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莫德尔为什么进攻4天只推进12公里?(“堡垒计划”失败: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去最后一点精锐)
“堡垒计划”失败: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去最后一点精锐
1943年春季,苏军开始大反攻,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后撤100公里。同时,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哈尔科夫,向前推进了100公里。于是在两军防线上,苏军形成了一个正面约400公里,最窄处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
这就是有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最高统帅部从战术角度,认为这是给苏军以重创的最好机会,只需南方和中央两大集团军群在最窄处相对攻击,对前出的苏军进行合围并“聚而歼之”。由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实施“堡垒计划”。
自1942年的冬天开始,苏军在战场的优势愈发凸显,不仅其战争潜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兵员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而且根据租借法案,美国援助的武器和工业设备,也提高了苏军的实力。这让反攻中的苏军,占据了更多的战场主动权。
尽管苏军损失远远大于德军,但其“殷实”的战争潜力,还是将对手逼得不断地撤退,德军官兵们对取得胜利开始怀疑。就在这时,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无疑像打了一针“强心剂”,德军上下又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德国高层。
苏军在地图上明显的突出部,任何人都会想到在底部相对进攻的策略。正因为如此,该地区的防范一定是苏军优先考虑到的。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一再要求实施“堡垒计划”,曼施坦因对此有过犹豫,继而勉强同意。
首先,动作快,有胜利的可能。经过哈尔科夫战役后,集中于“库尔斯克突出部”里的苏军也损失较大,燃料、弹药紧缺,进攻实力锐减。趁其立足未稳,还没有构筑完备的防御体系,实施“钳形攻击”,胜算还是很大的。
其次,一鼓作气,“气可鼓,不可泄”。在哈尔科夫战役即将结束的同时,实施“堡垒计划”,有“乘胜追击”的气势。尤其是德军新装备的“虎式”坦克,可以说是苏军T-34坦克的“天敌”,应该连续进攻,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里集结了苏军40%的集团军,以及全部的坦克部队,可以说是苏军在苏德战场上最大的重兵集团。如果抓住机会歼灭,不仅可以彻底减缓东线的压力,而且在政治上十分有利。“赌一把”的心态占了上风。
莫德尔在苏德战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深得统帅部的信任,不仅指挥着中央集团军群中最大的集团军,而且跻身于高级将领的行列,说话的分量不容小嘘。他对曼施坦因的计划提出了“务实”的意见,并建议放弃该计划。
一是,一路撤退下来的第9集团军,又随即投入到增援哈尔科夫的战斗,部队的消耗是很大的,尤其是坦克还不到满编时的四分之一。而对手无论是部队数量,还是坦克数量都是第9集团军的2倍,不能冒险进攻。
二是,从整个东线来看,德军不占任何优势。18个装甲师只剩下不到500辆坦克,而对手有一千多辆坦克,性能和质量都比Ⅲ号、Ⅳ号坦克强,虽然“虎式”坦克优异,但产量低、数量少,不能改变战局,尤其是空中优势也逐渐丧失。
关键还有,新补充的兵员和装备还没有进行磨合训练。很多士兵都是国内临时征集的,战斗素养差、实战经验少,不经过训练,无疑是自寻死路。更何况,仆从国军队的战斗力更“不敢恭维”,放在哪里都让人不放心。
他的意见得到古德里安的支持,刚刚恢复“工作”的古德里安认为,这种简单的“钳形攻势”并不是很高明的战术。换句话说,苏军对这样的“威胁”一定会格外重视,甚至是“有意识”地让对手碰的“头破血流”,目的就是要拼消耗。
莫德尔为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绕过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直接到德军统帅部表明自己的态度。这让原本反对“堡垒计划”克鲁格站到了曼施坦因一边,况且,他与古德里安向来是“宿敌”。于是,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演变成私人恩怨。
正因为高级将领们的分歧不统一,争论不断,德军统帅部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堡垒计划”,时间就这样被耗去了4个月。现在看来,如果新、老两代指挥官能够精诚团结,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堡垒计划”还是有胜利的可能。
正如莫德尔等人所预见的那样,苏军对深入德军防线的“拳头”格外重视。对该地区的增援和防御不断加强,尽管此时东线的德军也在为进攻准备着,但与苏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首先,自从形成了这个“突出部”后,苏军的防御措施就没有中断过。开战前,苏军集中了3个方面军,兵力达130万人,火炮19000门、坦克3400多辆,战机2000多架,更是构筑了8道防线,防御纵深达300公里。
其次,朱可夫为“报仇”,将莫德尔判为主攻方向。因此在北部是苏军的重点防范区域,共设置了4个梯队和大量的预备队,专等第9集团军来进攻。看来,莫德尔在苏军将领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朱可夫,受到的“侮辱”太多了,他要复仇。
让莫德尔没有想到的是,苏军会“先敌开火”。原来,朱可夫从前线抓到的俘虏口中,得知了莫德尔的进攻时间,于是“先发制人”,进行了一小时的火力急袭,迫使对方推迟进攻2个半小时,好在苏军是“乱打一气”,德军未受损失。
进攻开始了,莫德尔的7个师在300架飞机的掩护下,由500多辆坦克引导,在90公里的正面实施突击。却遇到了高密度的雷场,并在对手炮火、飞机的轰炸下,第一天只推进了12公里,虽然苏军损失很大,但架不住苏军人多、坦克多。
经过4天的突击,曼施坦因在南面进展相对顺利,但莫德尔很快意识到,这么打下去将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于是命令部队就地防御,吸引苏军主力,配合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坚守25后,苏军的进攻势头没有丝毫减弱,而德军的消耗却越来越大。
德军统帅部同意中央集团军群后撤,莫德尔节节抵抗,后撤了150公里,尽管德军损失了10万人,但也给苏军造成了47万人的损失。同时,在撤退的过程中,还带走了一万多苏军战俘,对一路被追击的部队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事已至此,曼施坦因的“堡垒计划”破产了,更要命的是,这场战役几乎拼耗掉德军最后一点精锐。从此,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只得不停地撤退。
如果按照莫德尔的意见,放弃“堡垒计划”,德军还有“生机”吗?
德军将领莫德尔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受挫,遭遇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的强力对手
陆军大将莫德尔比较倒霉,他碰上的对手是水平不输于朱可夫的中央方面军司令员:“逆境英雄”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在苏军的二战名将中,此公虽然成名较晚,能力却是出类拔萃。更倒霉的是,莫德尔的德国第9集团军还出现了逃兵和叛徒,让对手尽握先机。
在库尔斯克会战德军的南北两翼突击中,将莫德尔和曼施坦因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他当时指挥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第9集团军的四个军15个师,负责从北方切割库尔斯克突出部,与之对应的是“南方集团军群”所属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任务是从南方和莫德尔对向突击,这俩集团军司令的战役分量才是对等的。
德国第9集团军的对手是苏联中央方面军,而第4装甲集团军攻击的对象则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如尾图),老实说,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大将的指挥能力,真心不如罗科索夫斯基。所以在德军终止会战时,霍特的战果远大于莫德尔,也正是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心有不甘的主要原因。
一、莫德尔不善组织进攻的缺点暴露无遗
客观来说,莫德尔集团军的实力并不弱,所辖的四个军中有三个是装甲军:党卫第1装甲军、第41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拥有335000人的兵力和1009辆坦克(含32辆虎式)。以德军的质量优势,该集团军撕破苏军一个方面军的正面防御并非难事,然而莫德尔却排出了一个奇怪的攻击队形。
在第一波次进攻的10个师中,莫德尔居然仅动用了一个第20装甲师,而集团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包括六个装甲师(或装甲掷弹兵师)及若干突击炮营,都被他抓在手里作为预备队。他的进攻理论是:“先打开一个缺口,再将新锐部队投入进攻,敌防线出现缺口后,坦克便能通过,对敌后方和侧翼自由采取行动”,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实际操作就碰壁了。
因为罗科索夫斯基相当准确地判断出,莫德尔的主攻方向一定是在奥廖尔突出部的“根部”。
二、莫德尔低估了当面苏军的防御体系强度
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早在一周前就接到了最高统帅部的通知,警告德军即将发起进攻,因此中央方面军从7月3日起就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苏军用大片的雷场和数道反坦克壕、半埋式坦克掩体、以及无数的火力支撑点,布置了成体系的六道防御阵地。由于苏军预判攻击位置准确,罗科索夫斯基毅然决定在第13集团军阵地上,布置了每公里超过92门76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密度,火力异常凶猛,德军必然头破血流。
并且罗科索夫斯基防守时的特点与莫德尔惊人的一致:特别善于掌握和使用预备队。中央方面军第一线只有两个集团军20万人,而后方部署的部队多达40余万(相当于五个集团军的部队)及1230辆坦克。如此莫德尔仅用一个装甲师突破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由于攻击面狭窄,即便德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有所进展,罗科索夫斯基都会从容调动预备队进行封堵和反突击,遂使德军越往前越吃力,四天以后就拱不动了,而苏军还有大把的预备队尤其是坦克军严阵以待,莫德尔本来就是以寡击众,偏又遇到了高明的对手。
三、苏中央方面军的“火力反准备”效果良好
1943年7月4日深夜10时,苏军侦察分队抓获了一名德军工兵下士,这厮隶属于第6步兵师工兵营,是来提前排雷的。这名叫作费迈罗的下士,稍加审讯就交待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特别强调德军将在此日凌晨3点30分,经过炮火准备后,通过已经事先排除的雷区发动进攻。
罗科索夫斯基闻报大喜,决定出其不意实施“火力反准备”,下令方面军所属炮兵的所有大口径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于凌晨1时10分对德军的集结地域、出发阵地和炮兵阵地,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猛烈火力覆盖。虽然瓦杜丁那边也这么干了,但是有德国工兵提供的大概位置,中央方面军的炮击效果来得更好,莫德尔集团军损失颇大,也彻底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
四、苏军一度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场北线的制空权
德国军队的素质在1943年夏天仍然高于苏军,尽管攻击各部损失惨重,莫德尔用两天时间仍然撕开了宽15公里纵深8公里的缺口,同时投入了装甲预备队扩大战果。而罗科索夫斯基也不甘示弱,连夜调来第16坦克军和第17近卫步兵军进行反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坦克对战,在第二道防线处形成僵持状态。
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国空军拥有微弱优势,然而莫德尔就比较悲催,自7月7日起,苏联空军取得了战场北线的制空权,大批的轰炸机和伊尔2攻击机轮番到场,第9集团军在发起进攻三天后,基本失去了白天自由活动的权利。在兵力、兵器和空中掩护的全面劣势下,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经过四天激战,已经耗尽了几乎所有攻击能量。
1943年7月9日,莫德尔孤注一掷,以第2、第4和第20装甲师的300多辆坦克,对奥利霍瓦特卡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结果仍然归于失败。而罗科索夫斯基的预备队源源投人战场,已经开始从两翼包抄德军攻击部队,当天第9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御,莫德尔总共推进了10到12公里,却损失了50000兵力和400多辆坦克。
因此,尽管南边的霍特装甲集团军取得了相当进展,但莫德尔集团军的攻击受挫,已使德军对向突击削平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堡垒计划”基本破产,两翼齐飞变成了一边瘸腿。而苏军用来以备不测的战役预备队科涅夫“草原方面军”58万大军干脆不曾动用,当北线的危机解除后,该方面军主力迅速南下增援瓦杜丁,曼施坦因的部队也由此举步维艰了,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则比他更为悲观。
这也是小胡子决定中止库尔斯克会战的主要原因:已然看不到迅速获胜的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