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连普通人都知道能够绕开,为什么法国还想不到呢?(德国闪击战术:最基本的战术也是最有效的)

德国闪击战术:最基本的战术也是最有效的

用少部分兵力正面拖住敌人,然后用大部队绕到敌人侧后进行打击,这是战争中1+1的操作,是最、最、最基本的战术。当然也是战争中最常见,最有效的办法。

永远不要正面进攻一个可以迂回的阵地。这是陆军教科书排在最前页的金科玉律。

德国人要绕过马奇诺防线,法国人不用想,也想到了。他当年对这事儿有防备。

不过法国和德国的账想算清,咱们得追溯到二战爆发的一百多年前。

二战的一百多年前,德国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就说了:法国最大的破绽、命门就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也就是法国北部到比利时这片区域。这个意思还是德国要绕过法国的正面,从侧面进攻法国。只不过这次克劳塞维茨把具体走哪条路说的更准确了。所以,从那以后,德国打法国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一战开始之前,法国在边境,德国的正面部署了重兵,想跟德国来个对攻。结果德军就是按照克劳塞维茨的思路,以及施里芬计划,正面牵制法军,主力部队进攻比利时,绕到了法国侧翼,从右路直接打到了巴黎城外。而法德边境的法军主力在跟牵制他们的德军佯攻部队的作战中,并没有占到便宜,被困在了正面。所以在一战的时候,法国的首都其实就已经面临着陷落的危险。

但由于德军主帅小毛奇一再削弱右翼这支绕道攻入法国境内的德军主力兵力,再加上法国动员迅速,以及英军的帮助,最终在马恩河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保住了巴黎。从而避免了战败。

一战法国就险些被德国绕道进攻得手,但这招他们提前有防备。首先比利时是中立国,德国是签了条约认可的,所以法国人认为德国人会守约,不会进攻比利时。法国人以为德国人不会毁约,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如果他毁约问题也不大,因为当时比利时是英国的保护国,如果德国进攻比利时,英国必然参战,这样法国虽然侧翼有危险,但在战略上,多了英国这样一个强大盟友,还是划算。

当时法国人以为德国人不会这么傻,宁可得罪英国,也要进攻比利时。事实是德国人偏偏就有这么傻,真的进攻比利时了,还险些灭了法国。

德国人准备在边境正面牵制,然后绕道侧翼进攻法国本土,这是公开的秘密。法国人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在法德边境正面修建了马奇诺防线,用来抵抗正面的进攻。然后英法联军就部署在比利时、荷兰的后面,准备德国绕道这里的时候,顶上去。

所以,法国不但是想到了,而且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只不过针对于法军的部署,德军也对自己的策略做了微调,大思路没变,但是把原来的一支佯攻部队改成了两支佯攻部队。老规矩,一支部队部署在德法边境,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另一支还是部署在比利时、荷兰方向,勾引英法联军。表面上都是按照法军的预测来的。但德国又组建了一支真正的主力部队,里面集中了他的最强悍坦克部队,从两支佯攻部队的中间插入了法国境内,打到了法军的后方,一举击溃英法联军,法国投降。

跟德军两支佯攻部队正面对峙的就是英法的两支主力部队,德军主力从自己的两支佯攻部队中间打过去,也就是从英法联军的两支主力部队的中间穿了过去。

一战,德国就是正面牵制,侧翼绕路打的法国。二战,法国也做了防备,正面和侧面都有部队防守。但一战德军是一路正面佯攻+一路主力绕道,二战的德军是两路佯攻+一路主力绕道。

而这支绕路的德军主力并没有绕太远,没有进入比利时境内,是在法比边境,法国这一边的山区穿过去,打进了法国内地。

所以说,法国确实是知道德国人会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侧翼进攻他,但德军具体从哪条路进来,分兵几路,这依旧是难以预测。

说到这可能有读者会认为:兵分三路,两路佯攻,一路绕道侧翼,似乎也平常,法国人如果再聪明一点点,也能想到。

这就是闪电战的精髓问题了。

二战德国进攻法国动用了300万部队。如果说这300万部队一直摆在法德边境,法国人肯定不会吃这个亏。因为账很好算:马奇诺正面你摆100万部队足够了,绕道比利时荷兰,有100万也够了,剩下那100万你想干嘛?

如果法军统帅知道德国这集结了300万的大军,用脚后跟也能想出来,德国人要分三路过来,而且德军不可能绕太远,最远就是绕到比利时、荷兰,最近在马奇诺,那第三支德军部队肯定会从这两支部队中间过来。这样的话,法国人就能提前防备了。

法国人之所以吃了这么大的亏,那是因为法德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在西线的兵力不是300万,而是30万。

用马奇诺防线和英法联军镇守比利时,对付30万德军已经是足够谨慎,万无一失。按照法军将领的思路,这30万德军在一路进攻都是远远不够,更别提是分兵两路甚至三路了。

当时德军的主力在东线,在波兰,部署在苏联边境。这时候德国打苏联肯定是更便捷。但是,由于德国的铁路、公路极其的发达,他在几天之内就把部署在波兰的100多万德军,和国内的几十万部队运到了法国边境。

西线的德军几乎是一夜之间由30万变成了300万。

打法国,德国是把将近300万的部队瞬间从国家的东边挪到西边,打苏联,德国再把500万的部队瞬间从西边挪到东边,这叫闪击战。所以,当法国发现边境上已经有300万德军的时候,苏联人发现边境上有550万德军的时候,再想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

德国人擅长制定计划,计划提前制定好,300万部队下车直接就开打。左翼进攻马奇诺防线,右翼进攻比利时,吸引英法军队主力。中路装甲集群从色当山区过去,打到英法联军主力的背后......英法部队一下子就懵了。

法国战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国这200多万,将近300万的大军调动的太快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法军是有防备,防备的方向、思路也没问题。问题是德军来的太快,不给他应变、调整的时间。克劳塞维茨就明说了要用右勾拳击倒法国,一战德国也是一记右勾拳差点击倒法国,所以二战之前法国一直在防备德国这记右勾拳,但德国这记右勾拳加了花样,多晃了法国一下,就是比利时、荷兰方向的那支牵制部队,然后像闪电一样,从色当砸了下来,KO。

我们文学发达,大家受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武侠小说的影响,幻想的战争都是火烧连营、草船借箭、夜袭敌营,九阴白骨爪、乾坤大挪移......这些华丽的操作。实际上真实的战争从表面上看要朴素的多,不是左勾拳就是右勾拳,战争的华丽其实都在细节里,都是左勾拳,比的就是看谁的时机把握的更好,谁打的更快,更有力。

咱们国家这些名气震天的武功高手、大师,上国际重量级拳击比赛,是不是等于自杀?

战争和拳击一样,就是比谁劲大,比谁速度快。你这一击足够强,足够快,他想扛也扛不住。德军打法国就是这道理。

法国不是没想到德军会绕过马奇诺防线,而是没想到德国能这么快的把300万部队运上来。当德军力量暴增10倍以后,法军也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打仗靠的不是小说里的奇谋密计,打仗比的就是生产力、动员力、组织力。有足够的炮弹就是生产力。有足够的士兵就是动员力。把炮弹和士兵及时运到位置就是组织力。像德国这样把几百万的大军来回倒腾,实际上需要的是极其恐怖的组织能力。几百万的部队,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的运过来,几乎是同时到达阵地,这种能力其实是当时世界各国都不具备的。击败法国的不是坦克,而是德军的组织能力。

萨尔浒之战,明军被八旗军几乎是歼灭。明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几支部队是分先后到达战场的,然后被八旗军分别干掉。不能同时到达战场,是明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他的几支部队能够在交战之前集结,八旗军也就打不过他们了。而不能同时到达战场,就是组织能力不行。

像我们国家组织阅兵,这是有实战价值的。阅兵的分秒不差,考验的就是军队的组织能力。

马奇诺防线的设计及意义: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绕道进攻比利时是法国的谋略

马奇诺防线在hunspach 这一段的工事。很坚固!很难啃的。马奇诺防线开始设计是包含比利时边境那段的,可以说这名设计者还是考虑非常周全的。后来比利时强烈反对,政客们觉得防德国就成,考虑和比利时的两国关系,就只建了后来的那一段,给希特勒留下可乘之机。

以当时的条件,能修出这样的工事。很多地区都画好了区域,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很方便就能通知到炮兵等。每一个连级都有多块专门的黑板和地图(不少于10块)。但也寻思这样都被德国佬揍的半身不遂?法国也太菜了。这个修这防线就是为了让德国人多花3-4周,好让德国人绕道。让法国有时间集结兵力。或许你会说这是法国人的嘴犟,不肯认输。不承认没有用。但日过你们一路到敦刻尔克的时候,才突然理会到,这防线的用处,北部法国一马平川,最多只有30-50米高的土坵,只有修防线才能迟滞德国的进攻。法国的想法没有输,输在了科技的进步上。一战的坦克速度只有5公里每小时,而二战的坦克每小时很轻松的30公里。还有卡车的大量装备。部队行军远超出修防线人的想象。就像公元2000年你,能想象5G的网速有多快吗?所以,法国输在了科技的运用上,而不是战略的布防上。

马奇诺防线发挥了作用的——让德国不得不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方向发动攻击 ,而只要打了这几个国家,英国就必然会被拉下水参战,随之美国肯定也会卷入进来,法国就坐等最后的胜利就是了。

最讽刺的是,德国这场闪击战让后人记住了曼施坦因和德国的装甲集群,却忘了装甲集群和机械化作战先驱其实是法国人提出的,没错就是戴高乐和勒克莱尔这两个法国陆军中的变态人物,而直到39年二战爆发,法国陆军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没错,比德国还高,所以法国人真的是被保守的甘末林坑了。它像一道横在马路上的铁蒺藜路障,目的不是抵御你的冲撞扎伤你,而就为逼你绕道,一绕道必经过英国好基友比利时境内,因此,造成一打法国必同时攻打英法两国的局面,法国的霞飞还是有头脑的。

法式思维与中式思维很有些一致的地方,就是自欺欺人成分很多,越是优势,心态越是自大,结果越是失败。相信以往的经验,理性思维能力很差。迷信一招鲜吃遍天。

马奇诺防线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让德国不得不从法国东北部的比利时方向进攻,然后将英国拖下水;否则,假如没有马奇诺防线,德国必然从法国东部全面进攻,英国肯定会观望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直接参战,这时法国本土就陷入全面战争了。

法国人在修建马奇诺防线时也没指望一个防线就万事大吉了呀。法国的目的很明确,通过马奇诺防线,来迫使德国必须沿着一战的路线从比利时进攻,英法联军在此构筑防线等候就行了,事实上马奇诺也发挥了他的作用。

马其诺防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防线,也是一个屯兵的要塞,比如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法国部队就是从马其诺防线,也就是法国东部向德国推进的,只是推进速度很慢而已。在一个呢,修建马其诺防线的时候确实有计划修建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这一段的,但是遭到了法国的盟友比利时的反对。而且法国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德国绕道比利时荷兰进攻法国,英法可以吞兵在比法边境,堵住这个缺口,在当时反法西斯战线还没形成的时候,德国入侵比利时和荷兰,可以为法国和英国赢得更多正当性,把自己放在正义的一方,所以马其诺防线的修建是多方面考虑和妥协的后果,法国也为自己的自大和无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德国闪击占领波兰,英法即对德宣战,然而还是被德国占了战场主动,对于战争怪兽盖不是出于保守防御吧?比较来这样把握更大些。可能动员力量差些,毕竟防御上没占啥偏宜。如果战损占优,英法后续动员力应会跟上。

法国之所以投降,恰恰是因为猪队友英军,英军本来可以在法国北部狙击从比利时过来的德军,法军则可以从马奇诺和南方调集军队,但正是大家都吹捧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全部撤过海峡,巴黎就像一个脱光了的舞女了,不投降怎么办?(法国人的观点),不过后来最嘲笑法国的,也恰恰是英国。法国当时的兵员,武器装备,士气,厌战情绪都不支持法国打举国大战。德国在合并奥地利,捷克和波兰以后,实力已经不是法国甚至英法联盟能抗衡的了。只能说苏联的策略很成功。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使用闪电战这种战术,德军利用机动车辆快速进攻是历史上第一次,希特勒当时用这种战术也有部分是因为自己在一战时期的经历,他知道德国不能打全面战,本身国力不行,所以二战时德国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尽量做到速战速决。

说白了就是打了个战术差,英法陆军把坦克当移动火炮平台安插到师以下单位,无论从质到量都落德国太多,所有战术思想还是一战理念 ,以阵地火力与德国拼消耗,以国际关系背后捅刀比如保独德国周边国家,拉拢苏联。从这些国家实行战略登陆战略包抄,再全方位封锁德国外来资源,英法这一理念实际是执行到底了的也成功了,只不过是莽夫碰到黑马盟,美苏的战斗太出人意料辅助了英法这一固执理念的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