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是谁?(皇后的悲惨命运:自焚、亡国、孤立)
皇后的悲惨命运:自焚、亡国、孤立
母仪天下,贵不可言。在古代历史上,皇后身系万千威仪,尊贵无比。但同时皇后的命运也是非常高危的。在朝代更迭之际,背负国恨家仇的皇后的命运有时比亡国之君更加屈辱。北宋亡国之际,被虏至金的皇后有的不甘屈辱,自尽殉节。也有的忍辱偷生,委身金人。就算没有朝代更替,在权势争斗的宫廷,一旦皇权旁落,皇帝失势,那么皇后也就从云端跌入深渊。所以对皇后来说,尊崇和悲惨就在一线之间。
明朝就有一位自焚而亡的皇后,她并不是亡国之君崇祯帝的皇后,而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孝愍让马皇后。她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离世,就是因为她的皇叔公燕王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宝座。
孝愍让皇后与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虽然同为马氏,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丝毫关系。孝愍让马皇后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她在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皇太孙妃,这时距大脚马皇后死去已十三年之久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皇太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
马皇后在被册封为皇太孙妃的次年便为朱允炆诞下长子朱文奎。在朱允炆即位的次年朱文奎被立为太子。在朱允炆登基的四年后,马皇后又生育次子朱文圭。
建文帝朱允炆年少登基,他性情宽厚,温文而雅,马皇后在靖难之役前的这段时光里,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可是这幸福来得太短暂,1399年靖难之役的发生,使马皇后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儿子。如果朱标不是在三十七岁时病死,朱允炆原本还是无忧无虑的亲贵王公。但朱标在1392年病亡,当时十五的朱允炆便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的四子、坐镇北京的燕王朱棣骁勇善战,本来对皇嗣之位是满怀期待的,对朱元璋的这个决定自然是失望透顶的。所以在1398年朱允炆即位后,心有不甘的燕王朱棣开始蠢蠢欲动。
朱允炆上台后,对于朱元璋时分封的藩王们开始有所警惕。为限制这些皇叔们的权力,朱允炆听从了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着手削藩。
削藩应该是正确的决定,但在削藩的次序上,朱允炆犯了致命的错误。
当时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晋王朱棡已死,第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年长、实力最大也是最有野心的藩王。
本来大臣齐泰建议擒贼先擒王,应先拿下实力最强的朱棣。但黄子澄却认为朱棣没有什么不法把柄,不如先拿那些有劣迹的藩王开刀,这样也师出有名。
最终,朱允炆还是认为对实力最强的朱棣采取谨慎的态度,先除掉弱小的藩王。于是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五王先后被拿下,贬为庶人。而湘王朱柏举家自焚。
朱允炆削藩的凌厉手段,不但没有震慑住朱棣,反而坚定了朱棣起兵的决心。由于没有最先除掉朱棣,在朱允炆在收拾其他皇叔的同时,朱棣也在加紧筹划起兵。
其实,在朱允炆即位后,朱允炆有多次机会除掉朱棣。但朱允炆手段不果敢,过于仁慈,使朱棣逃出生天。
在朱允炆登基之初,朱棣入朝朝贺时,不尊礼仪,登陛不拜。当时户部侍郎卓敬就看出朱棣满腹不甘,建议朱允炆把朱棣调虎离山,从北京调回南方,以防不测。但朱允炆却没并有把卓敬的提醒当回事,依然将朱棣放虎归山。
建文元年五月的时候,朱棣派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南京祭拜朱元璋。本来这时如果朱允炆留置这三个人作为人质,也能拿住朱棣的命门,当时齐泰就建议软禁朱棣的这三个儿子。但朱允炆又让这次良机白白错失。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杀掉了很多武将。所以,在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可用的武将已为数不多。在战役之初,朱允炆起用的是老将耿炳文。但在真定战败后,朱允炆又用曹国公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
李景隆的才能远不及其父李文忠。明军在李景隆的指挥下,损兵折将,由攻势转入守势。在燕军逼近南京时,方孝孺上书请诛李景隆。在朱允炆的庇护下,李景隆并没有受到惩处。
可这个李景隆也是个软骨头。建文四年,燕军攻入南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城投降,深负朱允炆倚重。
燕军攻破南京后,大势已去的朱允炆火烧皇宫,朱允炆、马皇后及其他后宫嫔妃均跳入火中自焚。
由于焚烧后的焦尸难以辨认,所以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众说不一,已成谜团。不过,朱棣对朱允炆的自焚而亡显然还是不放心的,毕竟他见的尸首已无从辨认。所以在他生前,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允炆与马皇后所生二子的境遇也是极其悲惨。
太子朱文奎在朱棣攻入南京后,被俘杀害。而次子朱文圭当时年两岁,被常年关押于安徽凤阳。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五十七岁的朱文圭才被放出。由于常年与外界隔绝,朱文圭放出来时,连牛马都不识。朱文圭被释放后,不久也死去。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孝愍让皇后的遭遇:一位命运悲惨的皇后
在常人的印象中,皇后作为六宫之主,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幸福的不得了,不知羡煞多少民间女子。然而一旦乱世来临,皇后们的遭遇便大不如前,命好的还能有个不错的归宿,命不好的则有可能沦为奴婢或被杀,处境之惨,简直是常人难以想象。比如,作为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孝愍让皇后马氏的遭遇便堪称典型。
马皇后,本名不详,应天府(今南京)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光禄少卿马全之女,跟朱元璋的老婆马氏(孝慈皇后)没有亲属关系。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择选正妻,并从万千佳丽当中选中相貌端庄、性情温婉的马氏,亲自册封为皇太孙妃。当时,马氏才只有18岁(注:本文凡涉及到年龄时,均用虚岁)。
朱允炆性格仁慈、待人宽厚,对马氏亦是礼敬有加,是一位典型的好丈夫形象。马氏仅比朱允炆小1岁,自从进入东宫后,便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甚是周道体贴。这对年纪相仿、相敬如宾的青年夫妻天天腻在一起,在外人看来是无比的甜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为帝(建文帝),而马氏则被册立为皇后。
对于后宫女人们来讲,要想长期巩固自己的权位,必须要能生下一儿半女,即使贵为皇后亦是如此。好在马氏的肚皮很争气,在入宫后的次年(1396年)便诞下长子朱文奎,而在被册立为皇后的第4个年头(1401年),又诞下次子朱文圭。两位皇子都很健康活泼,建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此对马皇后更是宠爱有加。
建文帝从祖父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江山,遍布全国各地的藩王手握重兵,虽然名义上有助于维护帝国的安定,但在实际上却对皇位构成莫大的威胁,尤其以燕王朱棣为甚。正因如此,建文帝一上台,便跟心腹谋士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商议,该如何消除藩王们对朝廷构成的威胁。
其实,就当时的形势而论,最好的办法是推行类似于“推恩令”的政策,通过分阶段、较为温和的办法来削夺诸王的兵权,最终将他们变为一群没有实权、只享受俸禄的王爷。然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腐儒,只懂得高谈阔论却根本不识时务,他们最终提供的建议,竟是强硬的“削藩”政策,并被建文帝所接受。
通过这种“削藩”政策,建文帝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先后废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5位藩王,而朱柏为抗拒“削藩”,甚至还自焚而死。强行“削藩”政策和朱柏的惨死令朱棣恐惧至极,为求自保加上早有篡位之心,驱使他听从大谋士姚广孝的建议,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悍然举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战事持续3年时间,最终建文帝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全盘皆输,而朱棣则赢得最后的胜利。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就在朱棣率军抵达南京城下的当天,负责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未做任何的抵抗,便大开城门投降。南京沦陷后,建文帝纵火焚烧皇宫,然后冒充僧人出逃,此后再无下落。
建文帝出逃前,很可能是想带着马皇后一起走,但后者却考虑到自己是女儿身,而丈夫已是僧人打扮,若跟着他一起出逃很可能会被识破,所以便狠心拒绝提议。建文帝见妻子意志坚决,只好跟她洒泪而别。而等到建文帝走后,马皇后便将两位皇子交给宫人妥善保护,随后把自己锁在寝宫中自焚而死,终年才25岁(详情见《明史·卷一百一十三》)。
等到皇宫大火被扑灭后,朱棣命人点检遇害者遗体,发现除建文帝不见踪影外,连太子朱文奎也消失不见,只剩下朱文圭尚在。朱棣本想处死朱文圭,但考虑到如此一来会招致舆论的谴责,从而会破坏其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因此,在斟酌再三后,朱棣并没有杀死朱文圭,而是将他送到凤阳圈禁。朱文圭被囚禁55年,直到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才获释,并在同年病死。
由于朱棣不承认朱允炆帝位的合法性,所以在他篡位上台后,并没有给与建文帝谥号、庙号,而自焚而死的马皇后自然也是如此。朱棣死后,历任皇帝遵照祖训,也都不肯给与建文帝、马皇后尊号,直等到南明建立后,弘光帝才追谥朱允炆为让皇帝,庙号惠宗,而马皇后则被追谥为孝愍让皇后。此时,距离马皇后自焚而死已经过去242年时间。
史料来源:《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国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