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为何会输的这么惨?(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分析)
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分析
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以后,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国人今天回顾这段历史,都会记忆犹新。南京的沦陷,让绝大多数国人都忽视了南京沦陷前所发生的南京保卫,甚至会痛骂当年投降做汉奸走狗的军人。但是,请不要忘记南京保卫战争有着很多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保战南京壮烈牺牲的悲壮场面。(南京雪花台战役)回归正题,为什么南京保卫战会输的这么呢?根本原因:所谓的南京保卫战,其实一场象征政治意义的保卫战,蒋介石国民政府高层压根就没打算保卫南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标志着日本二战全面对华战争侵略的开始。1937年8月13日,凇泸会战开始。这个日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战略计划,企图在用三个月的事件征服中国的版图。当时进攻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南北形势上对南京行成战略上的合围态势。因为南京是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国父孙中山的陵墓所在地,战略目的极其明显。而上海当时是中国文化经济金融中心的所在地,而且也是南京的南大门。打下了上海就意味着打下南京指日可待。在凇泸会战爆发的前两天空袭南京就可以可以说明出日军的战略态势。
双方开始在上海一直处于拉锯状态。然而,日本通过不断的增兵上海,到了10月中旬在上海集结了6个师团约20多万的兵力,上海前线防御态效失效,当时中国军队不得不撤出上海。从而最终导致上海困沦陷。上海的沦陷从而加速了日本进军南京的局面。
在凇泸会战战还没结束时,蒋介石集团内部高层对“保卫南京”产生了分歧和争论。因为在日军凇泸会战之前,就已经在组建华中方面军。计划在占领过后直指华中复地南京地区。在上海沦陷以后,南京就直接成为了下一个目标所在。那么这个时候,首先摆在眼前的就是南京防御问题的部署。
在1937年11月15~18日,国民政府连续召开了3次最高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绝大多数都要求放弃南京,甚至连当时国民政府聘请的德国高级军事顾问都一致认同这一观点。而当时,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心里是想放弃南京的。但是,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而且又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如果随随便便放弃,就会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构成直接威胁。
要知道蒋介石在经历过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之后。在次也就是1937年8月宣布国共第二次合作不久。如果这个时候随随便便撤出国际和国内的压力都会把矛头指向蒋介石。而当时,只有号称“佛系将军”的唐生智站出来,说出了要守南京的目的和必要性,从而有了象征意义保卫南京存在。在当时,高层达成的结果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机构全部撤出南京转移至重庆,只留守唐生智率领15个建制师和15和团。大多数人都是东拼西凑,只有从凇泸会战退下来元气大伤35000人算得上精锐,其他一并撤离。以上就可以说明,蒋介石就没有打算守南京的意愿。保卫南京是无赖之举下,做出的下策。
可以说,国民政府军事高层有很多人才。很早就预测到了一旦中日战争爆发,那么日军进攻上海是华中地区的第一站,其次就是南京。所以早在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帮助在拟订了《首都要塞计划》,这一计划的具体军事防御战略是:以凇泸地区为作战前沿,以吴福线、锡澄线作为拱卫南京的两道国防战略放线。如果按战《首都要塞计划》的防御部署来看,南京保卫战也不应该在距离南京很近的地方开打,日军也不可能这么块兵临城下,同时南京保卫战也不可能像今天这么惨。1937年11月20日,日军从上海进军南京,不过断断的两周日军于12月8日就占领了南京外围所有阵地的。除行军以外可以说用时不到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一路上日军完成外围防线的占领没有遇到多大抵抗。足以说明《首都要塞计划》成为了摆设。
大家在阅读南京沦陷以后所发生的惨案,千万不要忘记南京沦陷前期所牺牲的烈士们。在当时,日军占领了南京城外的制高点以后,已经对南京行成了包围。不管是政治意义还是军事上保卫,南京沦陷已经成为定局。至于大家认为南京惨败,成千上万的军队当了俘虏。绝大多数都是在战略撤退时所发生。12月8日以后,日军对南京发起了总攻。留守军队先后在雨花台地区与日军进行了火拼,可以说当时日军与中国守军打的相当的惨烈。在没有飞机,没有炮火支援,也没有援军支援下进行孤军奋战反复争夺,日军葬送在雨花台地区死伤无数,当时的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地区的争夺可谓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地步。
后来,由于南京城最后一个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南京的“紫金山”危在旦夕,南京保卫战失去了意义。最终不得不放弃南京而做出的选择。
紫金山面临危机之时,国民革命军最高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2月11日,命令南京守城司令唐生智下令撤退。然而,唐生智并没有遵循立刻采取行动。到了第二天(12月12日)下午5点,唐生智紧急召开会议才下令宣布放弃南京,实名突围。在撤退时,由于唐生智下了荒谬的决定,让大部分实行渡江突围,可以说当时后勤保障和运输不允许。导致4、5万直接在渡江撤退时死的死,俘的俘。同时,也占用的大量资源。导致渡口老百姓无法正常逃难,从各个点突围由于混乱,大多数在突围过程中,进了日军的口袋。
于1937年12月13日,也就是撤退的第二天,日军蜂拥而入,南京城最终沦陷。也就是在这一天,日军开始在南京城内开始疯狂的烧杀掠抢的开始。在77年后,2014年12月13日,国家把12月13号这一天列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综合以上看,小编认为:南京保卫战,为何输的这么惨:根本原因:所谓的南京保卫战,其实一场象征政治意义的保卫战,蒋介石国民政府高层压根就没打算保卫南京。
南京保卫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责任不在英勇战斗的将士,而在于上层的胡乱指挥
南京保卫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责任不在英勇战斗的将士,而在于上层的胡乱指挥,为什么这么说?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上海失守,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为鼓舞国民士气,蒋介石立刻发表声明:要死守南京,抗战到底。
并设立南京卫戍司令部,任命唐生智为司令长官,帅15万人马保卫南京,当时奉命保卫南京的国军抗战名将有:罗卓英、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俞济时、桂永清、邱清泉等。
11月底,日军参谋本部即发布“大陆指第5号作战令”,要求:华中方面军多路并进,于12月上旬进攻南京。
由于南京城防及兵力状况,日军起初对这一战役并不乐观,希望能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决战斗。
蒋介石刚开始也对南京保卫战充满信心,认为能坚守“较长一段时间,以待欧美诸国的干涉”。
战役就这样打响,唐生智也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便紧随蒋介石之后发表声明: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和唐生智都这样讲,那老百姓听在耳中,自然认为南京定会是固若金汤的。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国军抵抗的确实很顽强,蒋介石也多次撇开唐生智,具体指挥战役。
然而也不晓得什么缘故,到了12月10日,南京外围阵地全被攻破,蒋介石万般无奈,再也顾不上“死守南京”的诺言,便在众人的劝说下“转移”到早已迁至武汉的大本营,继续遥控指挥南京保卫战。
12月11日,日军有合围南京的态势,蒋介石终于觉得,继续坚守南京已经得不偿失,于是指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已经决定撤退,然而他决定撤退时忽略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部队构成,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嫡系、有杂牌,他在的时候还能捏在一起,他不在南京,谁还把唐生智这个过气的军阀放在眼里,明着暗着就顶起牛来。
唐生智不傻,要来蒋介石明确指令撤退的电文,于12月12日凌晨召开军事会议,安排撤退事宜,原本计划于12月14日撤退。
可他这一宣布蒋介石撤退的命令不要紧,部队全乱了,为什么?
原本一直宣传:就是破釜沉舟,也要死守南京的。可如今突然撤退,撤退就要过江,过江就要用船,可部队没准备这些,现有的几条破船哪能运这么多人,那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于是诸路将领各施神通,纷纷向江边涌去,举几个例子吧:
71军军长王敬久未回指挥所,自己丢下部队先跑了;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还有点良心,回到部队传达了撤退命令,然后把这一摊子事儿交给参谋长邱清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港口;
教导总队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独自先去了下关。
74军军长俞济时还有点路子,找了1艘小火轮,经过1夜的忙活拉走了74军的5000多人;
78军军长宋希濂撤退时下令关闭城门,过江后又烧毁船只,也不知他防什么。
事情就这么混乱,乱到什么程度。
城里36师负责督战,他们还没接到命令就遇到大股撤退的部队,为此还与撤退的部队发生枪战。
一时间,老百姓、撤退的军人纷纷涌上街头,城里混乱不堪,83军156师师长李江因城门太挤难以通过,遂利用职权登上城楼,用绑腿槌城而下,关键时刻绑腿都用的上,这得有多玩命。
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谢承瑞,这个在光华门多次狙击日军的英雄,就因为这么混乱无序的撤退,在挹江门门洞内被难民、乱兵踩踏而死,其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不过,他死的真冤那。
12日天一亮,日军即发动疯狂进攻,残留城内的10余万国军将士登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他们中的英雄是:
宪兵司令萧山令带尚未撤退的宪兵在南京城内辗转抵抗,杀死大量敌军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叶肇的66军从东部整建制突围;
教导总队第3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与日军拼杀,等到日军大部队进城后,才万不得已,从日军结合部冲杀出去,一直杀到皖南,副旅长雷震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英勇牺牲。
叶肇的66军,教导总队第3旅,这是撤退过程中唯一成建制的部队,其余则争先恐后,成了一群散兵。
十余万人成了胸无斗志的绵羊,后果是相当可悲的。
有不少人在渡江时淹死。
12日凌晨至拂晓前,国军撤出兵马3万余人。
其余,约有近10万国军将士无人指挥,于是为保命起见,放下武器投降。
南京保卫战就这么结束,日军共伤亡12000余人。
整个南京保卫战, 国军共牺牲17位将领,尸体全部留在城内,没有一具抢出来。
南京保卫战,大体就是这样,其后,日本举国欢腾,而中国,后果大家都是知道得。
15万人马,3万逃跑,10万放下武器投降,结果自然是令人震惊的,可却还有萧山令、雷震这样的英雄。
综上,中国历来不缺英雄,缺的是能够带领英雄取得胜利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