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战争中在敌军饮水中下毒的战例?(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投毒案例)
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投毒案例
自古以来,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都是不择手段的,投毒什么的更是屡见不鲜。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调来了臭名昭著的“给水部队”,即731部队。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原因是这起投毒事件的结果,不但没有给苏军造成任何的伤亡,反而日军自己伤亡惨重,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标准投毒案例吧。
这场战役要从苏联的清洗活动开始说起。苏联军方在这起清洗活动中损失惨重,很多军官被清理掉了。日军认为此时的苏联远东军不足为惧,打算对其发起进攻,但实际上苏联的远东部署军的实力是损失最小的,日军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盲目的借由一次小冲突向苏联发起了进攻。恰巧苏联打算一战将日军打疼,打的他再也不敢向远东进军。于是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上图为苏军参战的BT坦克。
苏军的实力岂是日军可以抗衡的,更何况苏联的领军大将是朱可夫元帅。在损兵折将被苏联打的灰头土脸的时候,日军想起了占据关东军大量军费的731部队。731部队就在这种背景下被拉到了诺门槛战役的前线
被苏军俘获的日军九五式轻战车。
731部队携带了大量的霍乱、鼠疫、炭疽等大规模杀伤传染型生化病毒。日军将重达20多公斤的病毒全都投入了河水中。日军自己也知道使用生化武器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有高层知道731部队加入了战场,底层的官兵们对此一无所知,依然一如既往的饮用河水以及日常生活。而苏联早就通过可靠的情报渠道得知了这一消息。苏联的官兵们所使用的都是通过水管从后方流过来的水,并且为了以防万一,朱可夫元帅还调来了大量的检测和防疫用品。日军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苏军丧失战斗力,反倒是自己的部队成建制的失去了战斗力。
苏军坦克所在的这条哈拉哈河就是日军投毒的那条河。
731部队的到来不但没能给苏军带来麻烦,反而大量的杀伤了己方的有生力量。据资料统计,有1500多名日军士兵在投毒事件中丧失了战斗能力。苏军在隔岸观火了一阵子后果断的向日军发起了总攻,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被俘虏的日军士兵。
投毒这一方法并不光彩,用老话来说是有失天和。简单来说就是太不人道了。在这起投毒事件中,日军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作茧自缚”。
"历史上如何成功对敌军进行系统性下毒:章楶带领宋军精心策划水源下毒战略"
如果说对一个人下毒是一个精细活,那么对一群人下毒,那就是个系统性的技术活了。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对一群人下毒是个技术活,再来看看历史上谁出色的完成了这个技术活。
在战争中要想给敌军饮水中下毒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第一,战争当中,双方都是小心谨慎的,特别对饮用水源一定是加倍防护,防止被下毒的。第二,如果水源是流动的活水,那下毒是有时效的,如果下毒之后过了半天敌军再来饮用,可能就没啥效果了。第三,如果水源里面有鱼虾等活物,那下毒的毒性还不能太大,不然都是死鱼死虾,明显引起敌人警觉。第四,下毒的水源还必须是敌军必定会饮用的,如果敌军过而不饮,那下了毒也是白搭。
看了以上分析,有没有觉得对敌军下毒,其难度就和《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一样难度不小啊?那让我们看看历史上谁出色完成了这一有难度的事情。
宋哲宗时期,公元1092年十月十二日,西夏梁太后亲自领兵二十万入侵环州,沿马岭水发动强大攻势,围困了环州及其西北四十里外的乌兰、肃远、洪德及永和等寨。宋环庆路帅章楶(Jie) 面对强敌,从容应对,周密部署,完成了以八万对二十万的以寡敌众的经典战例,其中就包含了对敌军饮水下毒的招数。
首先,章楶在西夏举兵之前,已透过间谍得悉对方主攻重点在环州。这个很重要,只有提前得知敌方进攻目标,才可能预先选好下毒的水源点。这个水源点就选在环州城近城百里的一片沙漠区里的唯一一个湖泊。
其次,章楶让麾下骁将折可适带兵迎敌,同时要求敌进我就退,让敌人以为我军胆怯。这样就会放松警惕,从而忽视对水源的保护。
最后,是在敌军围困环洲不利撤军的时候,派兵与敌纠缠并且且战且退,引敌至已下毒的水源附近再快速撤离。敌方此时人困马乏,自然会找水源地休息整顿,让人马喝水。
正是利用了一系列精密的部署,使得西夏军队喝了下过毒的水,撤军途中毒性发作,折可适伺机从埋伏地点杀出,西夏人被杀得大败,连梁太后都差点被生擒。经此一役,宋军争回了战略主动。此后,再经过延安之役和平夏城战役,宋军就完全压制了西夏,达成了庆历以来筑城横山、建立巩固前治的战略构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