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葬礼要回赠毛巾(丧葬回礼毛巾怎么说呢)
明清时期,葬礼上,主家孝子都披麻戴孝!而宾客却不能披麻戴孝,所以主家就用白布条子赠与宾客,叫“散孝”。这种习俗在燕赵大地传承至今。
礼物的交换伴随着三种义务,即随礼的义务、收礼的义务以及回礼的义务。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呢?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孝帕'一俗,来知德《来瞿唐先生日录》中有记载:
今俗有剪麻布散吊客,名为孝帛。殊不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缕,各有精粗;今不论精粗,而乱加人之首邪。'主家要分发给白布条给亲友,谓之'散孝'。但是,从上面孝帕一俗的描述中,只可看到主家分发白布条给亲友,却未见用毛巾代替白布条进行回赠之举。不过家乡农村葬礼上的却有毛巾一说,对于前来帮忙的人除了供应茶水、饭食之外,在劳动时因为搬运、劳作而留下汗水,丧家都会贴心准备毛巾以便擦拭,并无特殊意义。
我的家乡,燕赵大地,一直延续给宾朋散发白布条的习俗。白布的宽窄长短要根据亲戚的远近程度决定,这些早已形成了当地的一种丧葬文化,一个当地百姓从白布条上就能大致分辨出孝子的辈分和亲戚的远近来。
至于毛巾是为前来帮忙出力的帮厨人,还有在地里打墓坑道的人准备的。一来方便他们劳作时擦汗,二来也是对这些人付出的尊重。
八十年代左右的农村,丧礼上,丧家要请很多人来吃饭,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来了要送"孝帐",就是挂在灵堂前面的被面子、布料之类。上面写着:xxx千古字样,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现在没有人稀罕这些孝帐子了,为了图省事,不送孝帐直接就给钱了,我们那里称这种行为叫:众人帮一人。希望以此减轻丧家办事的负担。
由于农村很少有人织那种白粗布,就改成购买白细布。再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一块白细布己经基本上没用了。葬礼一过,有人就随便一丢。完全是浪费。渐渐就有人开始用白毛巾代替白布。而且送葬人也不用顶在头上,可以扎在胳膊上。既显庄重又不尴尬。而且毛巾还可以用来擦汗。带回家也可以作其它之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