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朱祁钰是不是要比朱祁镇强?那他为何会被夺走皇位?(明代宗朱祁钰治理朝政有功,却因病丧位,明英宗朱祁镇轻松夺门皇位。)

明代宗朱祁钰治理朝政有功,却因病丧位,明英宗朱祁镇轻松夺门皇位。

感谢邀请,明代宗朱祁钰相比明英宗朱祁镇确实要强很多,他在英宗被俘的时候,临危受命,保卫了京师,使得明朝没有像宋朝一样分成两段历史,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至于他最终却被夺去了帝位,主要是因为他身患重病,不能治理朝政,其次,还有朝中奸佞小人的策划。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比较奇怪的一个皇帝,他是明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也就是说,他两次继承了皇位,中间还被敌军俘虏过一次。

英宗即位时,明朝刚刚经历了“仁宣之治”,可以说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只要新即位的皇帝不是傻子,一般来说,明朝这艘大船会很平稳的运行下去。

新即位的英宗自然不是傻子,但却还是一个孩子,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就继承了皇位,成了明朝这艘大船新的掌舵者。

但这个掌舵人年龄实在太小,确实不适合掌权,因此此时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张氏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女子,早年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她就掌控后宫的大小事件,在她的治理之下,后宫一片平和之势。

明仁宗朱高炽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明宣宗也只做了10年的皇帝就撒手人寰。因此,便由她辅佐年幼的英宗治理朝政。

如果说,她要稍有野心,未尝不能成为吕后或武后那样的人物,但她没有,她一心想着百姓,她重用“三杨”内阁,朝局在她的治理之下,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但好景不长,“三杨”和张氏先后去世,但此时英宗已经成年,要是按照张氏之前的做法,重用贤臣,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代贤君。

刚掌权时,他还是一名热血的青年,颇有一番热情,这时候,还算是励精图治。但因为他宠信陪自己长大的宦官王振,王振便趁机掌握了一些权利,这为之后的事埋下了祸端。

当时北方有北元灭亡后分裂的几个部落,瓦剌正是其中实力比较强劲的一支。因为在明成祖朱棣时期,瓦剌部就像明朝称臣,并且年年朝贡,明朝相应的会给他们一些赏赐。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英宗时期,这时候瓦剌掌权的是太师也先,他经常以朝贡为名,派大量的人骗取明朝的赏赐。

而处理这件事的正是王振,或许他感觉也先抢了自己的钱财,因此就下令减少了对瓦剌的赏赐。

也先正要找借口搞到更多的财物,王振这样做,刚好给他送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因此,他以明朝减少赏赐,不守信用为理由,出兵侵犯明朝边境。

而王振便趁机怂恿英宗御驾亲征,朝中一片反对之声,但英宗执意要亲征,便立年仅2岁的朱见深为太子,命令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从京师附近凑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开始了他的御驾亲征。

但一直久居深宫的朱祁镇哪有打仗经验,果不其然,在土木堡被也先一网打尽,他自己也成了俘虏。

【小结】

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气盛,不听朝中大臣的劝阻,反而听信宦官王振之言,最终惨遭俘虏,可以说在他踏出京城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朱祁钰,原本是郕王,他是朱祁镇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而朱瞻基仅有这两个儿子。在此之前,兄弟二人关系非常好,不然英宗御驾亲征也不会选择让郕王监国。

“土木之变”发生后,朝中一片哗然,吃了败仗是小事,皇帝还做了俘虏,这在明朝之前的历史上是不曾发生过的。

此时,朝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于谦为首,他们坚持固守京师,和瓦剌大军决一死战。另一派则是以许友贞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南迁,认为将京师迁回南京,这样比较稳妥。

但于谦坚持认为不可南迁,并列举了北宋的例子,并且当时孙太后也支持于谦的这种看法。于谦认为,也先一定会用英宗作为威胁,而太子还年幼,因此和孙太后商量,支持郕王继承皇位。

孙太后同意了,于谦等人劝朱祁钰即位,让他以大局为重。因此,朱祁钰同意继承皇位,他尊英宗为太上皇,粉碎了也先企图用英宗威胁明朝的想法。

也先知道后,带领大军一路打到了京城下,派大军围困了京城。历时两个多月的京师保卫战正式打响。于谦担任兵部尚书,亲自在城墙上督战。

尽管土木之战中明朝吃了败仗,但明朝的精锐依然还在,毕竟“仁宣之治”积累的底蕴还在。因此,两个月后,也先败退,重新向明朝俯首称臣。

之后,他们也愿意放回英宗,但此时朱祁钰却不太情愿了,因为英宗回来,自己是否要让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但他却没时间思考了,因为他派出去的使臣,本来是想看英宗在瓦剌是否安好,但使臣却把英宗直接接了回来。

朱祁钰只好出城迎接,并且行了拜见之礼,但随后,就把自己的哥哥锁在了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但抛开这不谈,朱祁钰即位后,处理掉了王振等人的党羽,整治朝纲,朝局一片清明。之后,重用于谦等人,天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扭转了英宗在位期间朝局的混乱形式。

但似乎明朝励精图治的皇帝都不长命,前面的仁宣二宗,都是英年早逝,而现在的朱祁钰,也是当了八年的皇帝,就生了重病,或许是因为太过操劳的缘故,但他这一病,却给英宗创造了一个好的机会。

【小结】

朱祁钰临危受命,继承皇位,尽管对于囚禁朱祁镇的事做到不太好,但就他处理国事,任用贤臣,他就远远超过了朱祁镇。

按理来说,朱祁钰做了八年的皇帝,上上下下早就被他掌握,朱祁镇是不可能这么轻松夺走皇位的,但事实却真的很轻松,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完成了夺门之变。主要原因不仅是朱祁钰病重,不能掌握朝局,还有以下几点。

1.奸佞之人的支持

朱祁钰病重,因为他之前一直重用于谦等正直的大臣,许多靠阿谀奉承上位的人得不到重用,因此心怀不满。

而刚好这时候,朱祁钰病重,他们便想着另立新君,朱见深肯定是不行,年仅还小,不足以争夺皇位。

但他们没有忘记,还有一位活生生的皇帝在南宫关着,如果自己这些人帮助他重新夺得皇位,那自己不就是立了大功,还愁官运不亨通吗。

这些奸佞之人是之前主张南迁的许友贞,大将石亨,以及王振门下的曹吉祥等人,这些人刚好可以里应外合,打一个措手不及。

2.明朝的宗法规定

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及兄终弟及,但当时因为太子朱见深年幼,因此才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这本就不符合祖制。

后来,朱祁钰试图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准备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却遭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孙太后的拒绝。

但他一意孤行,还是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可能他的儿子天生就没这个命,被立第二年,就夭折了。

因此,在他病重之时,因为太子之位的空缺,许多人心中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就是朱见深。

3.朱祁镇为正统

并不是因为朱祁镇的年号为正统,而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朱祁镇一脉才是真正的皇室正统,朱祁钰本就是临危受命做的皇帝,在朱祁镇归来之后,即便不让位给朱祁镇,也不应该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因为这件事朱祁钰做的确实不符合宗法,以及人们心中的想法,尽管朱祁钰在位期间确实做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但真正掌权的又有多少是百姓。

在大臣心中,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宣扬正统,正是儒家思想从小便学到的。因此,尽管他们表面是顺应朱祁钰的,其实内心很多人都不是这样想的。

因此在夺门之变发生的当晚,许友贞等人带着朱祁镇,一路来到皇宫,无人敢阻拦。在东华门,守卫不开门,朱祁镇大喊:“我是太上皇”,他们便把门打开。因为在这些人心中,朱祁镇还是皇室的正统,所以便不敢阻拦。

【结语】

对于做皇帝来说,朱祁钰确实要比朱祁镇要强得多,在他的治理下,扭转了朱祁镇在位时许多积弱的局面,颇有一番中兴的景象,可惜在位时间太短。

而朱祁镇能夺取皇位的原因则是不仅有奸佞小人的支持,加上朱祁钰即位本就不符合明朝的祖制,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更是让他在一些文人心中的形象变差。而朱祁镇则为正统,尽管是太上皇,但也有很多人对他地位认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