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将近20年,成绩有目共睹,那么大家都来分析下哪个城市会成为下一个直辖市?

肯定是长沙!毛主席说的!长沙:3000年从未牛逼过? 让我来告诉你,一个被低估的长沙是怎么样的

直辖市是许多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此名称主要由中国、朝鲜、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采用,字面上的意义即“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辖、建制的都市”。升格为直辖市往往需要较多的居住人口,且通常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

长沙?不就是湖南卫视

长沙?不就是臭豆腐

长沙?不就是伟人在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长沙?不就是房价很低

  长沙?不就是城市很小

  长沙?不就是饭菜很辣

  ……

  长沙应该不如武汉吧?

  长沙好像盖过合肥吧?

  长沙好还是郑州牛呢?

  ……

  其实,真实的长沙应该是这样子的。

  1。过去

  活在当下,先关照过去。

  长沙,这座幅员1.1819万平方公里,在华夏文明的版图上存在了3000多年的城市,它的过去难言显赫。

  早在春秋时期,“楚人”南征,赶走了本地土著“越人”,长沙由此被拉进伟大的中华文明序列。

  此时,中华中心在中原甚至更北方,黄河流域执中华政治经济文化牛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长沙,楚之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当时偏远的楚国体系内,长沙也只是国家大后方,是供粮地。合肥、郑州這些城市的“江湖地位”均在长沙之上。

  说实话,湖南全境的落后一直到了汉唐,那时候标签是“蛮荒”,承担的是犯人流放地的职能。即使同处长江流域,与江西和湖北也不在一个量级。

  “屈贾之乡”?说起来也是让人呵呵哒,屈原、贾谊、杜甫那些闪光的名字背后,长沙不过是困厄之时流放地,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事故,他们身虽在心已远,满腹思念的还是自己的故国。

  直至宋前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湖南终因“天下粮仓”有了一席之地。此时,被认为是湖湘文脉重要人物的朱熹、张轼,一个江西人,一个四川人,在岳麓书院影响中国。

  湖南“天下粮仓”的战略地位此后愈发重要,延续至今。

  长沙和湖南的地位真正飞升,始自近现代。清朝的中兴能臣曾国藩、左宗棠,真正让“湘人”的能量为世所共识。也是从这里开始,长沙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血性之城”,被战争不断的摧残,不断的重生。

  更为人熟知的,是在长沙岳麓山上,青年伟人的孜孜求学和革命理想起航;是在橘子洲头,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千古名篇,是血性坚守让日本人几度受挫······

  当然,此时的长沙,虽然远不如西安、南京那么“中心”,但是特色明显。大人物在长沙书写的故事,远远高于中国很多城市。

2。现在

  其后的中部地区,无海无船、山高路远,是典型的“十三不靠”区域。

  彼时长沙的工业基因,并没有在近现代化中得到优先培育。方方面面,与九省通衢的中部老大武汉难以抗衡。

  这种局面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式发展,首先是东部沿海城市崛起,是深圳奇迹;然后是超级城市群规划,以北京、上海、广深为中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尽享利好,率先崛起。

  到了2005年前后,国家战略终于关照到了“中部崛起”,作为中国版图的脊梁位置,中部六省从“坍塌”走向“崛起”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后发优势。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四大超级城市群之一,随即,在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大河西先导区,已获批成为第十二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作为中部唯一国家级战略新区,长沙真正拥有了力压中部同侪的“发展增速器” 。从某种意义上,“湘江新区”之于中部的战略意义,一如当年的浦东新区之于长三角。

  此时的长沙,迎来了弯道赶超同侪的“时代风口”。

  从2005年-2015年全国重点城市GDP统计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长沙等中部城市GDP增长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1520亿元增加到8510.13亿元,增长了460%。

  这样的GDP增速,领跑全国。

  在2015年的统计表上,长沙GDP已经位于全国第14位,领先郑州、合肥、南昌、太原。增长速度甚至甩开武汉1.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指标上,长沙已经连续5年位于全国前8名。

  据搜狐财经数据,2016年上半年长沙人均GDP为57590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南京。中部六省中最接近长沙的是武汉,上半年人均GDP为50396元。

  说的通俗一点,从这两个数值就可以看出来,长沙市每年的整体收入涨幅和长沙人的收入数值,那都是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的!

  现在长沙在中国交通网络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是在中国的心上。

  先看航空

  黄花机场是中部年客流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作为国内第五个、中部第一个跻身“国际三星机场”名录的机场,长沙机场在客运量上已连续5年领跑中部。

  此外,长沙黄花机场第二跑道工程预计2017年春节前投入运营。由此,黄花机场将迈入“双跑道”时代,可满足3300万人次年客流量需求。

  再看更被大家看重的高铁。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从整体来看,长沙毋庸置疑是湖南“高铁霸主”、中国高铁枢纽,从长沙坐高铁目前可直达国内19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

  长沙,更是改变了在普铁时代因为株洲分流而“弱势”,一直被武汉压一头局面。倾全省之力来打造,沪昆改走长沙与武广形成十字交叉,直接提升了其江湖地位。

  通过“八纵八横”路网,长沙之北可直达北京,之东可直达上海,之南可直达广深,之西可达昆明,实现了与武汉的同等地位,而且通过厦渝线,还能直达厦门与成渝,整体的通达性已经超过武汉。

  长沙产业类型丰富,实体根基深厚。

  一提到长沙,人们就想到湖南广电,似乎长沙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娱乐业,或者就是想到三一、中联所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事实上,过去十年,由于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长沙的很多企业满足了这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需要。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但是在2015年,长沙的新材料产值达到2621亿元,取代工程机械成为长沙第一大产业。

  据长沙统计局统计,到2015年,长沙工业总产值便达到10565亿元,迈入“万亿俱乐部”,增长10.6%,拥有新材料、食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四大千亿产业集群: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9.2%,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既有强势产业也多产业齐头并进,长沙的产业发展是“多强多能”。

  长沙“十三五”产业规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基地,主要创新指标要达到创新型城市中等水平,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GDP要达到35%。

  承载产业发展的区域,长沙早已不止是高新区和星沙经济开发区。在长沙的东南西北,长沙县、金霞、望城、暮云、浏阳、宁乡,都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发展矩阵。

  对于未来,长沙工业总体上已有完善的顶层设计。积极响应、贯彻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出台“智能制造、互联网+、小微两创”等30多个政策和实施细则,明确了构筑一个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现代工业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人才流向,从逆流到顺流

  人才流向上,长沙也实现了顺流,对人才的吸附力明显加强,整体的职位竞争情况也是迅猛提升,人才竞争力在中部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智联招聘发布的32城《2016年春季求职期竞争指数城市分布》中,长沙竞争指数排名第12位,不仅超过武汉,同时也超过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曾经,历史上的长沙人走江西,入川渝。改革开放后长沙人南下广东,北上京沪,深圳成了第二故乡。精英们在别人的土地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如今,长沙的人才以及高等人才外流的状况已经大大改善。

  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空间、越来越好的消费氛围、较低生活成本,让长沙城市更有魅力。也让这些人才越来越愿意在此工作和生活。

  而这些高等人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上限。

  长沙在中部省会处于相对优势的教育资源,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位于湘江新区、岳麓山下的大学城,云集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众多知名重点高校,以及很多大中专院校集结;国防科大、农大、林科大、理工大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科研院校在长沙璀璨分布。

  随着长沙工业总产值超速发展,竞争指数居高不下,长沙受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事实上,长沙已经连续多年都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千万人口城市正在形成。逃离北上广,回归本土已经是新一代长沙人的就业选择。

  人才聚集长沙,不仅因为产业,也因为这座城市给人的幸福感。

  湘江穿越长沙城,加上岳麓山和橘子洲,少有的“山水洲城”城市资源齐聚,长沙形成了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美好格局。

  地铁和城际轻轨规划,四通八达,出行便利。

  长沙是国家交通枢纽,公共交通也发展较快。长沙现已开通磁悬浮,从高铁南站到黄花机场仅需20分钟;地铁1号线、2号线已通车运营,形成通达南北,横贯东西的黄金十字;规划轨道交通5条,BRT建设也在有力推进;长株潭城际轻轨预计年底通车,极大程度缩短了三地之间的通勤距离。

  长沙城市向外裂变,也带来了商圈变革。长沙的商圈虽然仍以五一商圈为龙头,但是在东南西北,尤其是湘江新区,有了城市客厅梅溪湖国际新城和长沙第二个CBD滨江新城,商圈不断崛起,为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扩容形成有力支撑,也为老百姓的幸福感驻足。

  当然,还有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房价。

  众所周知,长沙在过去一直是全国省会城市里房价 “永恒的洼地”。而然,随着以上提到的各种因素逐步得到认可和体现,并借助着这一波席卷全国的房价上涨,长沙房价水平也得到了稳步上涨,但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涨幅依然显得“相对平缓”,我们来看看2016全国各大城市房价图,大家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一目了然,长沙7337元/㎡的均价 “远远落后”于中部的几个省会城市。反观武汉、郑州、房价早已破万,南昌也远高于长沙。合肥更是一度冲上13484元/㎡的位置,在中部城市中房价最高。

  这样的房价,一方面为更多人才选择长沙留下了“机会大门”,能让人最直观的感受到幸福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长沙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安全边际还很高,尤其是在长沙人均GDP常年处于中部领先地位的前提下。

3。未来

  长沙会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吗?

  在我们长沙人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以国家级湘江新区发展为抓手,2020年长沙千万级人口规划蓝图下,长沙的城市价值和人居的幸福感,将得到更好的兑现。

  那么,要力压中部同侪,长沙这座城市的爆发点在哪里?

  郑州的郑东新区,合肥的滨湖新区,南昌的红谷滩、武汉的东湖新区等区域,都是中部崛起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竞争力量。

  我们觉得,在湘江新区整体框架下,突出新兴城市板块引领作用,和做好“产城融合”这篇文章,是破局所在。

  在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滨江新城、洋湖垸、大王山等新兴片区迅速崛起,成为支撑湘江新区纵深推进的骨架力量。其肩负着打造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重任,正在努力打造国家“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这既关系到全市乃至湖南能否在区域竞争中的争先进位,也关系到湘江新区自身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

  然而,国务院的发文已经非常明确,梅溪湖国际新城是湘江新区一主三翼的那“一主”,其地位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湘江新区城市新兴板块之于长沙城市价值兑现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快速崛起。

  不仅是湖南人,全国人关注长沙,都在看梅溪湖。

  可以想见,在长沙的未来征程中,梅溪湖国际新城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五年来,梅溪湖国际新城已引入重点产业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约270亿元,已完成产业项目投资约70亿元。已由当初的荒凉之地向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和居家理想家园嬗变,成为长沙城市新中心建设主战场,并展示出独有的魅力。

  未来几年内,梅溪湖将全力推进梅溪湖-雷锋湖城市中轴线建设,以打造长沙城市新中心为目标,构建包括地铁、隧道、城际铁路等在内的立体化交通系统,全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批引领性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增添片区发展动力。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产业发展上,梅溪湖国际新城具备绝佳地理位置,具备成为湖湘产城融合示范样本的条件。毗邻同处河西的国家高新区以及岳麓山大学城,这三者之间形成区域融合产业联动,打造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和那些强一二线城市掰掰手腕。

  “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产业新发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主动将经济发展“新常态”变成产业发展新机遇,将产业发展放到了城市化的重要位置。围绕“两型、绿色、低碳”方向,重点谋划医疗健康、文化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具有复合型产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

  以梅溪湖为代表的新城市IP的产生,将引领整个长沙发展新高度,或许,我们可以视之为湖湘城市模式的中国样本。

中西部省会城市不太可能直辖的原因分析及展望

第一,破坏省份版图。大多数中西部的省会城市,都位于该省中心位置,你直辖了,原来的省变成了什么样子?交通、管理等等都极为不方便,参考河北省。

第二,一家独大没有继承者。大多数中西部省会城市,GDP达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你直辖了其他地级市怎么办?几乎全部学校、医疗、机构、交通等等都在省会城市,你吃饱了还提着大包小包就想跑路,其他地级市什么都没有,他们怎么办?谁来当新的省会?谁有资格当新的省会?

第三,实力不够。中西部省会城市强,那是在省内、在中西部当中。由于省会城市一家独大,名气很大,就感觉中西部的省会城市要超过沿海城市了,实际上呢?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生活质量。

第四,没有重大机遇和国家战略。重庆为什么直辖?四川人多地广管理难度大,带动西部开发需要,经济实力强劲(第一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权限),建国至今经济总量未下前十的仅有的五个城市之一,种种原因导致经济长期停滞,前两次直辖经验,关键是三峡工程战略机遇。中西部省会城市哪一个符合重庆的条件?武汉勉强符合一部分。中西部省会城市没有理由直辖,西安、成都、武汉绝对不可能!立贴为证!一百年以后也不可能!

第五,中西部省会城市只是靠吮吸省份的几乎全部资源,发展比较亮眼,除了武汉在近代有一定的基础之外,其余城市几乎全部依靠省份,说白了就是吸其他地级市的血。中西部现在都是在打省会牌,以免省份的资源被北上深沿海发达城市吸过去,让省会城市吸过去还好保留在省内。省会优先战略中西部还将长期贯彻执行,一家独大会越来越明显,但是省会城市不应该再去讨论直辖,你吃饱了就想跑路极不道德也不现实,各种现实问题摆在那里的。

第六,到底谁才能成为下一个直辖市?短期内肯定是不会再设的,这个需要全国人大多数通过,如果硬是想设立,必定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不是省会,不会跟省会闹矛盾,自身经济实力强劲,有一定的教育、交通、政治资源,甚至部分还超过省会。

我们罗列一下有哪些,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共五个。大连、青岛和宁波类似,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沿海城市、综合实力和省会相当,宁波略低于省会,只能说没有明显短板、但是也没有亮眼的地方,要直辖他们都应该直辖,实际可能较小。厦门其他都不错,就是体量太小了,无论是人口、面积、经济总量,和中国第一县~~昆山相比,甚至还不如昆山,厦门甚至不如比自己低两三个级别的县市。如今四大直辖市哪个不是接近两万亿,整个福建省才三万亿左右,厦门直辖可能极小

最后就是深圳,也是最有可能直辖的城市,经济实力全国第三,高速蓬勃发展,直辖的话可以合并部分惠州和东莞的地区,建设大深圳。深圳在南部,直辖后也不会破坏广东省的版图,而且广东人多地广,各种复杂问题最艰苦、最难管理,广东人应该懂,深圳直辖极有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