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兵马是清朝2倍为何失败
明朝末年,有4位将领投降了清朝,他们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清兵能够顺利入关,定鼎中原,这4个明朝降将立了大功。尤其是尚可喜,带领大军直捣广州,围困广州城10个月。
全国平定之后,这4个人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孔有德封定南王,镇守广西,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已死,孙子耿精忠继承爵位靖南王,镇守福建。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连成一条线,就是大清国的南大门,名义上是藩王,其实就是为大清国看家护院。
1652年,孔有德在广西与南明将领李定国交战,兵败桂林,自缢而死,族人120口,全部被杀。在两个保姆的保护之下,女儿孔四贞和儿子孔廷训逃出城。
但是后来孔廷训被李定国俘虏,6年后杀害,唯有孔四贞活了下来,在吴三桂的护送下,到了北京。孝庄太后有感于孔有德对大清的忠诚,把孔四贞养育在宫中,收为干女儿,她也成了大清朝唯一的汉人公主。
因为孔有德无后,大清国取消了他藩王的爵位,四藩变“三藩”。
1673年,尚可喜因为已经70多岁了,想告老还乡,回辽东老家养老去,就上奏朝廷,请求“辞职”。朝廷倒是批准了,但是,“平南王”的爵位也一并收回,不允许其子尚之信继承。
这件事,直接刺激了另外两位藩王。
为了试探出朝廷的真实意图,吴三桂和耿精忠联名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主动请求撤销自己藩王的称号,没想到,康熙皇帝连挽留一下都没有,很麻溜的就批准了,并且选派了大臣,准备去云南和福建接收。
其实,康熙早就想撤藩了,用他的话说说:“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早撤”。看来,大清朝对于这几个明朝的降将,还是不放心。
但对于三藩来说,他们原本并没有谋反之心,是大清国想多了。他们作为明朝降将,已经背叛过一次大明,如果再次背叛大清,将无任何立足之地。
事情的发展,超过了吴三桂的预料,康熙皇帝撤藩的决心之坚定,让吴三桂心里拔凉拔凉的。
他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只想平平安安的在云南安度晚年,没想到再次被人逼入墙角,不得已,他杀掉了云南巡抚,真的扯起了造反的大旗,自称“天下都来讨兵马大元帅”。
三藩之乱,由此爆发!
势如破竹,饮马长江,企图与康熙划江而治三藩之乱伊始,其实是吴三桂一个人的独角戏,尚可喜忠于大清,坚持不反,耿精忠在观望局势,也没有立刻造反。
吴三桂毕竟是老将,作战能力还是不俗的。
他首先突入贵州,云贵总督甘文焜自缢身亡,贵州巡抚,提督,云南提督全部投降吴三桂。
占据贵州后,吴三桂兵分两路,西路,以大将王屏藩为帅,进攻四川,东路,吴三桂亲自挂帅,进攻湖南。
面对吴三桂的突然起兵,康熙颇有一种“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感觉。
当时大清国的外部环境并不容乐观,西北部,准葛尔拥兵自重,北部,察哈尔部进攻北京,东北部,朝鲜蠢蠢欲动。
康熙帝顶住压力,做出了四项部署。
第一步,分化瓦解,宣布取消对福建耿精忠,广东尚可喜的撤藩命令,稳住二藩,专心对付吴三桂。
第二步,命令西安将军率军进入四川,企图将吴三桂阻挡在四川境内。
第三步,命令顺承郡王勒尔锦和都统巴尔布、都统珠满,分别驻守荆州、常德和岳州三处,把吴三桂封锁在湖广以南。
第四部,命令广西将军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从广西侧面进攻吴三桂的大本营云南。
康熙的防守,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吴三桂的影响力,在他的强势进攻之下,南方已经有很多人投靠于他,举起反清的大旗,比如四川提督王福臣,广西将军孙延龄。
这个孙延龄,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他的老婆就是当年逃出去的那个女孩,孔四贞,一个非常泼辣的女子。
当年孔四贞在清朝后宫生活的时候,顺治帝正好经历感情的空窗期,一眼就看中了英姿飒爽的孔四贞,非要纳她为妃。
孝庄征求孔四贞的意见,孔四贞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已经把我许配给我父亲的偏将孙延龄,所以,我不能入宫为妃”。
孙延龄这个人就是个熊包,结婚后不断的让老婆出面,给他谋取官职,因为在京城内生活太压抑,他想到广西任职,在老婆孔四贞的帮助下,他被任命为广西将军,带着一家人搬到了广西生活。
他眼看着吴三桂势力壮大,就也扯出了反清的旗号,后来在孔四贞的威胁之下,才又回归清廷。面对孙延龄的反复无常,吴三桂直接派人到广西干掉了他。
孔四贞被吴三桂软禁在了云南,8年后回到北京,一直在西直门附近生活,直到去世。
福建的耿精忠,看到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占领整个南方,直抵长江南岸,才正式扯起反清的大旗。广东的尚可喜原本坚持忠于大清,但是后来被儿子尚之信囚禁,悲愤之下病死。尚之信也加入了反清的行列。
就在大家都以为吴三桂一定会跨过长江,直抵京师的时候,吴三桂做出了一个迷之操作,他止步江南,固守湖南,企图与康熙谈判,划江而治。
吴三桂为什么突然就怂了呢?
按照他的说法,过了长江就是平原地带,满清的八旗铁骑太厉害,他不是对手,不如趁着手里有点本钱,和清廷讨价还价,划江而治,最不济,也得继续当一方诸侯。
其实,这也正是吴三桂心态的表现。
吴三桂这个时候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早就过了雄心壮志的年纪了,如果他再年轻20岁,那他一定会过江。但是现在,他只想在云南当个土皇帝,扯起反清大旗,也只是想给朝廷施加点压力而已。
面对吴三桂的和谈请求,清廷内部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把南方给他算了,反正那里也不是满清的主要地盘。
但是,康熙皇帝霸气的回答:“不接受”。并且,他杀掉了在京当人质的吴三桂长子吴应熊、长孙吴世霖,以示决心。
康熙为什么敢如此有恃无恐?
一方面,清朝最精锐的十万八旗兵马还没有出动,康熙还是很大本钱的,另一方面,康熙也看到,虽然很多人响应吴三桂,但是这些人都是蛇鼠两端,反清决心并不坚定,而且内部非常不团结。
康熙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果断放弃了与吴三桂正面作战,重点打击西路和东路,剪掉吴三桂的两翼。
果然,机会很快就来了。
内讧不断,不得民心,最终以悲剧收场吴三桂的反清联盟,声势非常浩大,但是却是外强中干,内部非常不团结。
首先是三个藩王内部,主要是吴三桂一个人干活,耿精忠只是在后面扯着嗓子吆喝,尚之信就是来搞笑的,出来打两拳就投降了。
其次是反清联盟内部,各个反清势力其实都是各怀鬼胎,有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有的是想搞一把投机,万一吴三桂成功了,就是开国功臣。
再次是明朝旧臣对吴三桂的人品不信任。叛明,降清,杀旧主,再叛新主,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再次降清,因此,没有人死心塌地的跟他。
很快,反清联盟中,最大的一个内讧出现了。
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南方还有一个最大的反清势力,那就是郑成功家族。此时,郑成功已死,他的儿子郑经当家。
耿精忠起兵的时候,约郑经一起出来“干大事”,并承诺给郑经5艘战舰,但是,当郑经带着人马过来的时候,耿精忠已经占领了整个福建,他觉得郑经没啥用处了,就反悔了,拒绝提供战舰。
郑经就攻打了泉州和漳州,并一路向南,占领了惠州,潮州,耿之信原本不想反清,为了避免再次遭受郑经的进攻,只好加入反清联盟,大家是一家人了,你总不能再打我了吧。
耿精忠为了对付郑经,不得不从前线撤兵,回师泉州与郑经抢地盘。
随着耿精忠的撤兵,清军东线压力大减,康熙派出几路大军,一鼓作气的向南推进,耿精忠腹背受敌,被迫投降清军。
在清军和耿精忠的联合反扑下,郑经被迫退回厦门。没有了郑经的侵扰,尚之信也投降了,再次回到清廷的阵营。
耿继忠请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猪队友”,更是一座“瘟神”呀,请神容易送神难!
三藩之乱,再次变成吴三桂一个人的战斗。
在西线,四川的王福臣投降了,广西的孙延龄投降了,那些墙头草们,再一次倒向清廷的怀抱,只剩下吴三桂一个人坚守湖南。
1678年3月,为了鼓舞士气,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大肆封赏部众。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战事的颓废,8月,吴三桂在衡阳病逝,终年67岁,当了5个月的皇帝。
吴三桂死后,帝位传给了他的孙子吴世璠。不过,他只是一个15岁的小毛孩,毫无任何领导力。清军加大了攻势,很快就荡平了吴三桂的残余势力。
1681年,清军进入云南,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正式结束。
三藩之乱,对于康熙来说,是一次大考,很显然,康熙获得了满分。
天时、地利、人和,吴三桂一条也不占三藩之乱,是清朝初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清运动,吴三桂一度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时间长达8年之久,但是,最终却以惨败收场。
究其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吴三桂一条也没占住。
首先说“天时”
吴三桂要想反清,最好的时机就是多尔衮死后,那个时候,顺治还小,南明政权还在,民间反清思想正浓,吴三桂如果及时反正,打出拥护南明的旗号,一定会一呼百应,打回北京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那个时候,吴三桂不想反清,他一门心思的在替大清清剿南明残余势力。
等到康熙十二年,康熙已经除掉了鳌拜,亲政了6年,民间反清思想也被镇压了下去,失去了最好的群众基础,也失去了最佳的时机。
其次说“地利”
自古以来,从南往北打,都是非常困难的,成功的例子非常少。
吴三桂虽然占据了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但是,却并没有占领浙江,安徽,这里一直都是大清的钱袋子。有了钱袋子,大清就有足够的本钱和吴三桂作战。
另外,占据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并没有坚持多长时间,折腾了2年就投降了,因此,吴三桂只是开局比较猛,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
吴三桂占据的地方,对于大清来说,都是偏远地带,于肌肤无伤。
再次说“人和”
这是吴三桂的硬伤。
首先吴三桂本人,因为亲手杀了南明永历皇帝,成为最大的污点。因此,他在扯起反清大旗的时候,就有点尴尬。
说你是反清复明吧,你把大明朝给得罪干净了,背叛了崇祯,杀害了永历,你还让大明旧臣如何信任你。
那你只能是以下犯上,臣子作乱,再次背叛了新主,刚刚经历满清残酷镇压的大明旧民,已经是心有余悸,无人敢公开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吴三桂后来自己称帝,因为他实在是没有人可以拥立了,只能自己上了。
再次是他的一帮盟友们,没有一个靠谱的,反清的决心一点都不坚定,只是被动的随大流参与了进去,一旦有风吹草动,立马就转换了门庭。
耿精忠和尚之信虽然早早的就投降了,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结果,最后都被清廷给处死了。
因为,康熙的目标,就是要消灭三藩,无论你是否有反清的想法,你都得死。
三藩之乱,可以说从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也是所有降将的悲哀,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获得新主人百分之百的信任。
不知道吴三桂在临死前有没有想过,当初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否值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