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太祖临死前听她母亲的话传位给他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太祖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以保持宋朝江山稳定)
宋太祖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以保持宋朝江山稳定
对于宋太祖传帝位给弟弟赵光义,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宋太祖为了保证赵家江山稳定,把帝位传给能人圣君,并有“金匮之盟”佐证。第二种观点认为宋太祖被弟弟害死,赵光义抢夺帝位,有“斧声烛影”佐证。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宋朝建立的背景】
唐朝末年,藩镇林立,王室衰微,政权旁落。五代时期手中掌握兵权的将领朝为兄弟,暮为君臣。从公元907—959年短短53年之内,共更换了五个朝代,更换了八姓十三君。因为政权更迭,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衰退。宋太祖在多年的战场厮杀中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宋王朝通过陈桥兵变建国,貌似属于政权和平演变,但是由周恭帝禅让而建立的宋王朝,也是在赵匡胤掌握兵权的前提下完成的。
【宋初大事】
北宋建国初期,摆在宋太祖面前的大事有很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赵家政权;完成国家统一,消灭周边敌国势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等等。在这些大事之中,宋太祖最看重的稳定政权。只有存在,才有发展机会。
宋太祖为了防止政权被他人窃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他通过“ 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宿将的兵权。这是从外部采取措施,降低政权被更替危险。从赵家统治者内部考虑,如何保住江山不变色?只有把帝位传给能力强大的能人圣君。
【金匮之盟】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
【原文】:后(宋太祖母杜氏)聪明有智度,尝与上(宋太祖)参决大政。·····疾革(病危),召(赵)普入受遗命。后问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呜咽不能答。·······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余庆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与广义皆我所生,汝后当传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上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谓(赵)普曰:“汝同记吾语,不可违也。”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上藏其书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解析】公元961年,宋太祖的母亲病危。召见宰相赵普入宫接受遗命。太后聪明有大智慧,曾经给宋太祖提建议治国安邦。太后问宋太祖“你的皇帝怎么得来啊?”宋太祖说“全依靠祖宗及母亲您的恩德才有今天的帝位。”太后说“你说的不对,因为后周让7岁的幼儿当皇帝,群臣不支持他,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当皇帝,你哪里会有今天做皇帝?你要记住后周孤儿寡母失去帝位的教训,你死之后把帝位传给弟弟广义。能人圣君执政是天下的福气”。宋太祖哭泣磕头说“一定遵守母亲教诲”让赵普记下母亲的话,藏在金柜子里。命可靠的宫人保护起来。这就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这是宋太祖驾崩后传位给弟弟的一个证据。
还有史书也记载了这件事情。例如《涑水记闻》、《建隆遗事》等。下面是《建隆遗事》记载:
【原文】(宋)太祖孝于太后(母亲杜氏),友爱兄弟,旷古未有。万机之暇,召晋王、秦王(他的弟弟赵广义、赵光美),及皇侄子、公主等,共宴太后阁中。酒酣,上白太后曰:“臣百年后传位于晋王(赵广义),令晋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赵光美)。”后大喜:“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之,吾欲万世之下,闻一妇人生三子。·····吾不知秦王百年后将付何人?”秦王曰:“愿立南阳王德昭。”······太后又谓上曰:“可与吾呼赵普来,令以今日之约作誓书,与汝兄弟传而收之”。
【解析】这个记载更加详细,宋太祖传位给弟弟(宋太宗),宋太宗传位给弟弟秦王赵光美。赵光美再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母亲杜氏高兴的说“天下会赞扬我一个妇人生了三个皇帝啊”。
【反对意见】很多人否定“金匮之盟”。
疑问一,宋太宗为什么在继位时不公布“金匮之盟”?我个人认为,金匮之盟是后来赵普提出来的,时间较晚。原因有,第一,宋太宗的权威不容质疑,没人敢于挑战太宗的帝位,没有必要公开“盟书”。第二,宋太宗有私心,不愿以后传位给弟弟赵光美。他打算传位给儿子。不愿意公开盟书。所以盟书对太宗有利有弊。
疑问二,赵普主动上书宋太宗,公开“盟书”的时间为什么这么晚?我认为“盟书”对宋太宗、赵普是把双刃剑。赵普可以凭借它向宋太宗邀功,博取太宗的欢心求升迁自保。战胜他的政敌卢多逊,夺回自己的宰相大权。另一面,宋太宗想传位给儿子,赵普公开盟书,给皇帝惹麻烦。宋太宗要设法除掉弟弟秦王,除掉侄子赵德昭。历史证明他后来确实设法除掉了盟书上明确的两个接班人。
【太祖、太宗兄弟感情如何】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
【原文】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行)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大轮,激金水河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尝疾病,····上···亲为灼艾,王觉痛,上亦取艾自炙。····间谓近臣曰:“晋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解析】太祖亲自为太宗解决府邸用水问题,弟弟病了。亲自为他针灸治疗,还在自己身上试验疼痛与否。可见太祖是个宽厚仁爱的哥哥。还对身边的大臣夸赞弟弟以后是个好皇帝。
【总结】我认为宋太祖是同意传位给弟弟宋太宗的。如果他不同意,应该早就明确安排太子继位的事情。太祖死时,儿子赵德昭早已成长。太祖为江山社稷作长久计,传位弟弟。但是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宋太宗改变初心,设法除掉赵廷美,赵德昭两个接班人,是他私心太重所致。直到南宋赵构退位,才把帝位传给太祖一脉的后人。北宋南宋,太祖太宗兄弟两脉各有九位皇帝,也许是天意吧。
宋太祖登基与赵匡义的军事实力
首先宋太祖临死前,听她母亲的传位,给他弟弟只是一点说法,没有意义。宋朝皇帝取得是主谋为赵光义和赵普发动得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能为皇帝的。一句话。夺得皇帝是老二匡义的主意和功劳,老大在坐享成其成。
赵光义从小聪明,快颖不群,有天生使人畏服尊严特恃,从赵太祖当皇帝后,就基本上让赵光义却撑握全国兵权,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又使领泰宁军节度使。在一直领军打仗,重权在掌。征讨李重之后又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又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掌管兵马财政一切权力。而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后,手下人才稀少。都归居田野凉太阳去了。
没有人在为宋太祖儿子撑腰支持能成为皇帝。太祖也没有立太子为继承人,加上忽然驾崩,赵光义重权在握,京都全是自己亲信其幕府成员,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都己经陆续进入朝廷要职。替换太祖的大臣,加上他罢黜一批元老宿如赵普,向拱,高怀闿,冯继业和张美一流人物。当然也让弟弟赵延美为开封府府尹,兼中书令为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节度使。也给薛民正,沈伦,卢多逊,曹彬,楚昭辅加官晋爵,连他们儿孙得官位。一切都办理公正完满,滴水不漏使人无法多言论说。还把太祖亲信,也都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他好全面控制太祖旧部人员,根夲无法为太祖的儿子出头说话。
又在稳固帝位后,继续去做统一事业,用自己名望和荣誉。使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氐相继向守宋廷归降。其政治资本更加强大。不是太祖儿子能有一点机会,能够上位的。更因赵匡义比哥哥更谋略和智慧及才能,是当时无人匹敌的,就算太祖在也让他三分,虽宋太祖之死,有烛影斧声干古谜案,但在当时赵匡义声望威名震撼,是无人可敌的。也是唯一继承的接班人,是没有人敢反对的。在当时兄终弟继是符合稳定国家政局,保让事业继续发展良好保证。
960年赵匡胤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节度掌握兵权,周世宗柴荣死后,他七岁儿柴宗训继位。赵匡义和赵普及赴匡胤,精心策划了夺取后周政权陈桥兵变,他们首先散布谣言,说赵匡胤快要夺取皇位啦。周恭帝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也由于他年太小。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赵家兄弟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十分得柴荣信认成禁军统帅和付手。撑握一支最精锐部队。在当时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取代皇帝的,己经成为习惯和传统,发生替代事情,自然平常几乎形成文化,后周柴荣政权也是如得来。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边关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国内所有大臣慌作一团,范质,王溥作主请赵匡胤带兵出征,赵匡胤调兵遣将,从汴京出发到城北二十里陈桥驿,赵匡胤下令扎营休息,土兵累得快要睡着时,赵匡义和赵普就让事按排好一土兵叫道”皇帝小,我们拼死拼活打仗,谁知道我们辛苦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家一跳起,来了精神都到赵匡义赵普那里。叫到”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当皇帝不可“。赵匡义和赵普,赵匡胤听了都很高兴。安定军心,不要混乱。马上并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采取快速行动。没多久全军都行动起来,消息传遍了军营。都到赵匡胤驿馆那里。他却装得象喝了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大家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几个人把早己准备好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加到走赵匡医胤身上,大家跪倒磕了三个头。山呼“万岁“。赵匡胤当然美到心里。就发布到了京城命令,以要保护好周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严办。
赵匡胤政变成功,队伍开回京城,军容整齐,秋毫无犯到了汴京。石守信,王审琦早就办好内应大事拿下了京城。把范质王溥找来,宋太祖还装出为难样子“世宗待我恩义深重,我成这样,你们说怎么办“。范质等为难时,早有将领说”我们没有主人,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皇帝”范质,王薄早吓得失魂丧魄赶快下拜让人按下跪头”万岁“。七岁小孩让位赵匡胤即位做皇帝,国号宋,定都东京。成为宋太祖。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从历史看点当时军队重权将领当皇帝都定例。柴荣如此,赵匡胤如此,赵匡义也必然如此,南朝的宋齐梁陈无一不是如此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也是如此。有时代文化特任。成了习惯和自然,过唐朝后分裂割据。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是如此。不是赵匡义,她母亲的话在起作用,是军事实力和时代习惯自然而成。宋太祖即位,虽然还是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气。宋太祖当然用手中剑,用武力行动解决了这些问题。赵匡义难到不会用剑。解决这些问题吗?他母亲有话无话。都无所谓,实力决定继承皇位,成了不成文规定在那放着。赵匡义不干别人必干。根夲也轮不上太祖的无实力的儿子,这就是那时接班继承法 ,一切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从赵匡义当皇帝后才开始削弱节度使和军权,实行重文弱武。力保证赵家子孙顺利继承。当然使北宋土气低迷,导致靖康之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