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薛岳的天炉战术在海南岛未施展,解放军势如破竹。)

薛岳的天炉战术在海南岛未施展,解放军势如破竹。

天底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术,天炉战术在海南岛并没有得到施展,而且解放军势如破竹,而薛岳此时即使再天纵英才,也抵挡不住历史的潮流。

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薛岳以所谓天炉战法,依湖南的地势,左倚洞庭湖,右凭幕阜山,以其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这四条河做为迟滞日军的依据,并彻底实施“化路为田,运粮上山”的做法,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力消除。故国军以且战且退做法,在四河与幕阜山间游荡寻找战机,攻击然后后撤躲藏,将日军拖入四河之中,然后再以以优势兵力将其围歼。天炉战法要发挥效果,必须得依托类似湖南的山川河流为自然的军事屏障,诱敌深入至“炉底”,然后切断其退路,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逐个将对方击溃。

而薛岳的天炉战术能够成功,也与日军将领的犯错有关。在第三次长沙战役中,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立功心切,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日军被击退。在长沙争夺战中,阿南惟几执意要攻占长沙,此时薛岳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围歼长沙城内日军,而阿南惟几既不知晓己方情报已被截获,也不知道国军正从各个方向前往长沙准备反攻,依旧命令所部尽快攻下长沙城。入夜后,中国军队已经到达日军背后对日军形成夹击,然而此时阿南惟几仍未下令立即撤退仍固执欲要攻占长沙,日本国内甚至还发表了“日军已经占领长沙”的消息。

次日,时任十一军的参谋长木下勇少将和其他参谋都认为,若再不撤退就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全体力劝阿南惟几立刻下令撤退,阿南惟几于是下令部队向东山等方向撤退,并在撤退时发起最后进攻以作掩护和隐蔽,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失败。

在日军撤退至汨罗江时,阿南惟几突然改变命令,令第6师团改变行军路线,并且必须在前进中消灭国军的截击部队,这一临阵突变使得第6师团再次陷入国军7个师的包围,战斗极度被动。日军为了救援被国军围追堵截的部队,派出第9混成旅团南下接应,但在影珠山遭到国军部队的抵抗,未能达成目的,第9旅团山崎集成大队被国军全歼。

但是到了海南岛战役时,薛岳就没有施展天炉战法的环境。海南岛没有广阔的腹地让薛岳进行诱敌深入,也没有纵横交错的山川河流充当屏障,更不能像第二次长沙战役一样战略性地弃守长沙后再卷土重来。海南岛只有抢滩登陆战的寸土必争,一旦前滩失守,退无所退只能面朝大海了。而且海南岛中高周低的地形,薛岳在前滩失守后,只能上山打游击别无他法。

因此薛岳在海南岛战役中,薛岳下令一方面以海、空军优势协作巩固海防,一方面以陆军有力之一部,尽快歼灭海南岛上的解放军,彻底解除半岛内部之威胁,再举全力攻击登陆的解放军。以重兵加紧对琼崖纵队围剿,企图在解放军大军大举强渡登陆之前削弱琼纵力量,摧毁五指山根据地,迫使琼纵部队化整为零,无力策应大军登陆作战,以解除国军后顾之忧。薛岳在海南岛不仅无法施展天炉战术,而且还要防范解放军里应外合。

为了避免重蹈金门覆辙,解放军在海南战役之前深入研究三野第10兵团金门失利的教训,并强调渡海作战,完全于过去解放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为了达到此目标,解放军在广东省征集大小船只2470艘,占海南战役征集船只2666艘的90%以上;征集民工船工3090人;沿海各渔村动员了1.8万多名舵工、船工、民兵配合部队进行海上训练。而且由于琼州海峡并不宽阔,解放军可以迅速从广东调度军队进攻海南岛,解放军是在地形上占有优势。

海南登陆战在1950年4月16日爆发,4月中旬海南岛此时的风向,仍然是北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对帆船渡海十分有利渡海路线,登陆地点与地形,接应部队的配合及向岛内的纵深进攻方向,做到了详尽、全面的侦察,战役准备基本完成;前期上岛部队已达一个师的兵力,为掩护主力部队登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拥有的船只已具备一次运载八个团兵力渡海的,涠洲岛战斗缴获的大型帆船三百余只,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时解放军的护航船性能和武器装备强了不少,以机帆船为主,速度快,机动性好,其中20艘大船,可在艏艉固定山炮或战防炮,火力猛烈。主力登陆船队在预定地域澄迈县才芳龄、玉抱港、雷公岛地段登陆,急需扩展滩头阵地,先后攻下才芳岭、桥头市、花场等岸防据点,并且与前来接应的琼纵第三总队及43军先期上岛部队会合。

(琼崖纵队与登陆部队会和)

薛岳企图将解放军压制在滩头阵地,全力阻止登岛部队向纵深发展。4月18日,暂编第13师两个团,向福山以北解放军滩头阵地进攻,第127师加强团正面阻击,128师主力一部从侧面迂回,暂编第13师溃逃。同时128师另一部向福山守军发起猛攻,守军62军151师大部被歼,一部逃窜,毙62军少将参谋长温轰,占领福山镇。继而包围了金江到海口公路间的黄竹、美亭。

薛岳利用其空军火力的优势,让解放军一时不能解决黄竹、美亭两处之敌。19日,40军在美台歼灭国军两个师部和两个团。按照原计划,西路韩先楚应当指挥40军首先围歼临高县城的国军,然后主力向加来市急进,包围国军64军,另以一个团向那大市前进。但当21日3时左右,40军和琼崖纵队1纵队和先期偷渡部队包围临高城,才发现原本应该有国军62军一个师的临高,此时只剩下国军一个师部和一个团。

韩先楚经过分析后,认为薛岳很可能将部队调去东线。遂果断决定,40军主力不顾国军轰炸、扫射,拼命赶往东线黄竹、美亭、白莲地区,这一决定导致黄竹美亭战役成为海南岛战役的决战,史称美亭决战。

4月21日下午,40军两个师赶到,将增援美亭地区的国军反包围,美亭战场呈现包围、反包围、再反包围的层层厮打状态。40军和43军共同全歼了黄竹、美亭守军,接着打垮了国军62军和32军的主力。4月22日解放军在白莲地区彻底击溃32军和62军约四个师残部的抵抗。解放军向海口、府城追击。

到了4月20日,眼看海南岛即将沦陷,常凯申电令薛岳做好撤退台湾省的准备。由于解放军缺乏海、空力量配合,少量的土炮艇也无力阻止国军从海上撤退,因此岛上7万多名国军大部从榆林港登舰撤退,解放军很快就在5月1日攻占了海南全岛。

综上所述,薛岳在海南岛并没有占据地形上的优势,看似有琼州海峡的天险,其实是一座被包围的孤岛。而此时薛岳指挥的海南岛守军是刚从粤桂边战役败退下来,士气和兵员素质上不可同日而语,厌战情绪蔓延,坚守意志不强。而且解放军之前在金门战役的失利,让其不敢掉以轻心,不仅做好了万全的登岛准备,还在事先在岛上布置了战略兵力,从内部瓦解薛岳布置的防御体系。而且解放军能顺利解放海南岛,也有运气的成分,若拖到美国第七舰队封锁琼州海峡,凭当时解放军羸弱的海军实力恐怕又会夜长梦多,天佑中华。

抗战期间薛岳在长沙表现出色,但在海南防守却惨败的原因分析

从1939年2月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到1944年6月长沙城破,抗战期间薛岳镇守长沙五年有余。而从1949年12月1日就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到次年4月逃台,薛岳在海南岛却只撑了五个多月,这两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且容笔者捞干货给大家细细道来。

一、将虽“伯陵”然而兵却早已“非兵”

薛岳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能够逐退日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汉日寇第11军的兵力不足,每次至多纠集相当于三个或者三个半师团的兵力南犯,最多的一次也只有11万人。而第九战区聚集着当时中国军队最能打的一批部队,始终保持40个师30万人以上的兵力规模,战役期间还可以临时指挥军委会直属的第74军、第5军等精锐部队,确实具备与日寇进行会战的实力。

然而在海南岛,薛岳麾下只有五个军18个师约11万人马,并且其中的60%以上是四野大追歼中的陆上漏网之鱼。薛岳嫡系第4军、余汉谋的第62、第63、第64军都曾在广东遭受重创,是一群标准的残兵败将,建制不全,士气低落,这样的部队别说薛岳,无论换成谁来统率,也难以抵挡四野兵锋正盛的虎狼之师。

二、防守海南的最高指挥官就不该是薛岳

薛岳在抗战时期的长沙,那是军政大权一肩挑:“战区司令长官兼湘省主席”,指挥较具顺畅性。然在逃上海南的蒋军部队中,原“海南警备总司令”陈济棠拥有第23兵团(仅有一个军的番号,其它为独立或新编部队)45000余人,原“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拥兵50000余人,而薛岳能够直接掌握的只有被打得七零八落数次重建的第4军,兵力不过5000余人,所占份额最小。

同时,薛岳的原职务仅仅是“粤省主席”,也就是说,跟前面两个正儿八经的军职相比, 薛岳当时只能算“文官”。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防守海南的军事主官都不应该是薛岳。但是在老长官陈诚的力挺下,最终薛岳出任新组建的“海南防卫总司令部总司令”,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另外两位肯定不服,其所属部队也必然出工不出力,派系倾轧之的一盘散沙,焉能不败?

三、琼岛五指山上有我军坚强的内应

海南岛上一直活跃着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这支英雄的部队以五指山为根据地,已经发展到三个总队另一个支队8000余人。琼纵的存在不仅牵制了薛岳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并且可以在四野登陆时起到“里应外合”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守敌顾此失彼。而在昔日长沙,薛岳只需要一心迎击日寇就是了,哪里会有腹背受敌的局面?

由于装备落后,琼纵在战役前期暂时无力从五指山打出来,然而四野第15兵团在大规模强渡之前,曾经组织过数次小规模偷渡,至少有一个加强团另两个加强营近5000人先期登陆。这些精兵强将与琼纵会师后,使“内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为四野第40军、第43军主力的登陆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

四、薛岳战意薄弱缺乏固守海南的决心

抗日战争那是民族战争,第九战区部队守土有责,并且得到了三湘民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才能屡挫日寇。而时过境迁,薛岳在海南岛上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不仅部队很难指挥,所有的百姓也都盼望解放大军的早日到来,琼纵长时间经营出来的群众基础,决定着民心向背。在长沙,薛岳有众志成城,在海南,薛岳则是众叛亲离。

海南岛战役真正的决战只打了两周,从1950年4月16日四野大军登岛,至4月30日海南全境解放,薛岳只在最初一周还有所抵抗,之后就是兵败如山倒。整个战役歼敌不过33000余人,其它60000多人通通渡海逃台。换句话说,从老蒋陈诚到薛岳,乃至于大部分蒋军官兵,都对守住海南缺乏信心,只要四野部队实施登陆并且占稳脚跟后,那么他们能做的就一件事:逃!

虽然四野的两个军以及琼崖纵队合起来的总兵力也不过11万人左右,可是在1950年那个时间点,在兵力对等哪怕是略逊的情况下,蒋军完全不具备与四野部队正面对决的实力和勇气,就算不逃迎战,下场也是注定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薛岳当年的所谓“天炉战法”,皆因占据着湘北四条水系和两侧山地的地形便利,而在海南不具备这个条件。

最后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一点,是四野登陆部队由第12兵团副司令员、第40军军长韩先楚统一指挥,这是第四野战军“战神”级的名将,韩先楚随渡海大军的先头部队一起登岛,靠前指挥,多谋善战,将与兵的完美结合,根本不是薛岳能够匹敌的。如果不是玩着命地从榆林港狂逃出海,薛岳手下的10万地面部队,非得被开国上将韩先楚全歼了不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