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可锦衣卫是明朝的,唐朝怎么可能有呢?(《西游记》穿越元素:时间线与人物有不少差异)

《西游记》穿越元素:时间线与人物有不少差异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一直都颇具争议,但是按照现在大众认为的话,应当是明朝的吴承恩了。这本书可以说的老少皆宜,大家都可以找到其中的乐子,而今天我们来唠唠的就是《西游记》当中的穿越元素,什么叫做穿越元素呢?

我们都知道,取西经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位于南瞻部洲的大唐派出使者前往位于位于西牛贺洲的雷音寺取经的故事。虽然按照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佛教传说中的四大部洲的世界当中。但我们心里也都明白,这个故事借用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所以取经故事设定的时期应当是在唐朝,准确的说是唐太宗的贞观时期。不过呢,作者他并非是唐朝人呀,所以在《西游记》当中也有不少元素并非是唐朝的时候的,不知道你有注意到吗?当然了,这边要先说一下,这些元素都是无伤大雅的,并非是小编在挑刺,看官儿您看个乐呵就成~

在《西游记》第九回当中出现了这么一个描述“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而在《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当中还出现了这么一个描述“山色王维画浓淡,鸟声季子舌纵横。”这两个描述都是在说王维的画,大概是因为王维这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迷了作者的眼镜,而诗佛王维又很适合出现在《西游记》当中吧。刚才说了,西游记发生的时间线是在大唐贞观年间,而王维则是生活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这个时候,王维还没出现呢!

在《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元宵夜赏花灯的情节当中,出现了这么一个描述“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其中出现了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李白,作为大唐诗坛双子星之一,我们初高中背诵古诗是绕不过去的。同时我们还很记得的两个典故“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很明显,李白也是一个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人物,他的形象怎么会出现在花灯上呢。

在《西游记》第七十一回写道“来者称为外公,我想着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还有在《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写道“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这两处都提到一本中国古代蒙学的必读课本《百家姓》。但是我们回忆一下百家姓第一句是什么来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没错,位于第一位的是赵姓,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时期,北宋皇室嘛,就是姓赵,唐朝时期还没有这本书呢。

按着朝代往下撸,说了几个物品,我们再说说一位法力强大到穿越时空的真人。在《西游记》第七十一回当中有这么个情节:行者上前迎住道:“张紫阳何往?”紫阳真人直至殿前,躬身施礼道:“大圣,小仙张伯端起手。”这个就是给了朱紫国皇后一件"软猬甲"让皇后没有倍妖怪玷污的紫阳真人。而历史上紫阳真人张伯端是确有其人的,而且还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真人,是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之祖,“全真道南五祖”之首。说起全真教大家都很熟了,毕竟都是看过金庸小说的嘛。没错,紫阳真人就是北宋时期的人,这个时候,别说成仙了,还没出生呢。

在《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当中有这么一段对话:那个道:“我愿作前朝柳翠翠。”这个道:“贫僧不是月阇黎。”这个柳翠翠和月阇黎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出自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创造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故事描述的是一个南宋时期的事情,其中的人物柳翠翠是一个妓女(很奇葩,是月阇黎前世的好兄弟转世),而月阇黎是度化了柳翠翠的人。所以,这个典故无论是发生的时间还是写的时间,都是在唐朝以后了。

在《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当中出现了这么一段话:“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这边提到了一个很著名的工种——锦衣卫,锦衣卫这个职业想必大家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就算大家都不看历史,前两年《绣春刀》也是蛮火的。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是朱元璋的“拱卫司”,在洪武年间改名叫作锦衣卫。属于是军政特务机构,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少的恶名,话说老吴写这个不怕被逮了吗?

此外其实书中还有不少虽然是发生在唐朝以前,但是和孙所处的时间线对不上的事件或者人,例如孙大闹天宫大概是在公元前八年左右,却出现了四大天师等等,这些就让有兴趣的看官们自己去琢磨琢磨了。

《西游记》中的通俗性与时代背景的精妙融合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者的思想倾向与价值判断,同时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用语!

小说最初的名称叫通俗小说,这一新的文学样式是随着明代时期江南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而崛起的,它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镇中的居民,这些居民在闲暇时会在茶馆酒肆等地方通过听书的方式消费各类小说,因此《西游记》这一写作于明代的小说,也离不开它的通俗性!

作为明代最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在《西游记》中多次提到锦衣卫不仅是为了方便普通百姓听书时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是借着写唐代的故事来讽刺明代锦衣卫的胡作非为,更是拉近了小说故事与普通听众的心理距离!毕竟它只是一部通俗小说,并不是一部专业的历史学著作,所以出现这种名称上的错误,我认为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如果特别考证后,用唐代的“不良人”等名称来指代锦衣卫,不仅普通百姓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而且唐代的故事未必能引起明代百姓的共鸣吧?

我想,当明代的百姓听着说书人借着唐代的故事来讽刺明代当时的黑暗时,尤其是锦衣卫这么无人不知的名称时,大家都会发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会心一笑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