班底);二是他们在业务上的竞争。
情报这块蛋糕就那么大,两方都想分对方的蛋糕邀功。这要是都不打架,就是见鬼了。
当然了,情报部门内斗,这并不是民国特有的现象。美国的CIA和FBI也有内斗,相互没少坑对方。比如911事件就是这两个情报部门相互不信任导致的悲剧。
观点二
曾经号称“蒋介石头号智囊”的杨永泰,1936年在湖北省主席的任上不明不白的就挂了,案子一直没有破。明眼人都知道,这与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脱不了干系,并且这样明显的暗杀行动,恐怕二陈控制的“党务调查处”(中统前身)也是第一嫌疑单位。
试想一下,蒋介石身边如此身份的高级幕僚长和封疆大吏,都逃不掉中统的小黑手,精于权谋的蒋介石如何不惊惧有加?陈氏兄弟虽然是蒋的嫡系,但当时的权力膨胀实在过快,并且陈立夫此人的最大毛病,就是特别喜欢抓权,民国党政和警察系统的要员,多为CC保举和安插。
杨永泰被贬出中枢和横尸街头,就是因为动了二陈的奶酪,因为杨某人也非常擅于弄权。CC虽然没有军权,但是却掌握着当时最大的特务组织,是秘密活动的行家里手,所以杨永泰事件,其实是给蒋介石敲了一记警钟,从此以后,他开始大力扶植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
所以,黄埔系的“特务处”从一开始就是制衡中统的有力工具,戴笠自然也清楚蒋介石的意图,从来对中统毫不客气。按照戴笠黄埔六期都没有毕业的资历,凭什么有胆量跟老字号中统叫板?当然是背后有人撑腰嘛。当特务处接管“南昌行营密查组”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后,已经一跃成为最大的特务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为了整合所有的秘密行动和情报人员,蒋介石下令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以陈立夫为首任局长、南京警察厅长陈焯为副局长。原党务调查处改编为一处,原复兴社特务处改编为第二处,同时还成立了负责邮电检查的第三处,搞笑的是,这个军统局从局本部到三个处,居然是分四个地点各自办公的。
按理说,局长既然由“中统创始人”担任,第一处应该很吃香很牛叉吧?no,戴笠对陈局长至多是表面恭敬,暗地里根本不鸟他,更与徐恩曾的一处因为权力、经费和办案权争得不可开交。很多时候,戴笠有事情根本不向“军统局长”汇报,而是直接面呈蒋介石,陈立夫亦无可奈何。
在戴笠与徐恩曾较量的初期,双方还顾忌着一些面子,没有撕破脸皮明着干,只是暗中憋着劲互搞。到了抗战爆发以后,军事情报和谍报工作成为重心,徐恩曾的第一处渐渐力不从心了,因为戴笠第二处多为黄埔军官,行动力和专业性较强,所以戴笠权势日重,双方的争斗把军统局闹得乌烟瘴气,反而削弱了整体特工力量,蒋介石无奈下令分家。
1938年戴笠的一处升格为军统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属于现役单位;徐恩曾的二处独立出去成立中统局,隶属于“中央党部”,属于党务机构,其实严格来说,提问是有暇疵的,因为只有军统算是国民政府的下属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而中统是党务机构,并不算民国政府机关。
分家时对双方的职责范围也进行了分工,不染指军队是给中统划的红线,所以《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仁及其部下一身军装是错误的,中统不是军事单位,不穿军装不挂军衔。既然双方职责划分已经清晰,那么争斗就应该消停了吧?
当然不是,在蒋介石手下的三大政治派别中(政学系、CC系、黄埔系),始终存在着争当主流派别的矛盾,其中政学系是一群老官僚(杨永泰、张群、熊式辉等),他们主要控制政府部门,与主军的黄埔系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所以在黄埔系看来,CC系及其附属的中统,才是他们成为唯一嫡系的大敌。
比如像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暗中以蒋的接班人自居,就是这种思想作祟。黄埔时期就担任校长机要秘书的陈立夫自然也不甘示弱,因此这两个派系必然通过各种办法,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以便在蒋介石面前争宠夺利。
而军统正是黄埔系的急先锋,中统则是CC系的代表性机构,因此这俩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双方老大也很清楚,蒋介石既不会坐看中统吃掉军统,也不会允许军统打垮中统,双方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只要不威胁蒋的权力和地位,他不但会默许,甚至会希望这种矛盾存在下去,其结果就是军统和中统互相掐个不停,狗咬狗并且嘴里的毛越来越多。
在戴笠的强势运作下,到抗战末期军统的势力极为庞大,已有打垮中统之势,封建思想严重喜欢搞派系平衡的蒋介石又不放心了,再密令钱大钧、胡宗南、唐纵、宣铁吾组成“五人秘密小组”监控戴笠和军统,名单上这才四个,怎么少个人呢?因为组长正是蒋介石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