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永乐大典》:中国传统文化的翻天覆地变革)

《永乐大典》:中国传统文化的翻天覆地变革

【无人车来也】认为,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么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不为人知的文化宝藏、历史古籍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震惊世界!

发起编撰《永乐大典》的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这位刚刚夺了自己侄儿江山的帝王为了向普天下彰显自己的仁义,决定编一部世所罕见的书,把中国数千年来的光辉时刻全部记录下来。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决心编纂的这部巨著,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可见其野心之大、目标之高远!

最初,朱棣命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之后修成了《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样一套大典,牛批吧?

永乐大典成书之后,被珍藏于南京文渊阁。可惜的是,在1449年,藏在南京皇宫里的书籍原稿被烧毁,只剩下紫禁城中的一套正本。

心有余悸的嘉靖帝,对大典深为喜爱,害怕皇宫失火的事件再次发生,便下令让人抄写了这本书的副本藏于皇史宬。

这样一来,《永乐大典》应该就有了两个版本,也就是正本和副本。为什么到现在连副本都那么少了呢?正本又去哪里了呢?

先说副本,本来一直保存在北京内宫,到了清末,八国联军闯进紫禁城,连烧带抢,把这部书的副本给抢走了。洋鬼子也搞不清楚这部书的真正价值,你抢几卷,他抢几卷,最后就剩下了不到百分之三在皇宫中。

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都能找到孤残的《永乐大典》呢?就是被那些士兵抢走的,直到近代,国外的一些研究学者才逐渐发现此书的价值,所以极力搜集残卷。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副本被抢,正本哪里去了呢?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在嘉庆二年,皇宫曾经发了一场大火,可能已经毁于火中。二是李自成撤离北京时,毁于战火。三是被埋在了嘉靖皇帝墓中,作为陪葬品。这第三种说法现在最为盛行。

那么,《永乐大典》正本现存何处?仍旧是个谜!

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有161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在漫长的岁月中,《永乐大典》经历各种不幸遭遇,丢失了一万多册。目前仅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也就是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分别藏身于8个国家的30多个收藏机构。

如果一万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的正本,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惊现于世,那么可能的价值估量:

1.中国文化史上的某一些内容,或许将会重新改写。

要知道,《永乐大典》要比18世纪才问世的我国《四库全书》、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早上300多年,里面记录着明朝初年以前的各种科技,也记录着天文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编撰《四库全书》,由于“文字狱”以及清朝、明朝的政见、观点等偏差,对很多文化遗产、文化著作的取舍、评判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四库全书》有三万六千多册、8亿多字,总体量约为《永乐大典》的三到四倍,就认为《四库全书》涵括了《永乐大典》的内容。

恰恰相反,《四库全书》很有可能有意识地遗漏或者篡改了《永乐大典》的内容。

因此,一旦《永乐大典》正本重见天日,很多东西可能要改写!

2.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有可能大大丰富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由此我们推断:如果《永乐大典》正本找到,那么将有大量的明初以前的各种学科的文献资料得以挖掘,甚至我们的科学史、技术史和学多学科发展史都要改写。

3.我国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内容有可能极大提升

《永乐大典》所载之书,以宋元时期的著作为多,到明代编辑《文渊阁书目》时,这些著述已经是十不存三、四了。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一、二还在流传。加上《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所以历代学者都把《永乐大典》看作辑佚之渊薮,他们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汇总起来,使许多佚书得以重现人世。

由此我们推断:如果《永乐大典》正本找到,那么我国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内容有可能极大提升。

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5000年里我们丢失了太多太多!而《永乐大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此,完整的《永乐大典》正本如果能够找齐,那么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将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对世界文明也将是一大幸事!

《永乐大典》寻找之路: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

最近豹眼看到了一条信息,传统文化建设已经被纳入了一项基本国策,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的硬性指标,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就现在的国力而言,是该考虑做一件类似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一类典籍的时候了。

如果能够重新找到《永乐大典》,那将是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

01

《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就想编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没有修成。不要看朱元璋是个大老粗,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但他对于古典传统文化,那是相当重视的。

明成祖即位后,立马召集了147人,于永乐元年(1403年),就开始办这件事,次年就完成了,初名《文献集成》。

明成祖过目后,很不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次命令太子少傅姚广孝、大学士解缙等人重修。这次动用了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设置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各负其责,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

明成祖看了以后,非常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

据《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全书共计3亿七千万字,采纳和保存的古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

此书是《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的也不过三千多种。

02

《永乐大典》相关知识介绍

此书在编纂过程中,对收录的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保持了书籍的原始内容。但据有关专家表示,也有不少错漏,谢保成即指出其“医目”类下的内容就有严重的删改。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非常喜欢,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下令又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年才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存文渊阁,副本存皇史宬。

这套书到了乾隆年间只存有八千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没有抄完,也有说法是已经给嘉靖皇帝殉葬啦。

嘉靖驾崩后,并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待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

因此,有人怀疑可能是嘉靖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仅仅抄写了八千册,原本就被嘉靖急匆匆地带走了。

经过现在遥感探测已经证实,嘉靖的永陵内部全部积水。如果真的如此,《永乐大典》原书恐怕后人再也无法看到了。

03

《永乐大典》最终结局

据一些资料介绍,此书在明代既有佚失,到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和珅、纪晓岚修订《四库全书》时,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少2,422卷,约千余册。

从这些资料来看,这些说法很不靠谱。原书记载是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如果真的缺失了约千册,那么,仅仅是10%左右,还有90%的典籍存在。

资料记载,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到劫掠,丢失了大量《永乐大典》。

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五千册。

之后,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就盗走了百余册。

现如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161册,台湾故宫博物院存有62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英国51册,在德国、日本等国也有少量保存。

从这个情况来看,丢失的仅仅是在北京保存的那一部嘉靖版本的,不是说原书还给了南京的文渊阁吗?原书哪去了?

《永乐大典》保存的典籍七八千种之多,《四库全书》仅有三千多种。就算《大典》佚失了近千册,为何《四库全书》没有把其他的典籍全部收录呢?

《大典》是全部抄录的典籍,其所抄录的原有典籍还有多少呢?

豹眼曾经看到有资料介绍,到目前故宫博物馆现存的文物、典籍等,已经整理完成的数量,仅仅在10%左右,还有绝大多数文物、典籍没有完成整理。

这部分缺失的典籍会不会安静地躺在那里,六百多年没有被发掘整理呢?

这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应该好好发掘、整理的时候了。

有资料说,明成祖命再次修撰时,因为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多达2.16万人。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朝廷又征召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人数之多,已经无法统计。

仅仅抄写了一遍,就有两千多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定稿后清抄,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从这些资料来看,这个工程不仅仅是在清抄,还在于选材、分类、编纂,有些典籍也不至于抄了一遍。最终成书是一部,但草稿恐怕很多,这些最终也不知下落。

总之,这是浩瀚巨大的工程,必须集全国之力才可以完成。

就目前来看,想再找到那部原书是不可能的,这可不是一个小部件,随便就可以收藏的。这也是最可惜、最担心的事。

但散落在民间及地方一些图书馆内的典籍,恐怕也不在少数。

找到《永乐大典》原书,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但通过举国之力,把《大典》收录的典籍能够找到、找齐,也是千古奇功一件。

资料介绍,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说,他曾经在《永乐大典》上看到宋代兵器“神臂弓”,能穿透300步以外的铁甲。宋军使用有严格的要求,绝对不能遗失或被金军得到。最终在元世祖时期失传了,“神臂弓也随着《永乐大典》的消亡而消亡。

说不定像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神技,随着《永乐大典》的挖掘,能够重现人间,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件。

但愿这一宝典,能够尽快找到,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