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有功,知县赏了一千贯银子,武松为何不要呢?(真实历史中有武松这个人物,他杀嫂为民除害,拒绝知县赏钱,坚守侠义之心。)
真实历史中有武松这个人物,他杀嫂为民除害,拒绝知县赏钱,坚守侠义之心。
请允许我,先来说一段有点离题,却仍跟武松有关联的话。
《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帅哥:“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作者施耐庵这么描绘武松的外貌,不是纯虚构,是有原形的。历史上真有武松这个人物。
《临安县志》里说,武松“貌奇伟”。那么,武松既然是真实人物,就得需要依据。仍按该县志所记载,我们知道了真实的武松这个人。
武松行走江湖,曾在杭州涌金门外卖艺。时任杭州知府的高权,识得武松武艺高强,就聘用他为府中都头。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刑警大队长。武松诚诚恳恳做差事有功劳,不久,高权又提升他做了提辖。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公安局长。
后来,高权离职,来了个蔡京的儿子叫蔡鋆,当知府。武松看不惯这个权贵富二代,自然去职。
这个蔡鋆,仗着其老子权势,“虐政殃民,怨声载道,谓之‘京虎’。武松决心为民除害,伺机而出,手起刀落杀死了那厮。但武松也因“卒以众寡不敌,被捕,死狱中。”杭州庶民深感其德,将他“葬于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今武松墓于2004年重建,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牌坊上镌有"嵚奇瑰伟"四字篆书,两侧石柱上刻着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
现在,再来说一说《水浒传》里的武松。
武松出身贫寒,父母双亡,从小由兄长武大郎悉心照顾,所以,武松对其哥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后来武松毫不犹豫地杀了嫂子潘金莲,是属于自然而然的行为。
武松去清河县探望他哥哥的心情迫不及待,途经阳谷县,不顾店不二劝阻,喝过酒后连夜过冈,于是就发生了景阳冈打虎的事,并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
武松为什么不要知县大人的赏钱?
武松打虎,起因当然是为自己的生死攸关,结果却无意之中为当地除掉了一个大害。所以当地百姓颂他为英雄。知县大人得知后,很快就筹集了一笔资金,要赏他一千贯钱。可是,武松拒绝了这份赏赐。
武松为什么不要这份钱呢?
小说中有描写:
知县问道:"你那打虎的壮士,你却说怎生打了这个大虫?"武松就厅前将打虎的本事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得呆了。知县就厅上赐了几杯酒,将出上户凑的赏赐钱一千贯给与武松,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
武松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这个步兵都头职位,大概跟今天的乡镇派出所所长差不多。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武松拒绝赏赐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武松知道当地猎户,为了捕捉老虎日夜设伏,不但没有除掉老虎,反而被老虎“折了七八个”,还为此被知县“吃了多少限棒”。武松是江湖侠义之士,同情猎户的遭遇,所以建议将给他的赏钱转发给他们。
二个是,武松底层出身,知道自己要成大器,出人头地,非得往官府里混一混。现在遇上了难得的机会,所以立马“跪谢”了知县。
我想,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武松不是不爱钱,而是不敢拿。
武松不是有钱人,他自然知道钱对他很重要,至少有了这笔赏钱,可以回家孝敬他哥哥。所以,作为性格豪爽的江湖人,知道该拿的时候就拿。小说中就有这样的二段描述:
“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时。武松道:‘小弟因哥哥多时不通信息,只得要去望他。’宋江道:‘实是二郎要去,不敢苦留。如若得闲时,再来相会几时。’武松相谢了宋江。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武松谢道:‘实是多多相扰了大官人!’”
宋江和宋清送武松至县界,最后喝酒作别。行前:
“宋江叫宋清身边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与武松。武松那里肯受,说道:‘哥哥客中自用盘费。’宋江道:‘贤弟,不必多虑。你若推却,我便不认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缠袋里。宋江取些碎银子还了酒钱,武松拿了哨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
武松知道,知县的赏钱不能拿。如果拿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知县和当地百姓对他有了相反的看法,原先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变成了为钱打虎的屑小之辈。这样一来,武松江湖侠士的形像便荡然无存。这对武松来说,是万万不可以的!
其实,武松没有拿赏钱,也对他带来莫大好处。武松杀嫂后,本应判处死刑的,因为有了当地官府的照料,才被判了流放。
那么,宋朝的一千贯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呢?
有学者在论述古代的钱币与如今的钱币相比较时,往往与金本位或银本位制联系起来。依我看,古代的货币制度可能没那么复杂。究竟如何,不敢妄论。这里仅以宋朝年代多少钱可以买多少米为据。
北宋期间,一石约60公斤。宋高宗绍兴四年,“每石价钱二贯五百文”。
王安石变法期间,“不過一百文糴一斗六七分粟米,不為貴。”
就是说,一公斤米按今天8元计算,宋代一石米60公斤合人民币480元。480元/2.5=192元,也就是一贯铜钱=192元人民币。
那么,知县准备赏钱给武松的一千贯,折合现今的人民币为:192*1000=192000元人民币。这个奖励不少了。
参考资料:《水浒传》、《文献通考》等
《水浒传》中关于货币兑换存在很大的经济逻辑错误
武松打虎有功,知县赏了一千贯银子?
这知县要多脑残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首先必须说明,”贯“是作为铜钱的计量单位出现,有时候也能表示纸钞的计量。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这一千贯有多少购买力呢?
根据北宋文献记载,“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每斗(米)折钱三十文”,1石米大约600钱左右。一石米就是100斤大米,放现在怎么也要二三百块,好的要500块。所以一文钱大约能买一斤或半斤米,相当于1块钱两块钱人民币。
——这样算下来,一贯钱就是一千块,一千贯钱就是100万块。
苏轼被贬官之后,一家人每个月的开支只有4500钱,那会苏轼还带了几个妓子。家里那么多人,还有家养的妓女,居然只花了4500钱。放现在四口之家恐怕4500块人民币未必够花,请保姆更是一个人4500每月起。苏轼的4500钱,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还差不多。
——这样算,一贯钱就是一万块,武松的赏钱是1000万人民币!(1000万人民币重达110公斤,1000贯铜钱重达8000斤,武松搬不动,干脆送人吧!)
北宋吕夷简做幕僚的时候,每个月的俸禄是5贯800钱,1贯给母亲,1贯给妻子,800钱做礼金,剩下3贯给自己花销。吕夷简是知名政治家、行业先锋,放现在就是打工皇帝国企高管,挣个几十万妥妥的,绝无可能只有几千块。
——这样算,一贯钱是一万块,武松的赏钱一千贯就是1000万人民币!
别人整理了水浒世界的经济交易报价表,如下:
金翠莲典身钱三千贯 林冲买宝刀一千贯 杨志卖宝刀报价一千贯 白胜卖酒五贯一桶 通缉鲁达悬赏一千贯 通缉林冲悬赏三千贯 通缉武松悬赏三千贯 宋江杀阎婆惜逃跑,通缉悬赏一千贯 大闹江州后通缉宋江悬赏一万贯 通缉戴宗悬赏五千贯 通缉李逵悬赏三千贯 潘金莲请王婆吃酒花一贯钱,不过王婆为了吃的丰富又添了些钱 柴进赠普通配军十贯钱,外加一斗白米 梁中书给蔡京送寿礼十万贯 张横做私渡报价五百文,到了江心提高到三贯 徐宁雁翎甲被报价三万贯 呼延灼进攻梁山初胜,徽宗派官员带十万贯劳军 李逵向李鬼老婆买饭吃,给钱一贯足。
去掉大部分的通缉悬赏、奢侈品购买、贿赂上官等行为,发现一贯钱够请人吃饭,管饱,500文够打一次出租车(张顺的黑船摆渡)。姑且算下来就是一贯钱就是100块钱左右。
这样好像挺合理的对不对?
镇关西包养二奶用钱30万,林冲和杨志的刀价值10万,鲁智深和林冲的人头悬赏50万,看起来好像没啥错?
武松打虎有功,得到赏钱10万元人民币,也算合理。
这里还涉及一个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以水浒世界的说法,一两银子有可能能换三五贯铜钱,基本上也算合理范围内,绝无可能是朱元璋在明朝初年规定的一两换一贯。
可是有些东西,可能被刻意忽略了。
1,梁中书拿着十万贯贿赂老丈人蔡京,姑且是1000万人民币,也算合理。可是武松六合寺出家,朝廷赏钱也是十万贯“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宋江回乡探亲,皇帝给的路费也是十万贯,“上皇闻奏大喜,再赐钱十万贯,作还乡之资”。养老金和路费一次就给1000万,皇帝都是冤大头吗?
2,卢俊义被大名府抓捕,家属要出1000两黄金贿赂保命。1000两黄金就是万两白银,一两银子以5000贯说的话,这就是5000万人民币!实际价值已经超过了生辰纲五倍!晁盖一伙与其去打劫生辰纲,还不如直接绑架卢俊义来的快!(卢俊义,史上最贵人头,价值半个亿!轻松被史文恭拿下!)
3,梁山好汉买东西,动不动就几贯钱朝外拿。宋江随身带的钱超过100贯(重量七八百斤),简直就是大力士,李元霸什么的弱爆了!依照明制“生铜一斤铸小钱百六十”的标准,一贯钱就是七八斤。李逵把店小二打得吐血,吴用拿了十贯钱当医药费赔偿,这七八十斤的钱,让人如何背来背去?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数学和经济学上是糊涂蛋,聊水浒的经济问题,基本都是扯犊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