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二战日本陆军的“大佐”军衔角色与兵力分布详解)
二战日本陆军的“大佐”军衔角色与兵力分布详解
前半句提问实在过于笼统,而后半句说明又完全是胡说八道。二战日本陆军的“大佐”军衔有四种可能的军职:步炮兵联队长、师团或者旅团参谋长、军以上作战单位的参谋军官、情报后勤和特务机关的高级军官,是挺复杂的角色,以下一一说明。
(陆鹏的少将剧照)
之所以强调大佐担任的“部队长”是“步兵”或者“炮兵”联队长,是因为这是二战日本陆军的标准最大战术单位,而其它如骑兵、工兵、辎重兵、铁道兵的联队长一般为中佐军衔,还不够大佐的适配条件。《亮剑》里的黑岛骑兵大佐就是明显的常识错误,应该为中佐,满编骑兵联队才1400来人。
日军步兵联队的兵力大致分为两个档次,第1档是战争爆发初期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甲级师团”。由于这两类师团所属的步兵大队拥有相当于六个中队的兵力,因此联队兵员满编时可以达到3800人到4000人以上,比如第116师团升格为甲级后,在参加湘西会战时每个联队兵力都突破了4100人。
(陆鹏大佐剧照)
第2档是1938年开始组建的三联队“警备师团”和1942年以后的乙级师团等,每个步兵大队只编有三个中队和运输队,因此步兵联队的满编兵员一般在2600人到3000人左右。比如1939年参加诺门坎战役的第23师团(警备师团),每个步兵联队的编制兵力就是2600余人。但不管是哪一档,联队长都是大佐军衔。
由于炮兵在旧日本陆军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绝大多数山炮兵联队、野战炮联队或者重炮兵联队的部队长,也都是大佐军衔。比如野炮兵联队的标准编制是:75毫米野战炮48门,兵员2894人,所以大佐炮兵联队长指挥的兵力也在3000人上下,与步兵联队基本相仿。
(陆鹏亮剑剧照)
第二种任职情况是师团或者旅团的参谋长,多数也是大佐军衔,比如在万家岭差点被全歼的第106师团,师团长是松浦淳六郎中将,参谋长就是秋山义隆大佐。但是参谋长只拥有战役策划权和部分指挥权,却没有整个师团的决断权,最终的命令仍然要由师团长下达,所以很难界定大佐参谋长能够指挥的兵力数量。
同时还要看师团长和参谋长哪个更为强势一些(日军没有师团副职,参谋长是二把手),师团长孬一些则参谋长权力就大些。另外确实有部分临时拼凑的旅团、独立守备队的部队长也是大佐军衔,兵力当在3000至5000人之间,这属于特殊情况,绝大多数这些职务仍然是由少将衔军官担任。
(这军衔标志错的离谱)
第三种任职情况是各军、各方面军、各总军级单位的作战参谋、主任参谋、高级参谋,以及是东京陆军中央(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班长、课长等等,基本是随着单位级别升高职务走低。这些大佐参谋军官是大小战役战斗的策划者,但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这些大佐能够指挥多少兵力。
第四种是宪兵队、陆军特务机关、后勤单位的大佐级军官,在这些非作战单位中,大佐已经是相当高级别的职务军衔了。但是这些单位任务不同、性质不同、编制不同,所以大佐指挥的人数也不尽相同。像板垣征四郎挂大佐军衔时,就从驻天津的步兵联队长调任奉天(沈阳)特务机关长,手下肯定没有3000人的部队,但是权力和能量却是不小。
(骑兵联队长军衔错误)
指责后半句缺乏常识,是因为二战日军没有“准将”军衔,将军只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三档,因此晋升大佐军衔实际等于一只脚迈进将军行列,达不到这个级别或者迈不过这个坎,根本不可能晋级少将,所以“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是结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那叫“隔着灶台上炕”,纯属想当然。
(步兵联队长基本大佐军衔)
日本军衔解析:大佐和少将的级别和区别
对于有志于从军发展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日本大佐就好像树上高2米的地方有个果子,一踮脚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将则像树上2米5的地方的果实,就是踮脚也不一定够得着,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来,难度更高。
我们看抗日剧或者抗日电影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侵华的日本兵"龟田大佐"、"铃木大佐"、"鸠山少佐"或者"岗村少将"叫来叫去的,大家对此一定是一头雾水:这些大佐、少佐是什么级别,大将、少将又是什么级别?
军队按照人数不同,要有不同的编制,既然有编制就要有名称。
欧洲各国的军队编制大体上是一样的,军衔也没有什么区别。但亚洲的军队,尤其是日本的军队则有所区别。
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古怪,一方面先于中国进行明治维新,一切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司法、政体和教育体制,军事建制也向西方看齐。一方面比中国还要顽固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军衔上也不例外。
比如干部、组织、领导等词汇都是日本人先翻译,然后才到了中国,可是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东西他们却不离不弃,比如这个军衔的设置就是如此。
从字面上来说,佐的意思是帮助、"辅佐"的意思,日本军中的大佐、中佐、少佐,就是在军队中配合将军完成作战任务。
二战的时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把军中较高级别的指挥官官职分为三个级别,九个等级。
第一级别是将,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
第二级别是佐,分为大佐、中佐和少佐。
第三级别是尉,分为大尉、中尉和少尉。
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当于或高于上校。
即使是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军队在战后组建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时候,还延续了这个传统,军中干部海上分为三等九级。
通常情况下,担任师团参谋长的都必须是大佐级别的军官,但往往这个参谋长是在中将(师团长)身边协助工作的,所以他的实权要比有些少将级别的旅团长还要大得多。
因此说,同样作为大佐,实际的权力却不见得相同。同样担任参谋长,在联队和师团任职,权力就会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一般担任师团参谋长的,已经跟将官差不多,待遇也没有区别。
有人说,如果要是按照准将、上校、和大校来跟日军军衔编制相衡量的话,联队长的实权相当于 "上校"、旅团参谋长的地位就是"大校"、师团参谋长则跟 "准将" 相似。
侵华战争初期,张学良和高层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初期低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一败涂地。
日军因此受到鼓舞,叫嚣半年灭亡中国,到云南过春节的口号。
但国民党军队很快就组织起积极抵抗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美梦。日本侵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打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严惩。
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一共有83名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大佐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一人被我抗日军民活捉,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了代价。虽然他们都是被打死了,但死法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最典型的有下面几位。
一、当头炮死。
1942年8月,日军7000多人向我浙江江山市仙霞岭出发扫荡,国军49军105师的一个团在此守候多时,日军陷入我军的包围圈不能自拔。双方激战十余日,激战中,日军大佐龟田对日军的退缩气急败坏,拔出腰刀亲自督战。就在此时,国军一发愤怒的炮弹射向日军阵地,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龟田大佐的头上,龟田当即被炸飞、一命归西。
二、刀劈死。
1932年12月15日,在辽宁庄河,前去镇压我抗日军民的日本大佐森秀树(后来被追认为少将),被我民间抗日武装大刀会击毙,送他上西天的,是中国人最原始的大刀。尽管这位骑兵大佐诡计多端,也没有逃过一死。
三、垫背死。
我们常听有的人说,临死也也拉个垫背的,说的是人到了绝境不甘失败,跟对方拼个鱼死网破。日本有个大佐饭野贤十。就是这样"不幸"做了垫背者,死在了异国他乡。
1939年在南昌战役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第141师第72团一个叫强三娃的抗日英雄,在激战身体多处负伤,生命垂危。这时候,他看见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人挥舞指挥刀叽里咕噜让手下进攻,强三娃用尽最后力气,从尸体堆里向饭野贤十射出了仇恨的子弹。
日本大佐们在中国的下场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