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蒋百里:保定军校校长的幕僚人生)
蒋百里:保定军校校长的幕僚人生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军事理论学家,是在军事理论上达到了顶端的风云人物,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是担任了保定军校校长的职位。
在蒋百里的管理教育下,保定军校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有着非常巨大影响力的现代军事化学校,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在后面大都成为了全国各大军阀阵营中的重要将领,就连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以及黄埔军校的各大教官们也都是从保定军校出来。
白崇禧,傅作义,薛岳、吴佩孚、还有国民党的八大金刚多数都是从蒋百里的保定军校走出来的风云人物。
在早期的民国军事史中,除了一些和蒋百里一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走出来的早期军阀外,其他大多数都是保定军校的学生,仅是从培养出的学员质量之高,我们就可以看出蒋百里军事理论的高超程度了。
蒋百里曾经在日本士官学校以及德国军校进修过,在这个时候我们很有必要说一个传言,那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关于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中获得日本天皇佩剑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包括蒋百里在内的四名中国留学生与300名日本学生及南亚各国的学生展开了非常激烈的军事演练角逐,最后在军事考试结束后,蒋百里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获得第一名的蒋百里也因此拿到了第一名独享的天皇佩剑,而跟蒋百里同一期的蔡锷获得了第二名,至于第三名也是一名中国人,只不过日本人为了能挽回最后一丝面子,暗中操作将两名日本学生名次提高了,将第三、第四名换成了日本学生,把本应该排名第三的中国人排挤到了第五名。
真正会被授予天皇佩剑的只有日本陆军大学前六名的学生,如果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所高中的话,那陆军大学就是更上一个层次的大学。
每一届的陆军大学军事考核中只有获得了前六名的学生才能获得日本天皇赐予他们的军刀荣耀,所以前六名也被人们称之为的军刀组。
从这方面来看这个故事是有很大水分的,但这个故事只是后来人们为了塑造蒋百里的形象编造出来的,跟蒋百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也不是他为了哄抬自己的身价自己而编造的谎言,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去贬低蒋百里的军事理论水平。
蒋百里后来前往德国军校进修,德国在当时是比日本强盛先进很多倍的大国,教育水平自然要比日本的陆军大学要高得多,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水平也是极其高的,并不只是一名陆军士官学校的军事水平。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蒋百里都是真正的军事理论天才,但是在蒋百里的一生中,他却从未亲自掌管过军队,他一直都是以大军阀的参谋身份出现的。
他先后在袁世凯、蔡锷、吴佩孚等大军阀手下担任过参谋。
但很多时候蒋百里的形象都有些类似于辅佐刘邦的张良,蒋百里虽然有着很高的军事水平,可以制定出各种战术以及大方略,但如果你真要让他去亲自指挥一支军队的话,他倒真不一定可能指挥得了,一个堂堂的军事天才之所以遭遇到这样的窘境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
每一名有着出色领兵打仗能力的将军都是在军队中慢慢磨合,了解了军队各方面才能成为真正合格将军的,如果对军队的架构行动方面没有进行过深入了解,那有再高的军事理论才华也终将是纸上谈兵,不打败仗就已经算好了,更何谈打胜仗?
所以当蒋百里的学生一个个进入军队中摸爬滚打,最后成就名将身份的时候,他却因为身份太高拉不下脸进入军队中磨练,最终使他失去了亲自带兵打仗的机会,这才在后来一直以幕僚的身份出现。
这也是他一直没有进入军队中掌兵的原因,当一个个从日本陆军土官学校留学归来的同学或者从保定军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们开始打拼天下的时候,蒋百里却没有那个心情,他将自己的更多精力投入了军事理论研究中。
在1917年担任蔡锷的幕僚时,因为蔡锷在不久后病死,心灰意冷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了文人世界,与梁启超、徐志摩等各大文化名人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他也因此创办了数个文人期刊,写出了数本艺术史,他所主持创办的一个期刊,在当时的影响甚至快要追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蒋百里都是以一个文人形象出现的,后来他更是前往了欧洲进行了考察游历。
从这些方面来看,蒋百里都是无心在军人世界开疆扩土的,而后来蒋百里再度出山的时候,此刻的中国早已经有大多数是他学生的天下了。
就比如他刚开始出山投靠的吴佩孚就是他的学生,面对自己曾经的校长,大家觉得吴佩孚会给他什么职位合适呢?
如果给他兵权的话除非是将整支军队交给他掌管,不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将会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这个时候幕僚的身份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至于蒋百里后来投靠的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人也曾都是他的学生,真要给蒋百里兵权的话,全部交给他又不可能,如果给的小又不好直接给他下命令,所以就直接干脆不给了。
蒋百里:中国军事战略专家的文人之路
一
关于蒋百里最传神的是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1905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第一名将取得日本天皇御赐佩剑,这让同期毕业的日本学员非常没有面子。还有更传奇的情节,说第二名是张孝淮,第三名是蔡锷。前三甲中没有一个日本人,大大提振了中国留学生的士气。
第二个故事是说,蒋百里先生为中国抗战编写的《国防论》使中国军队在二战时期的战略指导方针,提出了论持久战的理论框架。因此有人说,蒋百里先生一个人打败了日本人两次。
通过对蒋百里先生生平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生没有直接指挥过部队。1901年他在当地官府要员的支持下,前往日本留学。1906年,他又到德国留学学习军事。1912年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1925年之后相认担任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总参谋长。1927年和1929年又为唐生智出谋划策。1933年奉蒋介石之命前往日本考察,制定对日作战计划。1935年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1936年,提出了建设中国空军的主体构架。1938年,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一个月后后就去世了。
蒋百里先生虽然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但他为中国培养了非常多的军事将领。蒋介石手下的8大金刚,有6个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这些人都在北伐和抗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教官中也有不少是他的弟子。
二
作为当时中国知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和军事理论学的顶尖人物,蒋百里一生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作战。也可以说他没有直接掌握兵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蒋百里先生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创办过一个杂志叫《浙江潮》。杂志的发刊词有蒋百里亲自撰写,情文并茂,慷慨陈词,在当时被广为传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骨子里是一个文人。章士钊这样评价他,谈兵稍带酸儒气,入世偏留狷介风。也就是说他适合做战略,当参谋,但不适合制定战术,指挥一线作战。
1921年蒋百里还出版过一本书《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看后大为惊叹。1923年,他和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和徐志摩成为忘年交。他的文学才华和他的军事战略思想交相辉映,终生都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蒋百里身上的文人气质太浓。在当时的中国,指挥军队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要能驾驭住手下的军官,又要有一线训练军队的经验。指挥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还要能够根据战场形势迅速作出正确判断,调整战术部署。
蒋百里大概是不屑于做这些事的,这也决定了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当然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军事战略级的专家,因此曹聚仁先生在为他写评传时,谨慎的称他为军事学家。
三
蒋百里先生曾经在国外留学学习军事多年,又在保定军校担任校长,保定军校的训练模式和教材都打下了他深深的烙印。如果给他足够长的时间,让他来锻炼军事指挥能力,他应该也是足以能够胜任的。但当时多变的政治军事环境,不允许也没有可能给他打怪升级的机会。
蒋百里在当时军界的名声太大,这一点也为当时的那些军阀非常忌惮。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这些军阀大佬,都愿意聘请他为参谋长或者顾问,让他担任高级幕僚,但都不愿意让他掌握实际兵权。说白了就是担心他利用自己的名望,拥兵自重自成一派。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治人物和军官非常容易在各派军阀之间来回投靠。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风险,他们用人非常强调忠诚性,选择范围一般限制在同乡、同学、朋友、亲戚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能力让位于忠诚,卑躬屈膝这种事是蒋百里做不出来的,这也让任何一个军阀都不敢轻易相信他,更不敢重用他。
黄任之这样评价他: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这句话点出了蒋百里身上的问题,文人气质太浓,为人孤傲任性,缺少杀伐立断的锐气。他作为一个参谋人才绰绰有余,直接指挥作战,恐怕又是一个赵括马谡。
四
1937年,蒋百里的《国防论》发表。他在扉页里这样写道: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他曾经反复对比过,中日之间的军事力量,悬殊太大。但他坚信,中国军队只要利用好纵深,用时间换空间,就必然能把日本拖垮,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蒋介石多次向他求教,他都这样回应:对日本人不要抱任何幻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投降。这一条贯穿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始终,尽管在抗战最危机的关头,蒋介石曾躲在厕所里边痛哭,但也没有动摇过坚持抗战的信心。
1938年,蒋百里又向蒋介石进言,希望他能够把湖南当做中日对决的主战场,派出要员尽早做准备。后来薛岳将军在湖南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从1939年到1944年没让日军前进一步。虽然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湖南被日军攻陷,但也消耗了日军的几乎全部资源,让日军没能再前进一步,成功的把抗战拖进了1945年。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一位高音歌唱家,蒋英的丈夫就是中国知名的科学大师钱学森。蒋英继承了他父亲的文艺细胞,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她的三个姐妹都在父母的教育下,成为优秀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