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隋唐名将秦琼,权谋战略背后的深意(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追忆隋唐名将秦琼:权谋战略背后的深意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我们总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或者想不明白,可是只要深入一些去分析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可以说历史上凡所发生之事,其实都是有着其发生的必然性的。

秦琼作为我们后人熟知的隋唐名将,在历史以及各种演义作品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可就是这样一位戎马一生,为大唐的建立效了犬马之劳的一代名将,最后居然排在凌烟阁功臣的倒数第一,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呢?

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今山东济南),原本是隋朝来护儿手下的一个芝麻小官,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力,不过秦琼天生就力大无穷并且还脑袋灵光,因此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者一举成名,实际上只是早晚的事情。

来护儿早就看出了秦琼的能力所在,所以对秦琼格外关注,在秦琼母亲因病去世的时候,来护儿不顾手下其余人的异样眼光,亲自去慰问吊唁,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来说,是明显有些让人惊讶的,因为以秦琼芝麻大点官职的影响力,完全不至于需要来护儿亲自吊唁,不过来护儿看出了秦琼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才以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对秦琼的重视与信任。

有了来护儿的重视与信任,至少可以保证秦琼这样的人物不会轻易流失,只要留在来护儿身边,建功就是迟早的事情,来护儿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果不其然,这样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公元614年,秦琼转任于张须陀部下,适逢卢明月叛乱,隋朝派出张须陀军队去平叛,秦琼跟随张须陀一起奔赴战场,抵达战场之后,隋军发现卢明月的叛军数量庞大,自己军队估计还没有对方一半,面对敌众我寡的态势,张须陀只能想出其它战术应对。

张须陀下令将队伍驻扎在距离卢明月军队六七里的地方,随即打算从自己军中选择一个智勇双全之人率领一部分军队去突破敌方防线。当张须陀说出自己想法之后,一时间军队陷入沉默,没有任何人敢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尴尬之际,队去中缓缓走出两人,他们就是秦琼与罗士信。

张须陀对两人的举动十分赞赏,当即重用两人,给了两人一人一队人马,随后和两人讲了自己战术,这个战术就是张须陀先去进攻卢明月,然后自己假装打不过逃跑,趁着卢明月军队追张须陀的时候,秦琼与罗士信两人带领队伍冲进卢明月后方,打他个措手不及。

按照张须陀的计划,秦琼与罗士信两人认真执行,这场战争漂亮结束,卢明月果然被打得措手不及,仓皇逃跑,秦琼因为在此战中表现优异,最终得到大家认可,从此一战成名,军中无人不知这个智勇双全的年轻勇士大名。

公元616年,张须陀听命于隋朝朝廷,奉命出征瓦岗寨叛军李密等人,秦琼跟随一起前往,结果张须陀中了李密诡计,兵败被杀,秦琼奋力反抗无果之后选择投靠了虎牢关的裴仁基。

裴仁基这个人能力一般,脾气还比较大,所以和周围的人关系都不好,在别人的排挤下,裴仁基带着秦琼等人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李密早就听说秦琼大名,在秦琼投靠自己之后,立即给了秦琼几千人马,表示对秦琼的重用。

秦琼在李密部下期间,不仅帮助李密取得诸多战争的胜利,还救了李密一命。当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广之后,天下共诛之,李密也参与其中,奈何宇文化及人多兵强,打得李密落花流水,正在李密以为无力回天之际,秦琼及时出现,于万军丛中救了李密一命,并且帮助李密反败为胜击退宇文化及。

经此一战,李密彻底迷失自我,对身边的王世充放松了警惕,结果被王世充发起进攻,瓦岗寨李密溃败,落荒而逃投靠了李渊,秦琼被王世充围困,无奈之下投靠了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认识了程咬金。

王世充此人恶习太多,并且残忍无度,做事手段比较阴暗,因此引起秦琼等有志人士的反感,后来借助与唐军作战的机会,秦琼与程咬金等人率领部下浩浩汤汤投靠了李渊,当时正值李渊用人之际,对秦琼等人的到来喜出望外,随即将其安排在儿子李世民麾下,跟随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为唐朝的建立添砖加瓦。

分到李世民麾下之后,李世民安排秦琼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就是让其成为自己三千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玄甲军可是李世民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要知道重甲军的战斗力以及影响力,在战场上那可是无可替代的,古代皇帝为了防止大臣造反,对甲胄的控制十分严格,谁要是私下拥有甲胄,将会被直接处死,足以见得甲胄以及重甲军对战争的重要性。

李世民让秦琼担任玄甲军的统领之一,绝对是对秦琼的一种最大信任。果不其然,在后来的虎牢关大战中,秦琼不负使命,给李世民交了一份最为满意的答卷。虎牢关大战是大唐建立的关键一战,当时对战的是拥有十几万大军的窦建德,窦建德可以说是当时唐朝建立的最大阻碍了。

在虎牢关之战中,秦琼奉命率领三千玄甲兵冲入被困的窦建德十几万大军中,靠着三千玄甲兵的勇敢以及秦琼不错的指挥,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以三千人战胜十几万人,创造了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击败窦建德之后,秦琼追随李世民又击溃尉迟恭,将其收为己用,挫败宋金刚、王世充、刘黑闼等人,秦琼都参与其中,可以说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秦琼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这一切李渊都看在眼里。

在秦琼击溃尉迟恭的时候,李渊就已经赐给秦琼金瓶,还说了后世经常提及的一段话:“”,李渊表示就算秦琼想要吃自己的肉,也可以割给秦琼,足以说明此时李渊对秦琼的那种信任与肯定。

宋金刚被击败之后,李渊更是赏赐秦琼黄金百斤、彩缎千匹,还封其为上柱国,促使秦琼真正意义上成为李渊身边的重臣,凡所种种,无不表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也充分说明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秦琼确实功不可没,那么在唐朝建立之后,秦琼又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

事实上,在唐朝建立初期,秦琼还是以上柱国、冀国公的身份被李渊委以秦王府右三统军(正四品)重任的,可是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在官职上虽有所上升,变成了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但实权上却很快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秦琼更是经常说自己因为战争受伤发病,以此为理由拒绝上朝以及上战场,久而久之,秦琼在李世民一朝的地位似乎急转直下,在秦琼去世后,李世民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秦琼居然倒数第一,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很多人比较疑惑,明明根据秦琼的功劳来看,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边,为何会是倒数第一呢?还有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对秦琼的态度有所改变?

想要搞清楚这一切,首先我们就需要从出现态度转变的玄武门之变说起,在玄武门之变中,诸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因为史书中直接描述过他们参与其中的精彩事迹,被排在凌烟阁功臣之首。尤其是尉迟恭,不仅救了李世民的命,还提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到城楼上给冯立等人看,以此疏散这些支持李建成的人,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从这样的安排来看,我们足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凌烟阁功臣的排名顺序,实际上与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有很大关系,那么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呢?我们研究了各种史料记载,不管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实际上都没有提到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应该是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的,至于秦琼有没有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中,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存在诸多疑问,有的记载说秦琼当时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有的说秦琼没有参与,有的又说秦琼当时保持中立。

事实上,根据秦琼的性格以及秦琼所扮演的角色来看,我觉得大概率秦琼当时是保持中立的,因为秦琼深受李渊信任与重用,在秦琼眼里,其实最支持的人是李渊,至于李建成与李世民,秦琼没有必要非要站队支持哪一个,所以保持中立当然就是秦琼当时的最佳选择。

既然选择了保持中立,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胜利了,那就注定秦琼后来是得不到李世民偏爱了,甚至要是秦琼不懂得明哲保身,很可能会因此惹怒李世民,从而遭到李世民的清算。

秦琼纵横沙场多年,也跟随了很多不同的领导,这些领导有明智之人,比如李渊,也有卑鄙之人, 比如王世充等,秦琼深刻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下属该扮演的角色,在复杂的权力争夺战中,自己只有时刻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才不至于沦为牺牲品,这就是复杂的人生经历告诉秦琼的深刻道理。

明白了这些道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结束,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就开始不断以自己生病为借口,想要逐渐脱离权力中心,只要自己脱离了权力中心,李世民对自己的关注度就会减少,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李世民少关注自己一些,自己就有更大概率得以善终。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秦琼的意思,所以后来并没有过多为难秦琼,让其自然淡出权力中心,最后自然死亡,死后李世民还追赠其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赐谥号“壮”,也算是对秦琼的一种肯定了。

至于凌烟阁功臣排在最后一名,其实除了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秦琼后来在任职期间建树不多,没有尉迟恭等人建树多,再加上秦琼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才确立的,人已经去世了,很多名誉上的东西,自然考虑就少了一些,当然首先考虑的是活着的人,人走茶凉的道理,自古有之。

综合来看,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对秦琼的态度以及方式,已经算得上足够可以了,不仅没有为难秦琼,还领会到了秦琼的意思,让其自己淡出权力中心,得以善终,在秦琼死后,还给了他很多殊荣,虽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倒数第一,可即便如此,依旧算是李世民对秦琼的一种肯定了,要知道凌烟阁当中仅仅二十四功臣,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以及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可远远不止24人而已!

从李渊到李世民,秦琼的待遇变化:君臣离心导致180度大转变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此后12年,一直到秦叔宝去世,李世民都没给他升过官。秦琼战功赫赫,在凌烟阁的排名,却是“倒数第一”。这一切,只因四个字:君臣离心。

算起来,李世民对秦琼,还算是很优待的。

公元626年,李世民凭借玄武门之变,顺利登基成为唐朝新皇。

他对身边的一众亲信,进行了封赏,战功赫赫的秦琼,也位列其中。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优待,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情上: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就对秦琼进行了封赏。

他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公元638年,秦琼病死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立刻追赠他为徐州都督,并赐他陪葬昭陵。

为了彰显秦琼的战功,李世民还特地在他的墓葬前造了石人马,以表彰他的战功。

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秦琼传》)

第三件:修建凌烟阁,将秦琼纳入其中,受后人敬仰。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修建凌烟阁,特意将已经去世的秦琼,纳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让其受后人敬仰。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旧唐书·秦琼传》)

乍一看,李世民似乎对秦琼挺好的。

秦琼活着的时候,李世民给他加官进爵;秦琼死后,李世民让他陪葬皇陵;修建凌烟阁,李世民还记得把他列入二十四功臣行列,给他死后哀荣。

可是,如果综合秦琼的功绩、其他功臣的待遇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这点好,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细看历史,从公元626年,到公元638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相比秦琼的功绩,他所受到的优待,真的是少得“可怜”。

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靠着白手起家,而名垂千古的人。

在归顺李世民之前,秦琼跟随了好几任首领: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

他是有真本事的人。

曾摧毁过卢明月的营寨,征讨过孙宣雅,击退过宇文化及。

在混乱割据的隋末年间,秦琼的军功,处处展现着过人的本事。

公元619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

刚投奔李唐,秦琼就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府上,正式成为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的战功更是非常卓著。

归顺后的第一年,他跟随李世民征讨河东,一举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斩首两千余人;

归顺后的第二年,秦琼趁胜追击宋军。

此后,宋金刚大败逃走,尉迟恭则带着军队献城投降。

敬德、相率众八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旧唐书·李世民传》)

这一年,秦琼还是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先锋之一。

他带领千余人队伍,让敌人闻风丧胆,大振本军士气。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资治通鉴》)

归顺后的第三年,李世民和窦建德打仗,秦琼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直接冲破窦军大阵,绕道后方举起唐军旗帜,导致窦军军心涣散。可以说,秦琼的勇猛,是唐军胜利的关键。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旧唐书·秦琼传》)

归顺后的第四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在河北平叛,一举击破刘黑闼,肃清了窦建德旧部。

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资治通鉴》)

可以说,秦琼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战场上实打实的功夫。

每一次,他跟随李世民作战,英勇且不输谋略,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若是没有秦琼,李世民要想打赢,还要费很多心力。

从功劳上看,李世民登基前,秦琼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起码是前10名。

然而,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在功臣里,却连前20名,都比不上。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和他的功劳相比,实在有些不对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琼食邑七百户,在功臣里,几乎算是最少的一批。

举个例子。

李世民登基后,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都是食邑1300户。

而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李世民也爽快给他们册封将军,食邑1000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侯君集传》)

李世民对其他人异常爽快,可到了秦琼这里,却只是食邑700户,实在有些少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将原本秦王府里的亲信,都进行了重用。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贞观之治的肱骨大臣。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

然而,能文能武的秦琼,却一直寂寥无名。

李世民登基后,他的仕途,基本处在消失状态,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史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秦琼逢人就说,自己戎马一生,屡受重伤,如今经常重病难以起身。

“我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200多阵,多次受了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都有好几斛,怎么能不生病呢?”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琼传》)

称病,是秦琼后期的主旋律。

一个战功赫赫的亲信,需要四处称病,大抵只有2种可能:一是他自己不愿上朝,称病当借口;二是李世民不愿意见到他上朝,他明哲保身,称病当幌子。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指向了四个字:君臣离心。

李世民对自己的亲信,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死后册封、陪葬皇陵、入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亲自挑选24位功臣,入驻凌烟阁。

功臣的排序,不按功劳大小,而按官职大小。

在贞观十七年以前去世的人,会按照追赠的官职进行排序。

按照旧例,追赠的官职,一般比活着的官职,要高许多。

然而,即便这样,秦琼仍然被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位。

由此可见,秦琼活着的时候,官职不如其他亲信,死后哀荣也非常一般,追赠的官职也并不算大。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李世民不给其他人发糖,那他不给功勋卓著的秦琼发糖,也是情理之中。

可当李世民给旁人发了一堆糖,却只愿意给秦琼几颗,就显得有些“刻薄”了。

从两人的相处细节来看,李世民如此对待秦琼,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君臣离心。

不止是李世民猜忌秦琼,秦琼也不愿意搭理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如此对待秦琼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秦琼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在归顺李唐之前,秦琼几次易主,虽然李世民求贤若渴,但不免在心中留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此外,每一次,秦琼立下赫赫战功,李渊都给予秦琼过分的褒奖,也加深了李世民的猜忌。

击溃宋金刚的那一次,李渊赏赐秦琼金瓶,加封他为上柱国,并且对他说:“你不顾妻儿过来投奔我,还立下这样的军功,我连肉都可以割给你,更何况是一些财物!”

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琼传》)

击溃王世充的那一次,秦琼又被加封为翼国公,赏赐财物。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琼传》)

此时的秦琼,是李世民府中的人。

他被赏赐,也代表着李世民的荣耀。

但李世民欣喜之余,也难免会猜想,秦琼的心偏向父皇李渊更多,还是偏向自己更多。

尤其,当李世民背着李渊搞小动作的时候,他根本拿不准秦琼会不会密奏。

这种疑心,到玄武门之变时,不断放大。

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过,史书上的记载不一。

《旧唐书》的《太宗本纪上》、《长孙无忌传》中,都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进行了列举,其中,秦琼是最有争议的人之一。

如果,秦琼没参与玄武门之变,那么,他作为李世民的亲信,立场就十分可疑;

如果,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他在战场骁勇善战,他理应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据史书记载,秦琼只是跟着李世民抵达了玄武门,并没有特别的功绩。

反倒是尉迟敬德,亲自射死了李元吉。

从秦琼后来受封的功绩来看,就算他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想必也是消极抵抗的态度,人在心不在。

李世民宽仁,但他不是傻子,对这样的秦琼,自然“如鲠在喉”,难以优待。

除了李世民的疑心,秦琼自己,也不愿意和李世民过分亲近。

此前,秦琼几次易主,看似不忠诚。

可实际上,他并非不忠之人。

最后一次,秦琼离开王世充的原因,是不耻王世充的行径,由此可见,秦琼绝对是个正义之人。

其实,王世充对秦琼和程咬金都非常好,都给了高官厚禄,并予以厚待。

只是,王世充气量比较狭小,经常赌咒发誓。

秦琼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便果断离开。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资治通鉴》)

不为高官厚禄,只是因为王世充品德不好,秦琼就果断离开。这样的他,对于玄武门之变中骨肉相残的李世民,恐怕也难以推崇。

事实上,当时的著名将领李绩和李靖,对于玄武门之变也并不支持,他俩都保持了严格的中立。

但秦琼很难置身事外。

他本就是李世民的亲信,就算心中再不认同,本着臣子的忠心,他也要附和。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秦琼消极参战,也在所难免。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也自动称病,远离朝堂。

这个世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君子。

从这方面看,秦琼虽然易主七次,却始终保持忠心,有着做人的志气和底线,着实让人钦佩。

而李世民的度量,也值得称赞。

秦琼称病的十二年,他虽然没有给秦琼升官,但多次派太医去给他治病。

他们君臣之间,依旧保持着“和睦”与“厚待”,着实很不容易。

自古战功赫赫的功臣,都难以善终,但李世民手下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得以善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