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辅佐袁绍,三国会怎么发展?(袁尚继位河北,诸葛亮辅佐或成优选)
袁尚继位河北,诸葛亮辅佐或成优选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袁绍202年病亡,19岁左右的诸葛亮在这段时间大概率不会得到袁绍的重用。
在袁绍逝去后,选择辅佐袁尚可能是一个比较优的解。首先在袁绍死后,袁尚得到了大部分袁绍旧部的支持,直接继承了官爵。
从另一方面来说,袁绍治理河北四州留下过比较好的名声,有记载四州的百姓都很怀念袁绍,等到袁尚接手时,基本盘已经比较稳固了。曹操甚至需要五年才能啃掉袁氏残余,这甚至还是袁谭与袁尚内讧才给了曹操机会。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袁谭与袁尚在袁绍死后就开始争权,此时曹操趁机进攻河北:
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太祖北征谭、尚。谭军黎阳,尚少与谭兵,而使逢纪从谭。谭求益兵,配等议不与。谭怒,杀纪。太祖渡河攻谭,谭告急於尚。尚欲分兵益谭,恐谭遂夺其众,乃使审配守邺,尚自将兵助谭,与太祖相拒於黎阳。
另外,我们可以得知曹操打下河北,吞下整个袁氏家产用了差不多五年,这还是在袁氏内乱的情况下做到的。五年时间,说短也不短了,汉高祖刘邦消灭项羽、消灭诸侯王用了七年,刘秀统一全国用了十二年,李世明统一全国用了十年。而对于曹操来说,五年仅仅拿下一个河北地区可以说是非常慢了。
况且,在征服河北的过程中,曹操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吃了袁氏兄弟相当多的苦头。
203年曹操攻打邺城之时,袁尚就曾主动出击“逆击破操”,打得曹操直接败逃许昌,下了败军令,这一段在三国志中记载寥寥,陈寿直接对曹操的失败记载得非常隐晦。《后汉书·刘表传》中有记载,刘表曾写信给袁氏,称赞他:“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摧严敌于邺都,扬休烈于朔土,顾定疆宇,虎视河外,凡我同盟,莫不景附。”可以推测,曹操这一仗应该是败得非常惨。尽管陈寿已经尽力修饰曹操所遭受的失败,但是统一整个河北地区竟然花了五年,其中遭受的挫折失败想必不会太少,从后面曹操直接诛杀袁谭,郭嘉遗迹让公孙康斩杀袁熙、袁尚,又在攻克邺城后直接坑杀袁军士卒;这一系列行为只能说明曹操对袁氏兄弟及其忌惮,到了欲处之而后快的地步。
用最理想的假设来看,在袁谭、袁尚分家后,诸葛亮因为才能出众得到了袁尚的信任与重用,袁尚麾下原本的重臣大概有审配与逄纪,从审配后来为袁氏死节来看,其人应该是一位正直之人,而逄纪也因为欣赏审配的良好品行成为了审配的朋友;这两人大概率不会嫉妒更有才能、更年轻的诸葛亮,因此,诸葛亮并不会受到太多掣肘。
至于袁熙、高干两方势力应该是袁尚尽可能团结的对象。袁熙本就是庶生子,并不会对袁尚的地位产生威胁,相反据记载他甚至很擅长怀柔幽州边疆的少数民族,白狼山之战登场的踏顿、楼班等人曾率领乌桓军队与袁熙、袁尚联军与曹操交战。因此,袁熙其人应该是汉末少有的在异族中有一定地位的人,能做到一呼百应。
另一方面,并州刺史高干曾受袁尚之命开辟壶关战场,曾成功联接卫固、范先等河东反曹势力攻击杜畿所部,曹操迫于压力甚至让钟繇去向西凉马腾方求援,西凉的军队亲自与高干等人决战并打败他们,高干的攻击计划这才作罢。后汉书作者谢承曾评价他“才志弘邈,文武秀出。”范晔曾评价他“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土,士多归附。”,总体上看,高干不仅通晓军事,在并州地区也向来有威望,治理并州七年政绩卓越,以孤军守卫壶关,防守曹操大军数月,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了。
至于袁谭势力,袁谭与袁尚属于两者不能共存之人,恐怕只能前期加以利用,后期在以迅雷之势除掉,就像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做的一样。再用雷霆手段恩威并施吞下袁谭所部,资源重新整合完毕的一个新的河北军阀势力,对于曹操来说恐怕再想消灭也来不及了。
重新整合资源完毕的河北袁氏,根据诸葛亮的策略,下一部应该与刘表、孙策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这一步也许很困难,据历史刘表与孙家属于世仇,然而孙策也曾有过趁曹操北上伐袁的时候攻击许昌的想法)如果形势良好,汉末天下恐怕会一分为四:曹操、袁尚、刘表、孙氏;北边的袁曹二人一时半活儿谁也吃不掉对方,刘表因为刘备的投靠,可能会与孙氏继续鏖战,等刘表逝世后,荆州大概率会内乱,刘备依旧入蜀,荆州被曹操、孙氏各占一半。天下四分的局势可能会维持很久。
此外,据记载,袁尚相貌长得很像袁绍,有雄姿。天生一副良好的相貌,这在古代可以说是极受欢迎的“偶像派“,”天生的主角人物“。此外,袁尚本人武力应该非常出众,《典略》曾评价他“为人有勇力”,想必经过之前袁绍的悉心培养,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再辅以智囊诸葛孔明,也许也能成为像孙策、周瑜类似的另一段佳话。
袁绍:一个缺乏眼光的统治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袁绍手下并不缺谋士,有些谋士的眼光策略并不一定比诸葛亮差。袁绍总是能成功避过很关键的正确策略。
谋士沮授
沮授劝袁绍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听从了郭图,淳于琼的话,觉得汉室难兴,正是逐鹿天下的时候。把天子迎来是个累赘。于是完美的躲过了正确答案,给了曹操机会。结果曹操迎汉献帝,利用这个傀儡发家致富,袁绍肠子都悔青了。
袁绍想立三子袁尚为接班人,又派其他儿子各守一州。沮授又来劝谏,袁绍不听。结果袁绍死后,几个儿子相互攻伐,相互内耗,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袁绍准备跟曹操开战,沮授建议袁绍跟曹操打持久战,拖垮曹操。袁绍还是不听。在战争中,袁绍多次拒绝了沮授的建议,袁绍从没听从,把沮授搞郁闷了,袁绍不爽他,把他兵权给夺了。
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
沮授又曰:"北兵数觽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
事实证明,沮授的策略全是有先见之明的,袁绍的态度就是从来不用。沮授就成了摆设。
谋士田丰
官渡之战前夕,刘备占领徐州,背叛曹操。曹操征讨刘备,田丰劝袁绍趁机袭击曹操后方,袁绍犹豫不决,推辞说儿子生病,放弃了良机。
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袁绍。袁绍才出兵打曹操,田丰劝他说,出兵时机已经没有了,曹操善于用兵,万一打输了就全完了。袁绍坐拥四州,不如坚守地盘,休养生息,一边派奇兵骚扰曹操,慢慢把曹操给拖垮。
袁绍不听,认为田丰动摇军心,还把他给关起来了。最终袁绍果然失败,猜忌田丰耻笑自己,把田丰给杀了。
谋士许攸
官渡之战,许攸认为曹操把兵力全都调到前线,许昌防备一定空虚,建议袁绍派一支部队直接奔袭许都,把天子给抢过来,再慢慢玩死曹操。但袁绍一定要先干曹操,没听进去。这是许攸家人犯法被审配抓了,一怒之下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帮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袁绍手下谋士过多,良莠不齐。不同的谋士眼光不同,提出的建议也不同。但袁绍总是能很奇妙的选中错误的建议。富有长远眼光,具有战略意义的好建议永远听不进去。袁绍依靠祖荫,发迹的早,群雄割据时代实力最雄厚。但是袁绍的眼光实在是不行,亲小人,远贤臣。而且知错不改,反而怨恨提出正确意见的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上不缺人才,关键是袁绍不是伯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袁绍信任的都是和他一类的人。结果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如果袁绍能像曹操,孙权那样有眼光,没有诸葛亮,他手下也有能人能够帮他一统天下。实际上袁绍没有伯乐的眼光,即使给他十个诸葛亮,最终也只能在那当摆设而已,又能起什么作用?袁绍在与曹操争雄过程中,能完美的避过所有的正确答案,这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