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楼兰国:历史上的叛逆小国)

楼兰国:历史上的叛逆小国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大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由于水资源枯竭,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南迁,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遭北魏大将万度归灭国。

楼兰国最著名的行为就是墙头草。史书称其“不两属,无以自安”。

说说墙头草这种行为。

实际上,楼兰国很小。史书记载,楼兰“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这么小的势力,不依附大国,肯定活不下去。总是被人当枪使,是没有办法。

不过,有时,即使没有别国指使,它自己也带头闹事,那就是作死了。他使坏的对象,不仅针对汉朝,也包括匈奴。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当道要冲,不论中原或是匈奴人,出使外国、跨国经商,都从这过。楼兰就总是偷袭人家,发笔小财。当然,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

这种情况,早在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就曾经很形象地解说过。前565年(郑简公元年),公子发(子国)和公孙辄(子耳)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很高兴,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

楼兰的不得安宁,远远甚于郑国。楼兰皇室,不论是原楼兰宗亲嫡传或是支系,全部都有幸荣膺“楼兰王”这一职位。为什么呢?基本上,它作一次死,就会被中国或匈奴打得接近灭国一次,每次都要死一个笨蛋国王,楼兰王少有善终的,换得非常勤。

楼兰笨蛋在汉朝时期,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公元前92年。楼兰王子作为人质,在汉朝犯了罪,被阉了,后来逃回楼兰。原来的楼兰王死了,这个太监版楼兰王即位——简称太监王——新仇旧恨,不肯臣服于汉朝,彻底倒向匈奴。太监王受匈奴指使,多次杀死汉朝使臣和汉朝商人。后来,太监王被骏马监傅介子用计,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太监王赴宴,杀死了太监王,平定了楼兰。

《汉书·卷七十·傅介子传》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驿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李白的《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太监王死后,嫡传——都太监了还传什么呀,就没传了——换了个支系皇亲继续当楼兰王,之后闹得还不算特别凶。尤其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对那种宏大战场来说,楼兰这点实力还不够送死玩的。

楼兰笨蛋后来彻底亡国,有人说是由于生态恶化,也有人说是因为战争,还有人说是疾病肆虐等等。

咱们主要说说战争。说说楼兰笨蛋集中于后期、在凉政权争斗中,乱换队伍乱插队,最终被多个政权活活吃干抹净的事。

凉政权,计有前、后、北、西、南等多个。《晋书》有记载:“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至咽喉”。

楼兰先是归附后秦,趁后秦不注意,又背叛归顺了后凉。后凉被后秦、南、北凉夹攻而灭亡,楼兰又反水倒向南凉,接着又再次归顺了后秦,但是暗中跟南凉勾搭。南凉被西秦所灭,楼兰又倒向北魏,紧接着,由于占了点小便宜,实力稍微壮大,又打算闹独立。

那时候,楼兰已经改名叫鄯善,但是,名改了,性子没改,还是喜欢当两面派,像条疯狗般这咬一口、那撕一下。高昌北凉与北魏不和,趁着躲避北魏攻击的时候,派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征战数月,基本上把楼兰搞成了废墟。

顺便,其中一段时期,楼兰还勾搭了伊吾西凉。不过,后西凉臣服柔然,楼兰又再次叛变。

而北魏这时,也已经不再想养这条不认主人的狗了。于是,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九年九月,派大将万度归对乱成一锅粥的西域来了一次大清扫,顺手把原楼兰、现称鄯善的政权彻底剿灭。其实这时,鄯善也彻底没能力打仗了。因连年战争,举国上下,人口不过数千,军队大概也就百十来人,去了仪仗队就剩几个保安,来一个城管大队,鄯善妥妥地灭国。

楼兰的一生,是卑鄙的一生、不要脸的一生、两面三刀的一生、反复无常的一生、为别人当狗的一生。

自古以来,最被人看不起的,就是楼兰的那种德行。所以,古诗文里,都拿楼兰当反面典型。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是真的打楼兰,它不配。只是拿楼兰当个反面教材的代表,喻示奸佞小人。

说“破楼兰”“斩楼兰”,总比说“打狗”显得更有文化吧。

楼兰古国:大唐边境小国的兴衰之谜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让人们感叹大唐雄风震慑西域的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唐人的豪迈与自信。

楼兰,一个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边境小国,有何本领能让大诗人王昌龄如此看重,并且把攻破楼兰来比喻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楼兰国,是秦汉时期在我国西域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秦朝之前,由于诸侯纷争,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原地带,致使西域的历史很少有人过问,当时的人们甚至都不知道秦国以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由于汉初常年与匈奴作战,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来有大月氏、乌孙、楼兰、大宛等国家,并且根据匈奴人的描述,汉朝人甚至都觉得有些恐怖,原来西域国家的这些人都有着黄发白肤,简直炸裂了汉朝的“三观”。

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也不会有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张骞出使西域,更不会有后来有关西域的一切史料。

当年汉武帝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付匈奴,他通过往返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处得知,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这个大月氏国本也是强国,只不过中了匈奴的诡计,国王被匈奴人残忍杀害。

并且把头颅割下来做成了酒器,大月氏经此劫难,不得不选择西迁,以避免匈奴的打击。汉武帝认为如果能说服大月氏从西线加攻匈奴,自己的压力不但可以变小,而且能趁匈奴两线作战彻底解除60年来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

在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楼兰古国第一次和中国发生了关联。原来楼兰早就变成了匈奴的附属国,国王不但对汉使恶语相向,而且还派兵袭击汉使的队伍,这让汉武帝大为恼火。

果然,天子一发怒,楼兰只有等着血流成河的下场,只不过楼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与大汉相比不过是蚂蚁比之于大象,等汉军一到,国王就开城投降了。

并且把王子送到长安充当人质。然而,此时的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依然很强,可以说,汉朝和匈奴哪一个都是小小的楼兰得罪不起的,楼兰不但向汉朝称臣,还同时跪在匈奴人的脚下。

小国的外交自古就是如此,只能在夹缝中取得一丝生存空间。

之所以如今有很多人崇拜汉宣帝,不止是他是一个来自于“监狱”的没落皇子,深知民间百姓疾苦,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汉王朝又一次带向了鼎峰。

如果说汉武帝彻底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而汉宣帝则是将匈奴隐患彻底消除的关键人物。在他做皇帝时期,陈汤“假传圣旨”胁迫甘延寿出兵剿灭了一直对抗汉王朝的郅支单于,并且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言。

无独有偶,在宣帝的上任昭帝时期,楼兰国就提前感受到了这句话不仅仅是汉王朝的说说而已。由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复苏,楼兰国再一次倒向了匈奴,又干起了劫掠汉使的勾当,这一次汉王朝没有再给他留一丝情面。

于是,昭帝派傅介子手持天子诏书出使楼兰,楼兰国王自恃有匈奴撑腰,对汉使相当傲慢。傅介子没有当面发作。到酒过三巡以后,他悄悄的接近楼兰王,并宣称皇帝有财物赏赐给他,楼兰王信以为真,就和傅介子来到后帐。

可没想到的是,傅介子随即掏出一把匕首,直接捅向了楼兰王的心脏,然后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出来,大声说到:

楼兰的大臣哪里见过此等阵势,纷纷表示愿意投降汉朝。

而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长安,霍光重重的赏赐了他,并且派兵占领了楼兰,把楼兰改名为鄯善,楼兰从此彻底纳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之中。

从西汉一直到西晋,不管是中原战乱也好和平也罢,楼兰国经过上次的教训再也不敢与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让楼兰彻底脱离中原王朝是发生在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的失败,白痴皇帝司马衷就如同一个怀揣巨款的娃娃在闹市中行走一样,谁都会起抢夺之心。

先是有八王之乱彻底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然后五胡乱华让汉人丢掉了北方大好河山,楼兰国也彻底与中原王朝失去了联系。

直到后来北魏派兵攻灭了楼兰,这个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存在了600年之久的古国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有人说是因为楼兰人长期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寻找水资源,原来的都城就荒废了。也有人说楼兰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致使楼兰人口大面积死亡,侥幸生存者也被迫迁徙,后来完全融入到了其他民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