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科尔沁大草原是现在内蒙古的什么地方?(《康熙王朝》剧中孝庄太皇太后口误引发争议,历史真实度备受质疑)
《康熙王朝》剧中孝庄太皇太后口误引发争议,历史真实度备受质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作为一度火遍大江南北的历史正剧,《康熙王朝》曾创造了多个收视记录。
不过,经典度和热度从来和真实度不成正比,作为讲述康熙皇帝一生功过的影视剧,虽然影视剧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但其依托的二月河小说《康熙帝国》本身就与历史存在着较大出入,这导致本身和历史事实比如大相径庭。
而除了康熙,作为另一主角的孝庄太皇太后自然也是争议颇多,比如那句经典“我孝庄”,虽然这不是扮演者斯琴高娃的错,但作为历史人物还原者却对基本的历史事实视若无睹实在不该。
而除了口误,在影视剧46集版本第24集中,周培公临终前将被贬盛京后苦心孤诣绘制的《大清皇舆全图》献给康熙,而当康熙将底图展示给孝庄太皇太后时,激动的孝庄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即科尔沁草原。当时的她指向的是漠北蒙古的乌里雅苏台,而实际位置应该是内蒙古东部地区。
作为活跃在北方数百年的游牧民族,蒙古在13世纪崛起后并建立了空前广阔的草原帝国后,很快盛极而衰,并彻底走向衰落分化。
14世纪,在明朝的打击下,北元在1402年灭亡后,蒙古各部恢复了鞑靼和瓦剌的古称。其后200多年,瓦剌和鞑靼相继崛起,始终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明朝前期,瓦剌强盛一时,1449年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剌的顶峰,不过其后迅速衰落,鞑靼崛起,并开始威胁明朝北方。
1480年,鞑靼中兴之主达延汗继位,并统一鞑靼,强盛一时。不过达延汗死后,鞑靼再度分裂,其早先分封给儿子的各部也纷纷自立。
1547年,土默特首领俺答汗继位,土默特部遂称雄漠南,黄金家族直系后裔察哈尔部被迫东迁。随后1571年俺答汗与明朝封贡互市,土默特各部遂南迁到长城附近。
俺答汗死后,明朝虽与土默特部继续友好,但对察哈尔,科尔沁等部相当敌视,这给了后金可趁之机。
科尔沁部位于今天的内蒙古通辽周边,是蒙元帝国东道诸王,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后裔,因最靠近后金且历史上不属于达延汗部后裔,科尔沁部最先被后金征服并成为后金对抗察哈尔等漠南蒙古各部的有力盟友,察哈尔部林丹汗1634年被后金击败身死青海,1635年后金统一漠南蒙古。
因为最早归附后金,科尔沁部和后金关系最紧密,双方联姻频繁,孝庄就是嫁给了皇太极。
而漠南蒙古除了察哈尔和科尔沁,还包括土默特部。
漠北蒙古是达延汗统一鞑靼后,分封其子纳力不剌和格列山只分掌喀尔喀万户,后博迪汗将喀尔喀万户一分为二,纳力不剌一支向南迁徙漠南形成喀尔喀五部,格列山只一支则迁到了蒙古中部成为外喀尔喀部。
喀尔喀蒙古占据今天的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等地,清朝初年形成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赛音诺颜汗部,统称喀尔喀四部。
1691年,康熙举行“多伦会盟”,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相比之下,漠西蒙古比较特殊,是蒙古化的突厥人,瓦剌衰落后被迫西迁,占据着西域广大地区。
瓦剌西迁后,分裂为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以及辉特等小部。明末,准噶尔崛起,土尔扈特不堪忍受压迫被迫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建立土尔扈特汗国,后来不堪沙俄压迫在1771年即乾隆年间万里归国;和硕特部早先占据南疆,后被准噶尔排挤迁移到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和硕特汗国,1716年被准噶尔消灭;杜尔伯特部在乾隆时期遭到准噶尔攻击被迫内附清朝。
因为准噶尔汗国强盛一时,因此成为清朝和沙俄的劲敌。清朝从康熙时期1690年的乌兰木通之战开始,经历了1696年昭莫多之战,1717、1722年驱准入藏之战、1723年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叛乱、1731年和通泊之战等激烈拉锯战,到1759年统一天山南北,前后耗时70年最终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完成了疆域的大一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科尔沁大草原位于内蒙古的东部,紧邻吉林和辽宁。它是东蒙四市盟中的通辽和赤峰境内,也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又称科尔沁大沙地。在蒙古部落的划分上,可以分为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各部、元朝与四大汗国时期、明朝时蒙古各部、清朝时蒙古各部四个时期。各个部落大体上按地理位置划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大部。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下面分为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和赛音诺颜四大部落。漠西蒙古又称卫拉特蒙古,下面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四大部落。漠南蒙古则比较杂乱,有科尔沁部、察哈尔、土默特等清朝时期的部落。总之,蒙古部落的划分是一个不断变动、重组的过程。
科尔沁大草原是现在内蒙古什么地方?
我要说,科尔沁大草原就在另一半的东北,肯定有人喷。东蒙不是东北。但说这话的,肯定也是一口东北话的东蒙人。
广义的东北地区,确实包括现在的内蒙古东部四市盟。
东蒙四盟与东三省,共同构成了东北。现在的科尔沁大草原,就在东蒙四市盟中的通辽和赤峰境内。紧贴着吉林和辽宁。科尔沁的西边是锡林郭勒,北边是呼伦贝尔。
古代的科尔沁大草原还在恢复中。现在是著名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所以,又叫做科尔沁大沙地。
至于蒙古部落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各部、元朝与四大汗国时期、明朝时蒙古各部、清朝时蒙古各部
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只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小部落,那时候也没有蒙古高原这样的名称。在这同一地区并存着其他部落,如蔑儿乞人、塔塔儿人、乃蛮人、林中百姓、克烈人、斡亦剌人,这些有的还是突厥后裔,彼此之间连语言都不统一。直到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这块高原也被命名为蒙古。其他部落,不是被征服,就是主动归附,都有了统一的名称——蒙古。
元朝与四大汗国时期,所有这些蒙古人,被划分到成吉思汗家族子弟名下。大致上,成吉思汗的兄弟们在蒙古东部,幼子拖雷被分配到当时的权力中心漠北,成吉思汗的其他儿子被分到蒙古西部、西域甚至更远的东欧。当时已经有了帝国的雏形。原有的部落,已经被黄金家族诸王统领的大小汗国取代。
明朝时期,蒙古人彻底退回蒙古高原。北元没撑多久,就不再坚持元朝、帝号、庙号等中原传统。元朝皇帝后裔再次成为大汗,却不能服众。蒙古分裂各自为政的部落。可这样的部落,又不同于由血缘联系起来的原始部落。已经有了深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
正如,科尔沁大草原的名字来源于科尔沁部。而科尔沁部的名字,源于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尔麾下的一支弓箭手部队。正是这支弓箭手部队的后裔构成了科尔沁部落。他们驻扎的地区,也就被命名为科尔沁草原。
各个部落大体上按照地理位置,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
漠北蒙古又称为喀尔喀蒙古,下面分为四大部落:
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赛音诺颜
漠西蒙古又称卫拉特蒙古,下面分为四大部落:
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
漠南蒙古,虽然是相对血统最正的黄金家族,但下面的部落却很杂。可能与这个地区处于争斗的中心有关。众多部落此消彼长,大体上有科尔沁部、察哈尔、土默特等
清朝时期
后金刚刚建立时,努尔哈赤的死对头叶赫部联系蒙古、女真诸部,组成九部联军去攻打努尔哈赤。九部联军中就有科尔沁部。但攻打失败,科尔沁部的首领,两个被俘虏。只有明安一人丢盔弃甲,骑着一匹破马跑回了本部。
努尔哈赤优待俘虏,把科尔沁部感动了。于是,归降于努尔哈赤,这是最早投入后金阵营的蒙古部落。也构成了日后的满蒙联姻的基础。之后,漠南蒙古各部歃血为盟,推戴皇太极为“博克达彻辰汗”,正式达成满蒙联盟。
由于与清朝建立联系最早,科尔沁部也一向举足轻重。其中出自科尔沁部最著名的两个人,一是清楚的孝庄皇后,一是清末的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
而清朝时期,蒙古各部也被盟旗制度划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外扎萨克蒙古、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完全融入与八旗中,并非单独开列的八旗。外扎萨克蒙古,主要是当年的漠西、漠北蒙古组成,内扎萨克蒙古则主要是当年的漠南蒙古。
盟旗制度中,各旗之上设有盟长。但盟长只负责监督,不能发号施令。相当于秘书长。蒙古各部被更严格的监管起来。也就不再有什么部落了。
漠北四部直接改编86个旗,盟长还是原来的部落首领,四个亲王。
漠西蒙古最终编为64个旗,其中最大的变动,也就是准格尔部豪横一时,最终被灭;远走的土尔扈特人东归。漠西则没有盟长,直接听命于所在地将军管辖。
漠南蒙古则更进一步,改编为内属蒙古,51个旗,也没有盟长。除了察哈尔部曾经作乱被灭,剩下的还有土默特、喀喇沁、新巴尔虎、陈巴尔虎之类的。之后,内属蒙古也就演变为现在的内蒙古了。
从历史上看,部落的兴起和灭亡,无非是打乱重组,再打乱再重组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